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40207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机房和库房设计51机房设计制冷装置的机房是控制制冷系统运行的场所,是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设计应以保证冷库的生产要求、降低投资、布置合理为主。在机房设计中,制冷工艺设计人员需要与土建、水、暖、电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提出准确的要求和条件,根据设计任务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511机房设计的一般要求5111土木建筑方面大中型冷库的机房一般包括压缩机间、辅助设备间、水泵间、控制室,根据具体情况,机房内还建有变压室、配电室、工具房及工人值班休息室等。小型冷库可以将压缩机和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房间内,但要单独设置水泵间和油处理间。制冷机房一般是一个单层的独立建筑。机房应布置在靠近冻结间、制冰间

2、等冷负荷较大的库房,不宜紧靠冷库的主要交通干道。机房要布置在库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锅炉房、煤场等散发尘埃场所的上方。机房宜南北朝向,两面设置门窗。机房周围要开敞,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机房四邻不宜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宿舍、幼儿园、食堂、小卖部、俱乐部等),以免在发生重大事故时造成人身伤害。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宜将机房设置在地下建筑内。机房建筑的形式,应根据机器设备台数和现场具体情况,可选用I型和L型;根据压缩机布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图5一l图5-3和三列式。机房建筑面积的大小与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所选机器及设备型号及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大约是冷库库房建筑面积的510。机房的建筑形

3、式,应由机器、设备的布置及操作所需来确定。机房可与冷库主体建筑连接或分开建造,选择方案时既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简短,也要考虑机房的通风采光。机房的高度要考虑到制冷压缩机检修时装设起吊设备和抽出活塞的空间要求,及采暖通风和采光的要求。一般冷库机房的净高不宜高于6m。机房的宽度根据压缩机的排列形式确定,单列式为4.57m,双列式为7-12m。机房的长度根据机器的台数确定。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方便,机房内主要通道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12m。如需超过12m时,要有两个以上互不相邻、直接通向室外的出人口。出入口门扇的大小,可安装、检修机器设备的需要决定,但门洞净宽最好不小于15m。机房所有的门、窗均应

4、设计成朝外开启。氨机房的门不容许直接通向生产性车间。机房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通常不小于地面的1716,并在炎热季节里采取遮阳措施以避免阳光直射。机房的地面通常做成水泥压光地面,为了防止油浸污染,便于清洗,对于墙裙和机座(包括周围05m宽的地段)可做水磨石面层。5112给排水方面氨压缩机气缸水套冷却水量、水冷式冷凝器冷却水量、冷风机冲霜水量应按产品规定。冷却水应循环使用,冲霜水一般应回收利用。为满足消防的需要,在氨压缩机房外、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应设置消防栓。氨压缩机房及冷却间、常温穿堂地面宜设地漏。设备间及电梯井、地磅坑等易于积水处应设有排水设施。冷却水的水质应考虑对于机器设备和管

5、道的腐蚀、积垢等方面的问题,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应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具体数据可参考当地水文资料。冷却水进人机房的水压,一般情况下应保持在146-196kPa,但不应大于294kPa。5113采暖通风方面为了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房内要求考虑必要的采暖和通风。在北方需采暖的地区,当室内温度低于12时,要采用以水或蒸气为热源的散热器取暖。严禁在机房内使用电炉、火炉等明火采暖。南方地区要有降温通风设施。机房本身朝向要利于自然通风,两面开窗并设上、下两层窗,门窗向外开,不得用侧拉门。炎热地区还可在机房屋顶设阁楼,开通风气窗。由于制冷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较多,所以应

6、注意机房内的通风降温。机房内还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不少于8次h。5114供电照明方面当冷库的公称容积15000m3或冻结量60t时,供电按第二级负荷要求设计。其余冷库的供电属于三级负荷。机房是冷库中的主要用电单位,所以其变配电间应靠近机房。为了保证安全,在机房内外均要设置电源开关。一旦发生事故,在机房内外都能切断一切电源。冷间内的电动机应采用全封闭型,配电及起动设备应采用密封防潮型,或集中安装于机器间、常温穿堂等干燥场所。冷间内应设置呼唤信号装置,以免发生人员被关在库内的事故。冷却间和O以下冷间的照明,应采用密封式防潮灯具,其他冷间允许用带防水灯头的开启式灯具。照明开关均应采用气密防水

