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0771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标准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徽州文化专题课程习题及答案【第一讲】 徽州文化与徽州学(1)名词解释: 徽州文化指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的以徽州本土和本土以外的徽州人所创造的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徽州学“徽学”与“徽州学”的内涵相互统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研究历史上的徽州人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和鲜明特征的徽州区域社会及历史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2)请简述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答案要点:特点:丰富性:遗存丰富、内容丰富、学科众多;独特性:从经济角度看,徽州在传统农业之外,还有闻名遐迩的商业;从社会角度看,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传承了中原地区消失

2、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实态;从文化角度看,徽州理学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称。 成因: 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 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 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3)徽州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学科性质: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全国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研究对象:徽州区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徽州文献和徽州文书研究更广阔范围内的历史文化。(4)在你看来,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要点:区别: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产生的时间不同,徽州文化

3、源远流长,徽州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产生;徽州文化与徽州学的概念内涵不同,徽州文化是徽州学的研究对象,而徽州学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历史长短不同,前者年代久远,后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联系: 徽州文化是徽州学形成的基石;徽州学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发现与发扬了徽州文化的价值。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5)论述题:在你看来,该如何界定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答案要点:徽州文化的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位:可以作为安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标本和典型代表;徽州文化已引起国际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已进入比

4、较文化的研究领域。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考查题: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提示: 主要论述徽州文化的生成原因与价值定位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论述,不必拘泥于视频教材内容,但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理有据。【第二讲】 徽州教育与陶行知(1)简述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一)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其一,古徽州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成了中原名门望族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这为徽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其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崇儒尚教的文化环境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这一文化渊源进一步加强了徽州的重教传统。(三)徽商经商环境和

5、支持 (2)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了哪些条件?其又为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的条件:(一)延师课子弟。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乡风的熏染,使徽州人“贾而如俗”,在以官为本位的封建社会,读书有显而易见的功利性。发达的商人把读书看作一种政治投资,不惜千金一掷,延名师,买典籍,教育子弟。(二)捐资修建学校。明清时徽州除了少数几个官办府学、县学,先后建有60多所书院,400多所社学以及无数的塾学。这些学校的建置和运行经费大多来自商人和官徐。(三)修建宗祠和“忠孝节烈,牌坊。宗祠、牌坊在封建社会不仅具有建筑学上的意义,还具有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意义。作为一种棍家伦理的

6、物化象征,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了范本的作用。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一)一大批受过儒学教育的徽州学子,因种种原因未能中举入仕而投入商界,成为有文化的商人。他们熟悉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了解历史上商人的兴衰成败之理,故能精于筹算,审时度势,把生意越做越活。有文化的商人是徽商的中坚力量,也是徽州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二)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仕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徽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和政治保护伞。(3)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现代价值。 “生活教育”论主要内容: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

7、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 “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的教学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现代价值(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生活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由于生活对人的发展和教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人为设计的,拆除在学校教育与生活之间用书本知识累造起来的隔离墙,使受

8、教育者同自然、社会、他人之间保持全面互动和不断进步,以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二)由于生活是复杂的、变动不居的,为生活作准备所需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教育不仅要注重为人的遥远的未来生活做设计和准备,且还要着眼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这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习者学习书本中有关生活世界的既成知识,更要以培育人的主体性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为旨归。5、考查题(1)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2)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第三讲】 朱熹与新安理学1、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1)关于理气、太极。朱熹理气、太极思想基本上是承袭二程,特别是程颐的理气说,同时又充分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太

9、虚之气说、邵雍的先天说等。理气、太极等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便是天理论,而天理论的核心又是理气说。(2)修养论。朱熹的修养论大体上是继承二程尤其是程颐的思想而又有所发展。其要点大约包括持敬、格物致知及知先行后这样几个方面。(3)天理与人欲之辨。理与欲是伦理道德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朱熹的心性情学说,不仅与理与欲相结合,而且为伦理道德提供了理论依据。朱熹总结诸家理欲论争之得失,融合贯通儒家的理欲观,阐发了明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什么是天理呢?朱熹认为天理是三纲五常,是善,是心之本然。天理未纯,为善不能扩充其量;人欲未尽,恶根不能去。人们要做到“天理纯”,“人欲尽”

10、,就必须扩充天理,而除尽人欲。所谓人欲在朱熹看来就是恶底心(即天理、恻隐、羞恶之心的反面),是心的疾疢(音chen,即心有毛病),是嗜欲所迷(即物欲)。人欲是要克去或灭去的方面。但朱熹认为欲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4)教育论。在教育目的上,朱熹的思想与儒学传统并无二致。他说:“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在教学内容上,他主张根据学生年龄分设小学与大学两类学校。小学重践行,传授礼仪规矩、知识技能,即“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教他依此规矩做去。”(朱子语类卷七)大学则重究理,传授修身、治国之道。上述内容均可在儒家经典中得到解答,因此,朱熹十分

