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40277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高二期铜山站基坑监测实施方案12.07(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 TA02 标(铜山站) 基坑监测方案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监测中心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监测中心 二二一四年十二月一四年十二月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 TA02 标(铜山站) 基坑监测方案 编编 制:制: 复复 核:核: 审审 核:核: 审审 定:定: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监测中心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监测中心 二二一四年十二月一四年十二月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 TA02 标(铜山站) 基坑监测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时间2014

2、 年 12 月 8 日地点南京 专 家 评 审 意 见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 TA02 标(铜山站) 基坑监测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时间2014 年 12 月 8 日地点南京 专 家 评 审 意 见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 TA02 标(铜山站) 基坑监测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时间2014 年 12 月 8 日地点南京 专 家 评 审 意 见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 TA02 标(铜山站) 基坑监测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时间2014 年 12 月 8 日地点南京 专 家 评 审 意 见 目目 录录 1 工程概况.5 1.1 工程概述.5 1.2 基坑结构形式.6 2 周边环境6 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7

3、3.1 工程地质条件7 3.2 水文地质条件9 4 监测目的与依据.9 4.1 监测目的.9 4.2 监测依据.10 5 监测原则10 6 监测内容.11 6.1 监测内容11 6.2 监测重点与难点11 7 监测难点分析12 7.1 保证测点埋设成活率.12 7.2 测点的保护措施.12 8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设.13 8.1 沉降监测.13 8.2 桩顶水平位移.17 8.3 地下水位.18 8.4 深层水平位移.18 8.5 支撑轴力监测20 8.7 现场巡查.21 9 监测周期与频率.22 9.1 监测周期.22 9.2 监测频率.22 10 监测预警值.23 11 监测人员及仪器.24

4、 11.1 监测人员.24 11.2 监测仪器.24 12 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26 12.1 质量保证体系.26 12.2 质量保证措施.27 12.3 监测进度保证措施.28 12.4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28 13 监测信息反馈机制.28 13.1 成果反馈目的.28 13.2 监控成果反馈工作流程.28 13.3 监控信息的内容.29 13.4 监测工作成果报告的内容及格式.29 14 监测预警机制.31 15 监测应急预案.32 15.1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33 15.2 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33 15.3 监测点保护措施方案34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

5、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0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北起禄口新城南站,经江宁区、溧水区,至高淳区。 线路全长约 52.39km,其中地下线 3.73km、地面线 4.67km、高架线 43.98km。全线新 设铜山站、石湫站、明觉站、高淳北站、高淳站等 5 个车站,其中铜山站为地下一层、 地面厅车站,其余为高架站。最大站间距 18.29km(明觉高淳北) ,最小站间距 6.24km(高淳北高淳) ,平均站间距 10.35km。 图图 1-1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线路走线示意图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线路走线示意图 铜山站为宁高城际二期

6、的第一座车站。车站起点里程为 DK10+340.5,终点里 程为 DK10+430.05,车站规模 113.41m20.9m。有效站台的起始里程为 DK10+343.2, 中心里程为 DK10+387,终点里程为 DK10+430.05.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一层侧式站台 车站(开敞式),基坑深度为 8m 左右。小里程端局部存在顶板作为站厅层,两侧站台宽 度均为 7m。车站地上一层为站厅层。车站设备用房位于基坑一侧,为地上两层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柱距 7m。车站小里程端为明挖区间,大里程端为路基段。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1 1.2 基坑结构形式基坑结构形式 铜山

7、站主体围护结构:F 轴侧采用 10001200 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桩间网喷砼, D 轴侧采用 8001200 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桩间网喷砼,9-12 轴采用放坡开挖,边坡 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护坡。 图图 1-2 铜山站标准段断面图铜山站标准段断面图 图图 1-3 铜山站放坡开挖段断面图铜山站放坡开挖段断面图 2 周边环境周边环境 场地沿线经过地段无重要建筑物,北侧为新建溧马高速公路,南侧为苗圃和厂房, 东段为水塘,西侧为金航路。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场地及周边线路影响范围内未发 现历史文物或古迹以及建筑物。 图图 2-1 溧马高速公路溧马高速公路 图图 2-2 金航路金航路 宁高城际轨道

