行走系统 (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42135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走系统 (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行走系统 (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行走系统 (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行走系统 (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行走系统 (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走系统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走系统 (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一节 概述,一、行走系统的功用 汽车拖拉机行走系统的功用是: 1.将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驱动转矩变为推动汽车拖拉机行驶的驱动力,并使驱动轮的转动变成汽车拖拉机在地面上的移动。 2.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向反力及其所形成的力矩。 3.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保证汽车拖拉机行驶平顺性,且与汽车拖拉机转向系很好地配合工作,实现汽车拖拉机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拖拉机操纵稳定性。 4.支承汽车拖拉机的全部受量。,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一节 概述,二、行驶原理,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一节 概述,三、行驶系的组成 1.汽车行驶系的组成 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架、

2、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一节 概述,2.拖拉机行驶系的组成及特点 轮式拖拉机的行走系统一般由车架、前桥和车轮组成。 由于拖拉机主要用于田间作业,因此与汽车相比,行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田间土壤松软、潮湿,土壤产生附着力的条件较差,为了提高驱动轮的驱动力,增加车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以减少车轮下陷所产生的滚动阻力,驱动轮一般采用直径较大的低压轮胎,且胎面上有凸起的花纹。 (2)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需要经常调头、转弯,为了减少在田间土壤条件下的转向困难,导向轮均采用小直径轮胎,且胎面具有一条或数条环状花纹,以增加防止侧滑的能力。 (3)拖拉机经常要进行中耕作业,为了不伤害农

3、怍物,拖拉机不仅要有较高的道路离地间隙,而且还要有合适农艺离地间隙。 (4)由于拖拉机的田间作业速度较慢,加之低压轮胎本身具有一定的减振和缓冲作用,所以拖拉机后桥上一般未安装弹性,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一节 概述,悬架和减振器,使后桥与机体刚性连接,而前轴与机体铰链连接。 (5)水田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对行走系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了使拖拉机能够顺利地爬越田埂,能够克服由于沉陷而增加的滚动阻力,同时又能发挥出足够的牵引力。为此,拖拉机的车轮有高花纹轮胎、镶齿水田轮、水田叶轮、间隔式履带板等多种型式。,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二节 车架,一、汽车车架 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

4、式车架(或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 1.边梁式车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二节 车架,2.中梁式车架 扭转刚度大; 车轮有较大的 运动空间; 加工复杂。,3.综合式车架 是中梁式的变形,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二节 车架,部分轿车和大型客车取消了车架,而以车身兼代车架的作用。,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二节 车架,二、拖拉机车架 1.全梁架式车架 部件拆装方便,但金属用量多,工作中易变形。,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二节 车架,2.半梁架式车架 刚度较好; 维修发动机方便。,3.无梁架式车架 节约金属; 刚度很好; 制造和装配技 术要求高; 拆装不方便。,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桥,一、前桥 前桥的功用是承

5、受汽车拖拉机前部质量,将车架传来的推动力传给前轮,并利用转向装置使车轮偏转一定角度,实现汽车拖拉机转向 1.汽车前桥 (1)前轴 (2)转向节 (3)轮毂,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2.轮式拖拉机前桥 轮式拖拉机前桥有双前轮分置式、双前轮并置式和单前轮三种型式。,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二、前轮定位 为了保证汽车拖拉机直线行驶的稳定性、操纵轻便性以及减少轮胎和机件的磨损,要求前轮和转向主销安装在前轴上,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安装叫前轮定位。 1.转向节主销后倾 作用: 使前轮有自动 回正作用,有 利于保持车辆 直线行驶的稳 定性

6、。,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2.转向节主销内倾 作用:使前轮有自动回正作用,有利于保持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使转向操纵轻便。,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3.前轮外倾,作用: 操纵轻便; 避免重载时产生负外倾; 防止前轮松脱。,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4.前轮前束 作用:消除前轮外倾产生的不良后果,减轻轮胎磨损。,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三节 车架,三、转向驱动桥,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一、车轮的构造 车轮的作用是支承汽车拖拉机的质量,传递驱动力矩、制动力矩和侧向力等。,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二、轮辋 轮辋的作用是用以安装轮胎,按其结构不同,轮辋可分为深式

