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40784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 (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宝业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规范 版号 A 文件编号:BYZN/INI-0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工程。2、 材料要求2.1 综合布线材料包括各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管路及相关的跳线等硬件设备。2.2 工程所用缆线、管路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2.3 各种型材、管材与铁件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2.4 按照有无屏蔽层,双绞线分为屏蔽对绞线电缆(FTP)和非屏蔽对绞线电缆(UTP),按照铜线对数多少分大对数对绞电缆(常为25对或以上)和一般对绞线电缆(为4对8芯)。2.5 对绞铜线的直径一般约为0.1-1mm,绞

2、距为3.81-14cm,相邻对绞线扭绞长度约为1.27cm。2.6 非屏蔽5类4对对绞电缆电气特性频率特性阻抗()衰减(DB/100m)近端串扰DB(最差对)直流电阻256k-1.1-9.38MAX.per100M20512k-1.5-772k-1.8661M85-1152.1644M4.35510M6.64916M8.24620M9.24431.25M11.84262.50M17.137100M22.0342.7 综合布线系统适用光缆光缆名称结构光纤纤数基本性能适用范围中继光缆层绞式小于1010-200低损耗及宽带宽市内、城市间、长途等带状型单元型松套管式用户(室内)光缆单元型小于2002-

3、2000高密度,宽带宽,低中损耗LAN计算机网络光纤到家庭带状型局内光缆软线2-28体积小,重量轻,柔软局内实验室带状单元型2.8 对测试工具的测试精度、测试速度、故障诊断能力、测试类型、最大步长等指标要满足系统测试要求。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序号性能参数1-100(MHz)序号性能参数1-100(MHz)1随机噪音最低值65-15lg(f/100)dB6长度精确度1m42剩余近端串音(next)55-15 lg(f/100)dB7回损15 dB3平衡输出信号37-15 lg(f/100)dB8近端串扰精度2 dB4共模抑制37-15 lg(f/100)dB9衰减量精度1.0 dB5动态精确度

4、0.75dB2.9 综合布线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类别其他干扰源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净距(mm)380V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30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荧光灯、氩灯、电子启动器或交感性设备与缆线接近150-300无线电发射设备(如天线、传输线、发射机等)、雷达设备;其他工业设备(如开关电源电磁感应炉、绝缘测试仪等)与缆线接近1500配电箱与配线设备接近1000电梯、变压器尽量远离20003、 主要工具3.1 卡刀、网络测试仪、网线钳、光纤熔接机、光纤研磨机、纵向光纤剥离钳、光纤连接器压接钳、光纤划笔、切割机、锤子、螺丝刀、高登等4、 作

5、业条件4.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且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强度合格。4.2 机房、弱电竖井的施工已结束。5、 操作工艺工艺流程综合布线安装要求系统测试设备安装缆线敷设桥架、槽道、管道安装5.1 综合布线安装要求5.1.1桥架和槽道、管道安装要求5.1.1.1 桥架和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水平桥架和槽道的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5.1.1.2水平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5.1.1.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5.1.1.4 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螺丝应拧紧。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5.

6、1.1.5 当直线段桥架超过30m或跨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5.1.1.6 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5.1.1.7 线槽盖板应紧固。5.1.1.8 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5.1.1.9 为防止电磁干扰,宜用辫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其经过的设备间,或楼层配线间的接地装置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5.1.1.10 金属管道暗敷要求:5.1.1.11 管道接头、管道进出箱盒处,要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以防水泥沙浆或其他建筑材料进入管道或箱盒内。5.1.1.12 管道宜在楼地面垫层内的敷设层面上做临时固定,以防位移。5.1.1.1

7、3 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5.1.1.14 直线布线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5.1.1.15 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而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该设置过线盒。5.1.1.16 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5.1.1.17 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5.1.1.18 敷设在混凝土、水泥里的金属管,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5.1.1.19 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水和泥

8、浆渗入。管孔对准无错位,以免影响管路的有效管理,保证敷设线缆时穿设顺利。5.1.1.20 金属管道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5.1.1.21 建筑群之间金属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5.1.1.22 金属管内安置牵引线或拉线。5.1.1.23 金属管的两端应有标记,表示建筑物、楼层、房间和长度。5.1.1.24 敷设于潮湿场所的选用镀锌水、煤气钢管,干燥场所可采用电线管。5.1.1.25 管道敷设穿越变形缝时,应采用相应做法。管道应避免穿越设备基础,管道穿越垫层内的沥青防潮层时,应采用防潮措施。5.1.1.26 金属管道明敷设的要求5.1.1.27

