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2122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珠鸟》教育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珍珠鸟教学实录-Microsoft-Word-文档 作者: 日期:2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镇江市丹徒区上党中心小学 侯成宏教材分析: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方面作深入思考。设计理念:1、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怎样才能学得聪明起来呢?我认为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过语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教师应着力训练,遵循“示范

2、尝试”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为此,我力求通过想象说话及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2、在学法指导上,指导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观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动词运用要准确、传神,发挥想像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时,可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 1、品味作者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2、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

3、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并在描写中倾注喜爱之情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入“温馨之境” 师:看见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信赖的眼神,使我感觉到今天的课堂是多么的温馨和美妙,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一次走进珍珠鸟。 板书: 珍珠鸟学生轻声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而作家冯骥才就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出示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渐

4、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师(深情引述):你看,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在幽深的树丛里一样安全直到有一天,伴着一声尖细而娇嫩的叫声,珍珠鸟的雏儿诞生了二、以情入文,悟“喜爱之情” 师:想看看那小家伙吗?请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投入地读课文,师指名读。)师:板书:“探”“探”是什么意思?生:这里就是把小脑袋伸出来。师:从“探”你体会到什么?可以换成“伸”吗?生:“探”可以看出这小家伙胆小,很害怕。而“伸”只是头伸得很长。师:方向对了,谁再努力一把说得更明白?生:因为珍珠鸟十分怕人,而小珍珠鸟刚刚出生不久,更加胆小,不敢把头伸出来,只

5、敢把小脑袋探一探,看看会不会有危险。师:真好,一个“探”字,多么精妙、准确,读书时有时就要这样咬文嚼字。谁能给大家学学那小脑袋是怎样探出来的吗?生:(头稍稍前伸,警惕地看看四周。)(笑声。)师:(抚着该生的头高兴地)多可爱的小家伙!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宝宝吗?生:喜欢!师:如果老师请你给大家介绍那小家伙,你行吗?(学生又兴奋地读课文。)师:介绍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你介绍的语气中要饱含着喜爱之情,也就是能以声传情。谁先试试?生:珍珠鸟的宝宝终于降生了,大家瞧,它多可爱呀!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长出珍珠似的白点,长得多像它母亲呀!生:这小家伙,好肥呀!瞧,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绒

6、球儿,长得像它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躲在绿蔓后面,还不敢见人呢!师:介绍的多精彩、多有趣!老师奖励你,奖励由你给这小家伙起个名字吧!生:嗯我叫它“肥仔”吧!(笑声)因为它长得肥肥的。师:同学们这么喜爱这个小家伙,在朗读声中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三、动情品文,悟“关爱之心”师:这小家伙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儿呢?请接着往下读,你会有哪些发现呢?(生自由读四、五两个自然段。)生:我发现这小家伙特别的淘气,还蹦到“我”杯子上喝茶。生:我发现这小家伙已舍不得离开“我”了,在母亲的再三呼唤声中才回到笼子里去。生:我发现这小家伙的胆子越来越大,它先是在笼子四周活动,渐渐地胆子大

7、了,就蹦到“我”的杯子上,后来,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地啄“我”的笔尖。师:开始这小家伙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胆子怎么变得这么大呢?生:因为“我”不去伤害它。生:因为“我”很喜欢这小家伙,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我”也不生气。生:我还要补充,这小家伙用小红嘴啄“我”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的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可以看出“我”喜爱这小家伙,小家伙也喜爱“我”、信任“我”。板书: 抚一抚 让学生学着轻轻爱抚的动作。师:这种感觉多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抚摸着自己疼爱的孩子!小家伙啄“我”的手指,分明就是一位调皮可爱的孩子在亲昵地向大人干什么?生:撒娇!生:(兴奋的)

8、我知道了,作者是把小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它,爱护着它,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就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爱亲近“我”了。师:对呀!这还是一位特别宠爱孩子的慈父呢!师:(动情的设问)如果我们再细细的想一想,一开始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或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的时候,如果“我”就学着鸟叫逗着它玩儿,小家伙还会从笼中飞出来吗?(生:不会)当它蹦到“我”杯子上喝茶的时候,如果“我”不小心动了一下手臂,结果会怎么样呢?(生纷纷举手)当小家伙啄“我”的手指时,如果“我”不仅仅是轻轻的抚一抚他那细腻的绒毛,而是抓在手中玩耍它的小红嘴、小红脚,小家伙还会一步步亲近“我”吗?(生:不会!)是呀!只要“我”

9、一点点不经意的举动,或者仅仅是好奇的眼神都可能会惊吓了这小家伙。因此,我们在读这两段话的时候,应该感受到在这小家伙淘气与可爱的背后,是“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四、融情入境,悟“美好境界”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师:是呀,睡熟了,你能小声告诉我吗?生:(下意识地俯在师的身边低声说)我看到小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 生:我看到了作者正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如果老师请你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

10、,你会写上什么?(生思考并动笔写一写)生:我会写上“信赖”,正因为小鸟信赖“我”,才会在“我”的肩头睡着,才会有这美好的画面。生:我写上“亲密的朋友”,小鸟和“我”不像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吗?生:我写上“小鸟的家园”,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作家的肩膀就是鸟儿幸福的家园。师:嗯!富有哲理!生:我写上“甜蜜的梦”,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正在做着甜蜜的梦呢!师:真美!生:我写上“情趣”,因为课文中小鸟非常有趣,而“我”非常有情。师:是啊!可爱的小家伙睡熟在我的肩膀上,多么有趣;我也含笑目视着小鸟,这多么有情!真是趣中生情,情中生趣,情趣相映。生:我写上“目光”,因为“我”看着小鸟的目光是温和的、慈爱

11、的,作者心里肯定也是幸福的!师:经典!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令人遐想!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让我们也走进这美好的境界。(生情不自禁地用轻柔的声音读第六自然段。)师(也轻柔地):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学生静静地想,有的在喃喃自语。)师:我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梦境该是那么的美丽、温馨,不要说出来(师用手指轻压唇间),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学生读得更加动情,脸上泛着红润。)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信赖”是一种关爱,一份宽容

12、,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了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 板书:信赖 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配乐:让世界充满爱,展示一组画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媒体最后出示: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 冰心板书设计:“探”19 珍珠鸟 信赖 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抚一抚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要求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说、写促读,提倡活记乐背,增加拓展积累,注重说、写结合,促进迁移运用。一句话,这就是走“以读为本、内化语言”之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