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0430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信念》教育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7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的信念教学设计九年级组 李洪涛课文章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九课。 计划学时:一课时。 媒体类型:ppt课件。 学生特征:本次教学面对的是从未接触过的初一学生,对学生的状况一无所知,只是课前通过任课老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查阅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为此,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能随机应变,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 、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情感目标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

2、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难点把握课文以及资料的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导入活动新授活动片断练习活动小结活动5布置作业活动 通过图片及居里夫人资料的简介使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步感知她的人格魅力。 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全面地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活动 通过片断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情感目标的教学,使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活动4 突出重点难点

3、,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清楚深入的了解。活动5 这一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自己的素材,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新授三、 片断练习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多媒体出示医院放射科检查的图片,由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出放射学的奠基人居里夫人-是她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革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造福人类。2、对学生讲述的内容加以适时的点评和补充,形成对居里夫人的初步认识。1、教师简介居里夫人。多媒体展示她卓越的成就和异常简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巨大的反差中给学生以震撼,并顺势抛

4、出问题:“居里夫人为什么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潜心研究,并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呢?”让我们走进我的信念一文,一起倾听这位科学家的述说,感受她伟大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订正读音,并在文中找出使居里夫人“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原因”。3、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对科学“热爱”“痴迷”的至境就是“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这也正是居里夫人崇高的信念。4、方法指导:可以找出文中的原句,可以把关键词语串联起来,也可以自己概括。5、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讨论并明确。6、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对这位信念铸就的伟大女神给予高度评价。教师再讲述居里夫人在一战期间冒着枪林弹雨利

5、用她在放射领域的发现创建200多个救助站,救助伤员的故事以及她的发现在医疗及其他领域造福人类的故事,她的发现,大大地造福了人类,可放射性研究带给她的是什么呢?是满身的伤疤,是坏血病,甚至是死亡!镭的发现,使许多人腰缠万贯,可作为发现者的居里夫人却因为不愿意违背“纯粹研究的观念”放弃了申请专利,始终过着艰苦的生活,甚至连实验用的“一克镭”都买不起!(三克镭的故事)两组强烈的反差,试图再次带给学生震撼,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写出学完这一课的感言。可以是收获、启示,也可以直接对居里夫人说点什么。完成后当堂交流。用心去读我的信念及相关的资料,所发现的是一位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

6、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但她身上那种以科学研究为念,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目标始终如一,勤奋努力的高洁志趣,却是这样闪亮。科学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理想与信念便是永不褪色的撑托未来的脊梁!相信我们会从中汲取营养,承担起这份使命。、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和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三颗雷跨越百年的美丽,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梳理存入自己的资料库。、积累摘抄并背诵文中可作为名言警句的句子。看图片,根据课前预习,介绍居里夫人,并用一句话来评价。可能的答案有:(她是了不起的,获得了那么多的奖项,那么多的荣誉。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在失去丈夫后,仍坚持研究,取得成绩。) 听老师的介绍,读

7、课后相关资料,加深认识。学生听老师范读,订正字音,很容易在最后一段中找出“热爱科学”“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迷醉”等关键词语。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勾画,找出在“为科学事业献身”这一崇高信念的支配下,成就了居里夫人怎样的精神和品质,从而使她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成果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进行片段写作并交流聆听思考。课下阅读,完成作业通过图片及居里夫人资料的简介使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步感知她的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全面地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增加了关于人物的资料:居

8、里夫人对待荣誉,参加战争等方面的四个小故事,扩大了阅读量,充实了教材上单薄的文字,使学生了解了居里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进一步突出重点,加深感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这一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板书设计我 的 信 念玛丽 居里惊人的成就简陋的实验室镭的发现造福人类居里夫人因此伤痕累累,病魔缠身甚至死亡镭价值连城居里夫人一贫如洗,买不起镭做实验伟大的信念(献身科学事业)教学反思我的

9、信念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可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又是一篇近乎“枯燥”的美文,因为它的概括、质朴很难让学生欣赏到它的美。而且,现在学生的生活、思想又离居里夫人的年代太久,所以在情感上很难引起共鸣,这对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是一个大坎。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突破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真是一篇令人头痛的文章,真想放弃。但想到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盲目追星,盲目崇拜的现象,想到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精神家园的荒芜,觉得让他们了解居里夫人成功的原因,领略居里夫人的崇高信念和高尚人格魅力,对于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他们思想的火炬,使他们心灵的花朵绽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的信念一文无异于

10、对他们来一次“精神桑拿”。看来,这篇课文必须好好讲。为此,我首先静下心来,反复阅读文本,因为我相信,文本就是一座富矿,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一定可以挖到金子,这金子就是文章中的人文营养。人文营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是吻合的。语文是人文学科,它“首先是欣赏课程,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文中“我的信念”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为科学事业而献身。”文题“信念”的含义在全文贯穿始终。第一段谈“自己要有信念”,谈献身的志向性;第二段谈“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谈献身的目

11、标性;第三段概叙“近五十年来”的研究及其辉煌成果,谈献身的时效性;第四、五、六段谈“保持宁静的环境”、这里包括大的外部环境:自由的社会、自由的研究氛围,也包括小环境:家庭生活,还包括科学家的心灵环境“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利益”,放弃“申请镭的专利”,还包括克制自己的敏感,学会“温和沉静”。这些写出了献身科学对环境的选择性;第七段,写“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写出为献身持久性,所以,全文貌似随意,或谈科研,或谈性情,或议论、或叙述、但始终紧扣“献身”二字展开,可谓形散神不散。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呢?问题又回到了“选好突破口”上。我觉得,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首先应给他们以强烈的感性认识,才能激

12、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此,我把居里夫人的卓越成就和她艰苦的生活、简陋的实验室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思考,继而又讲了三克镭的故事,抛出“镭的发现者却买不起镭来进行试验”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找出了各段的关键语句,对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居里夫人能够做到这些而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呢?”学生再读课文,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归纳出“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核心意思便水到渠成了。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片段的写作训练,以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这节课上完了,尽管自己自以为设计得环环相扣,但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学生的活动不够充分,开始的导入兜了一个圈子才拉回来,最后小片段的写作显得仓促,一些教学语言和环节设计不够精细等等。这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不断加强修养的重要性。【执教感言】 、要善于寻找最佳切入点,正好切中肯綮,能达事半功倍之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的思考势必要求老师的备课要三思而后行。 、要善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北师大肖川教授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则尤其应达到这样的效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传统教法的通病,要避免此类情况,就必须寻找最佳契机,在吃透“课文”这个例子的前提下,在学生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