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0797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别人没想到的》教育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课标版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二、设计思路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思考,观察能力也有所提高。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再指导学生

2、自主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

3、,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进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教学目标设计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制作PPT等素材,根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法、概括整理重点句等方面展示PPT,使问题情境直观化,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五、教学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六、教学

4、准备制作PPT等素材,收集具有创新思维的曹曹冲称象、深山藏古诗等小故事。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课件出示)1、出示幻灯图片挑水者,学生注意观察,看挑水者腰间别着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2、讲述“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多数画师从正面入手,画了满地落花,一个人骑马从花上踏过。有一个画师却与众不同,他只画了一匹马,再在马蹄旁添了几只飞舞的蝴蝶。)(课件展示)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二)、初读感知1、 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小徒弟的

5、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课件展示)2、 反馈交流(三)、细读感悟1、画师给徒弟们出了一个什么考题?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课件展示)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课件展示)3、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课件展示)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课件展示)(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

6、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展示画师的话)读一读画师的话理解“若隐若现”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8、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

7、赞小徒弟的画了吗?9、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10、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11、 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12、 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四)、拓展内容 1、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课件展示)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五)、总结道理:(课件展示)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

8、想到的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利用幻灯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让学生明白道理奠定基础,从挑水者中学会仔细观察,从“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中学会逆向思维。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重点,展示重点句子,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来学习课文,直观形象地抓住课文重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主要通过展示出重点词句,让学生细细研读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会文章深意,从而把握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直观明了 重点语句展示,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文眼 拓展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件富有趣味,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点明文章

9、中心画龙点睛,高度概括,培养品格。板书设计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师要考考三位徒弟的画艺,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想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骆驼。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在纸上画了许多骆驼头。小徒弟则在纸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还画了两只骆驼,一只骆驼在山路上走着,另一只骆驼却只露出一个脑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

10、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学习本课的目标是: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师父的称赞?3、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

11、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

12、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很浓厚,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欠缺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拓展延伸部分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层出不穷,教师的点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比较生硬地进行了总结,没有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多像别人请教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恰当地运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