9、金属管应卡子固定金属的支持点间距,当有要求时,应按照规定,无设计要求时,不应超过3m。在距接线盒0.3m处,要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弯头的地方,弯头两边也用管卡固定。5.1.2 缆线施工要求5.1.2.1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5.1.2.2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自然,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5.1.2.3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表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5.1.2.4 缆线布放时应有沉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富裕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5.1.2.5 缆线的

10、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a.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b.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c.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5.1.2.6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两种缆线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2.10条要求。5.1.2.7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5.1.2.8 对绞电缆与其他管线或干扰源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2.10条要求。5.1.2.9 布放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应慢速而平稳的拉线。最大拉力不能超过40kg,速度不宜超过15m/min,并应制作合格的牵引拉头。5

11、.1.2.10 在缆线路由中允许转弯,但安装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转弯。绝大多数的安装要求少于三个90度转弯。5.1.2.11 根据缆线的传输性能,其弯曲半径是8倍于缆线的直径,应避免下列情况:a.避免弯曲超过90度;b避免过紧的缠绕缆线;c避免损坏缆线的外皮;d不要切坏线缆的导线;5.1.2.11 剥去线缆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5.1.2.12 不要单独的拉或弯曲缆线“对”,去掉电缆的外皮的长度只要够端接即可。对终接在连接硬件上的线对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3类线必须小于25mm;5类线必须小于13mm;最大暴露对绞长度为4-5cm,最大线间距为4cm。5.1.3 电缆端接要求:5.1

12、.3.1 缆线终端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5.1.3.2 缆线中间不允许接头。5.1.3.3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5.1.3.4 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5.1.3.5 对绞电缆与插件连接应认准线号、位识标、不得颠倒和接错。5.1.3.6 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5.1.3.7 采用卡接工具卡接时应注意:a. 必须采用专制卡接工具进行卡接,卡接中用力要适宜。b. 应按照缆线的色标顺序进行终端。c. 卡接导线后,应立即清除多余线头,不得在接续模块中留存。并要检查导线是否放准。5.1.4 信息插座端接和跳线要求:5.1.4.1 信息插座

13、的核心部件都是模块化插座孔和内部连接件。5.1.4.2 对绞线在信息插座上进行连接时,必须按缆线的色标、线结组成以及排序进行卡接。5.1.4.3 对绞线与RJ45信息插座采取卡接接续方式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接线顺序进行卡接。如与接线模块卡接时,应按设计规定或生产厂家要求进行施工操作。5.1.4.4 当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电缆时,将电缆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终端处的屏蔽罩应可靠接触,一般是缆线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的屏蔽罩形成360度周围的接触,他们之间的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5.1.4.5 各类跳线和接插硬件间必须接触良好,连接正确无误,标志清楚齐全,跳线选用的类型和品种均应符合系统的设计要求

14、。5.1.4.6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线电缆的长度不应超过5m。5.1.5 设备安装要求5.1.5.1 设备安装完工后,其水平度和垂直度都必须符合生产厂家的规定,若无规定时,要求机架和设备与地面垂直,其前后左右的垂直偏差度均不应大于3mm。5.1.5.2 机架和设备上各种零部件不应该缺少或碰坏,设备内部不应留有线头等杂物,表面漆面如有损坏或脱落,应予以补漆,其颜色应与原来漆色协调一致,各种标志应统一,完整,清晰,醒目。5.1.5.3机架和设备必须安装牢固可靠,在有抗震要求时应根据设计规定或施工图中防震措施要求进行抗震加固。各种螺丝必须拧紧,无松动、缺少、损坏或锈蚀等缺陷,机架更不应有摇晃现象。5.1.5.4 为便于施工和维护人员操作,机架和设备前应预留1.5m的空间、机架和设备背面距离墙面应大于0.8m。相邻机架设备应靠近,同列机架和设备的机面应排列平齐。5.1.5.5 建筑群配线架或建筑物配线架如采用双面配线架的落地安装方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要求:a. 如果缆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