7、轮辋、平式轮辋和可拆卸轮辋。,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三、轮胎 (一)轮胎的作用 汽车拖拉机几乎都采用充气式轮胎,轮胎安装在轮辋上,直接与地面接触,其作用是: 1.与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拖拉机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并衰减由此而产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拖拉机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2.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以提高汽车拖拉机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 3.承受汽车拖拉机的重力,(二)轮胎的分类 汽车拖拉机轮胎按胎体结构不同可分为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 充气轮胎按组成结构不同,又分为有内胎和无内胎轮胎两种。,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充气轮胎按胎体中帘线排列的方向不同,还可分

8、为普通斜交胎、带束斜交胎和子午线胎。 按胎内的空气压力大小,可分为高压胎、低压胎和超低压胎。,(三)有内胎的轮胎,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1.普通斜线外胎,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2.子午线轮外胎 优点: (1)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比普通胎长30%-50%。 (2)滚动阻力小,节约燃料(滚动阻力可减少25%-30%,油耗可降低8%左右。) (3)附着性能好,承载能力大,缓冲能力强,不易被刺破,并且质量轻。,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四)无内胎的轮胎,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五)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 一般轮胎的外径D,轮辋d,断面宽度B 和断面高度H的公称尺寸来

9、表示轮胎的基本尺寸。基本尺寸有英制、公制和公英制混合三种。 高压胎一般用两个数字中间加“”表示,可写成DB。 低压轮胎用两个数字中间加“”表示,写成Bd。,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四节 车轮,四、水田轮,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一、悬架的作用和分类 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 1.将车架与车桥(或车轮)弹性连接在一起。 2.传递两者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和力矩。 3.抑制并减小由于路面不平而引起的振动。 4.保持车身和车轮之间正确的运动关系。 5.保证汽车拖拉机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悬架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二、汽车悬架

10、1.独立悬架 (1)双叉式独立悬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2)撑杆式独立悬架,(3)摇臂式式独立悬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2.非独立悬架 (1)平行钢板弹簧式非独立式悬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2)连杆螺旋弹簧式非独立式悬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三、拖拉机悬架,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四、悬架的主要元件 (一)减振器 1.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根据是否设置储液缸筒,分为双筒式和单筒式减振器,根据压缩行程是否工作,可分为双向作用式和单向作用式减振器。 2.减振器的作用 减振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悬架压缩行程内(车架与车桥相互靠近),减震器

11、的阻尼力应较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来缓和冲击。 (2)在悬架伸张行程内(车架与车桥相互远离),减震器的阻尼力应较大,(约为压缩行程的2-5倍),以求迅速减振。 (3)当车桥与车架的相对运动速度过大时,减震器应能自动加大油液通过面积,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3.减振器的构造,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4.减振器的工作过程 (1)压缩行程 (2)伸张行程,(二)弹性元件 1.钢板弹簧,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2.螺旋弹簧 3.扭杆弹簧 4.气体弹簧,5.油气弹簧 6.橡胶弹簧,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五节 悬架,第

12、二章 行走系统 第六节 履带拖拉机行走装置,履带式拖拉机行走系统由车架、行走装置和悬架组成。,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六节 履带拖拉机行走装置,履带式拖拉机行走装置的特点: 1.履带拖拉机的驱动轮只卷绕履带而不在地面上滚动,由于履带和地面接触,拖拉机的全部重量都通过履带作用在地面上。履带的接地面积大、接地比压小,因而在松软土壤上的下陷深度小。此外,由于履带支承面上同时与土壤作用的履刺较多,有较好的牵引附着性能,能适应在恶劣条件下工作。 2.履带拖拉机的导向轮是履带张紧装置的组战那分。它用来引导履带正确地卷绕,但不能相对机体偏转,不能起引导履带拖拉机转向的作用。 3.履带行走装置均为刚性元件,没有轮式拖拉机轮胎那样的缓冲作用,因此它与机体的连接部分(悬架)应有适当的弹性,以缓和地面对机体的冲击。 4.履带拖拉机履带轨距不能调整。,第二章 行走系统 第六节 履带拖拉机行走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