8、交通二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2 图图 2-3 溧马高速公路挡墙溧马高速公路挡墙 图图 2-3 基坑南侧苗圃基坑南侧苗圃 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13.1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为冲积平原级阶地。场地位于溧马高速公路南侧,金航路东侧,场地为 苗圃,中南侧有一栋单层厂房,东段为水塘,地形较为平坦,地形较为平坦,呈西高 东低趋势,地面高程为 18.9720.20m。浅部填土层厚度在 0.53.4m,填土下为- 1b-3 可塑粉质黏土呈局部分布,普遍分布-1b1-2 层硬塑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 J31 闪长岩。场地覆盖厚度层在 13.320.5m,各土

9、层强度和压缩性有差异,场地岩层 风化程度、强度等亦有差异。 表表 3-1 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质一览表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质一览表 土重 度 直剪固快 无侧 限抗 压 强度 静止 侧压 力 系数 泊松 比 基床 系数 渗透系数(最大 值或经验值) CcqcqquK0khkV 水平 kh 垂直 kV 层号名 称 KN/ m3 kPa度kPa-MPa/m(10-6cm/s) -1 杂填土18.558.066100100 -2 素填土19.01510.09115050 -1b2-3 粉质黏土19.53716.5450.470.3212144.86.1 -1b1-2 粉质黏土19.55618.1600.380

10、.2830356.31 J3l-1 全风化闪 长岩 204017.535405050 J3l-2 强风化闪 长岩 22.05817.560605050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3 图图 2-3 铜山站地质纵断面图铜山站地质纵断面图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4 3.2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条件 (1)地表水 铜山站东段有一水塘,河水水位主要呈季节性变化,夏秋季为丰水期,水位较高, 春冬季为枯水期,水位较低。勘察期间量测的水面标高为 15.30m,水底标高为 14.00m,淤泥厚度约 0.5m。水塘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蒸发和下渗为排泄方式。

11、 (2)地下水类型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 层杂填土和-2 层素填土中,填土结构松散、渗透性较 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补给,地表迳流及大气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 孔隙潜水埋深随地形起伏及填土厚度变化而变化。 基岩裂隙水主要储存在基岩风化带和节理裂隙中,富水性和渗透性都较差。补给 来源为上覆松散地层中孔隙水的下渗和侧向径流,以逐渐下渗和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 方式。节理裂隙多呈闭合状,且埋藏较深,迳流一般较滞缓。 (3)地层渗透性 覆盖层中除填土层渗透性较强外,其余的黏性土层透水性均较差。 基岩中 J3l-1 全风化闪长岩、J3l-2 强风化闪长岩

12、、J3l-3-1 中风化闪长岩裂隙发育, 透水性相对较好以外,J3l-3 中风化闪长岩裂隙多呈闭合状,其透水性弱。 (4)地下水位 据勘察实测的地下水最高水位,场地周围的地下水资料、南京地区区域水文资料, 结合场地地形地貌、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抗浮设计水位按场地整平标高0.00 高 程以下 0.5m 考虑。 4 监测目的与依据监测目的与依据 4.1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 基坑的开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与之有关的稳定和环境影响也在动态变化中。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围护结构、周边环境进行三维空间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 监测主要目的: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

13、数是否符合预期 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2)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5 全、经济合理。 (3)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 符合实际,便于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 4.2 监测依据监测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 (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911-2013) ; (5)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 ; (6)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 ; (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 (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 (9) 第四篇车站工程 第一册铜山站 第二分册结构设计图 第一部分围护结 构施工设计图 ; (10)地方现行的标准、规范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5 监测原则监测原则 (1)连续性原则 监测项目应与设计要求有机的结合,保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制定 监测数据检核、验收制度;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工况制定监测计划,确保数据的连续 性。

15、(2)可靠性原则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采集监测数据和分析、处理监测成果,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 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均通过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使用期内。 (3)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 对围护体中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 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桩顶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将作为监测的重点,该部分监测指标能够反映支护结构 的变形和受力情况,直接反映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 (4)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铜山站)基坑监测方案 16 结合施工实际确

16、定测试方法、监测传感器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 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并确定监测频率。 (5)经济合理原则 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 有效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 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6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监测内容如表 6-1 所示 表表 6 6- -1 1 监监测测项项目目表表 序号监测项目位置与对象测试仪器测点布置 1 围护桩顶水平位 移 围护桩顶全站仪 2 围护桩顶竖向位 移 围护桩顶水准仪 沿车站纵向水平间距 18m,共 用监测点 3 周边地表竖向位 移 周边土体水准仪沿车站纵向水平间距 18m 4深层水平位移 围护桩体及周边 土体 测斜管、测斜仪 沿车站纵向水平间距 36m(在 阳角处必测) 5 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