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0575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学导案新版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精品水滴系列九年级物理全册第章内能复习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复

2、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内能的改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热量的计算。难点:分子热运动;内能的理解。比热容的理解。【学具准备】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知识构建】【复习过程】l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

3、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l 专题复习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1.物质是由大量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有关,温度越高,_越剧烈。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和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 、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

4、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学以致用)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扩散现象表明_。我们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法 。实验中我们将看到_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个实验表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

5、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及其影响因素,注重对物理方法的复习。) 探究二:分子作用力(典题探究)例2、以下四张图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 B C D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B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C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技巧归纳)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种力是微观的,看不见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学以致用)1.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

6、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下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 。可见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力。 2.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了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设计意图:通过典型实验和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分子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专题二:内能 知识点聚焦:1.物体内部 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 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3.物体在 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

7、量,它是一个 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 转移的数量。4. 和 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的。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瓶、打气筒、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一:影响内能大小因素(典题探究)例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相同温度1kg的水和1g的水内能相同 D、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和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内能相同(技巧归纳)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分析物体内能大小时需要考虑这

8、三个方面的因素。(学以致用)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设计意图:判断或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时,学生往往只考虑温度这一个因素,通过分析例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切忌只从某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 探究二: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典题探究)例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技巧归纳)准确把握三者关系:

9、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少),但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设计意图: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是本章

10、难点,在分析例题,总结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第1题辨别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第2题辨别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突破本章难点。) 探究三:内能的改变(典题探究)例5、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技巧归纳)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所以物体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做功、可能是热传递。区分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做功是内能和其他能之间的转化,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是“看的见”的,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是“看不见”的。(学以致用)1如下左图所示,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

11、暖和。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加内能的。 2如上中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 。3如上右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发现塞子从瓶口跳起,同时瓶口出现大量“白雾”,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两个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区别是:做功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是“看的见”的,热传递则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是“看不见”的。)专题三:比热容 知识点聚焦1.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符号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单位的符号是 。2

12、.它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 的物理量,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_。 实验设计:利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等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探究二:比热容(典题探究)例6、如图甲所示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 相同。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 相同。 图甲的实验物体吸热多少用_表示,用到了物理中的_法,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比热容越_。图乙改正错误以后继续实验,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越多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比热容越_。(技巧归纳)方法一: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高的物质比热容小。方法二: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一样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学以致用)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