11、重视“四书”。经其多年努力,特撰成四书集注。一方面宣扬了儒家思想,另一方面通过注释儒家经典阐发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元末明初以后,科举考试均以此为蓝本,对中国学人影响极其深远。综上所述,朱熹确乎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其价值在于总结先前儒家学者的思想贡献,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故而能成为此后几百年的官方学说。2、有人说:“徽州文化对朱熹的思想和精神的认同影响到了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徽州文化的灵魂和最根本的学术文化理念。”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略)3、何谓“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具有代表性的理学家有

12、哪些?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个地域性学派,在其60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1)以朱子之学为学术宗旨。(2)立足于“三教合流”、“儒道互补”。 (3)积极入世的人生要旨。代表理学家有朱熹、程颐、程颢。考查题:从鄙野之州到“文献之邦”【第四讲】 戴震与徽派朴学1、 什么是朴学?答:朴学,又称考据学或考证学。“朴”是“质朴”的意思,“朴学”是指清代儒学经典研究中,采用补证、考据的方法,崇尚朴实、鄙弃虚浮、反对空疏,具有求真务实学风特点的一门学问,一种学术流派。可见“朴学”的得名,起自于该门学问的治学风格与治学特征。2、 简述“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在治学方法上的区别

13、。答:汉代治经,关乎地位、利禄与权力,从西汉到东汉,两派纷争,各言其是,绵延近二百年。两派治学方法及观点各有不同:今文经学采用“六经注我”,多发主观独断,甚而迷信怪异之说;古文经学则追求古籍经书章句的考据、训诂,音义有据,即重在从文字训诂入手考证“六经”的真意。直至东汉郑玄,融合两家,各取其长,方才结束两派的纷争。3、 简述“乾嘉学派”。答:朴学到了乾隆嘉庆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朴学家们对中国古代的典籍大规模地进行训诂、注疏、校勘、辑佚、辨伪、考证,以补证考据的方法,系统地整理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典籍,形成了以考证为特长的考据学派,世称“乾嘉学派”。乾嘉学派著述如林,人才济济,涌现出大批著

14、名学者,从研究方法、学术思想上划分,又可分作吴派与皖派:吴派以惠栋、江声等人为代表,学术特色上以详博见长,在学术思想上尊古信古,认为“凡古必真,凡汉皆好”,恪守了汉人的所谓的通经家法,少有自己的创见;皖派则以皖人戴震和戴震的学生江苏人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学术特色上以精密取胜,学术思想上则主张反复考证,不主一家,因而多有创见。惠栋逝世后,吴皖两派学者几乎一致推崇一代考据大师戴震,戴震也由此而成为乾嘉学派的领军人物。4、 简述戴震在朴学上的成就。答:作为一代朴学大师,戴震创立了中国考据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明确的研究目的,有着十分严谨的学术态度,有着独到的途径、原则与方法:从考据目的上看,就是“

15、故训明道”,求通圣人之志。“道”是什么?他提出“古圣贤往矣,其心志与天地之心协而为斯民道义之心,是之谓道”,所以他要从经书中寻求义理,寻求古圣早已为我们提出并至今适用的治国安邦之道。因此考据在戴震心中只是一个手段与方法,考据绝不能“为考据而考据”,而是要达到“学成而民赖以生”的经世目的。这正是戴震能够直面人生,锋芒直指程朱理学而不同于一般流俗之处,也正是其最杰出的成就。从学术态度上看,他的治学始终坚持“分析条理,严密精确”的原则,有一字不准六书,一解不贯群经,则不定论。“无稽者不信”务求精审,力求“十分之见”。从考据的途径、原则、方法上看,戴震为考据构建了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考据途径,或者说是

16、治学的伦理。他曾有力地批判宋儒不识“字”,不精通文字、训诂、音声,因而治经时,妄发虚言,而不得古圣之心志,因而提出治经应首先必须精通文字、训诂、音声方面的知识和运用,字、词的本义弄懂了,清楚了才能通达古圣贤之道即古圣的思想,才能获得经典中言语的真旨。在这一考据途径中“通道”是其纲领,也是原则。它继承了古代语言学重在应用的实学传统。为了精准地求取字义、词义,戴震在实践中运用了因声求义、音义互求,以及利用古训求义、语法求义,归纳求义、演绎求义等多种方法,这一系列考据方法,都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提炼、总结出来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戴震朴学方面另一个巨大的成就就是使传统的语言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促成它们各自走向独立的学科。几千年来,传统的语言学始终是依附经学的研究而生存的,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