7、开关,开关应安装于各冷间门外。冷库库房、穿堂和水泵间的照明度为10201x(勒克斯),维修间为20-301x,设备间的照度不小于301x,加工间、包装间采用30501x,机器间为501x的照度标准。对仪表集中处或个别设备的测量仪器处照度不足,可采用局部照明。512制冷压缩机的布置51_21制冷压缩机间的布置原则制冷压缩机间内一般设置制冷压缩机、起动控制柜、中间冷却器、总调节站、控制台等。制冷压缩机、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制冷原理,符合工艺流程,管道连接要简短、美观,确保生产操作安全,便于安装、检修、操作。另外要尽可能布置紧凑,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建筑面积。制冷压缩机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为1525m,非

8、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两台制冷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lm。制冷压缩机突出部分到配电盘或调节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制冷压缩机距墙不小于05m。为了便于观察和操作,制冷压缩机的压力表、温度表及其他仪表,均应设于能清楚观测到的地方,一般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压缩机的进排气阀门应位于或接近主要通道,其高度宜在12-15m之间,超过15m时,应在制冷压缩机旁设立便于操作的台阶。5122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形式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形式应根据制冷压缩机本身的形式、尺寸大小、台数多少,又要根据机房尺寸来决定,一般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其中双列式又可分为双列横向式和双列纵向式。制冷压缩机布置形式如图5

9、-15-3所示。单列式是将制冷压缩机成一条直线,其他设备则靠墙布置。这种布置方法适用于机器设备较少的小型冷库,其优点是操作管理方便,管道走向整齐。双列式是将制冷压缩机排成双列,可以对面布置,也可以同向布置。双列制冷压缩机之间形成主要通道,吸排气管可集中布置在通道上空,其他设备仍可靠墙布置。对于制冷压缩机台数较多的大中型冷藏库,大都采用这种布置形式以充分利用制冷压缩机间的面积。513辅助设备的布置通常辅助设备布置在设备间内。设备间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15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51。31中间冷却器中间冷却器应布置在与之配连的高压级和低压级制冷压缩机的近处(一般布置在压缩机间),以缩短

10、连接管路。中间冷却器一般靠墙设置,但应注意不要影响窗户的开启和采光。中间冷却器的工作温度较低,应外包隔热层。为避免冷桥,可在其底脚下垫上经过防腐处理的50mm厚木块。中间冷却器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应不小于150mm。中间冷却器的隔热层外侧到墙壁的距离不小于200mm。中间冷却器必须装设液面控制器和超高液位报警。液面高度以淹没整个蛇形管为准,一般按制造厂规定的液面高度安装浮球阀,也可采用液位计配合电磁主阀来控制液面。中间冷却器上还必须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5132油分离器油分离器要根据其结构形式及使用场合进行合理布置。制冷压缩机附带的油分离器、装设在机房内的卧式冷凝器配用的油分离器、专供融霜用的干式

11、油分离器设置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此外,凡不带自动回油装置的油分离器应设在室外。与立式冷凝器配用的洗涤式油分离器设于机房外,且靠近冷凝器布置。洗涤式油分离器需要从冷凝器的出液管引进氨液,冷凝器出液管与油分离器进液管的相对高度差约为250300mm,如图5-4所示。其他类型的油分离器的标高可以不受限制。在布置油分离器时,要尽量布置得离制冷压缩机远一些,以便使排气在进入油分离器前得到额外的冷却,减小氨气的比体积,提高分离效果。5133冷凝器各种形式的冷凝器都应按工艺流程,与油分离器、储液器就近布置。冷凝器的安装高度必须使制冷剂液体能借助重力顺畅地流入储液器。冷凝器上应设压力表和安全阀。立式冷凝器应安

12、装在室外离机房出入门较近的地方。立式冷凝器通常利用底部冷却水池作为基础,水池壁与机房等建筑物墙体的距离应大于3m,以避免冷却水外溅损坏建筑物。为了便于操作和清除水垢,立式冷凝器一般设有钢结构的操作平台。卧式冷凝器通常布置在设备间,它的一端留有清洗和更换管道的空间,约为冷凝器长度的15倍。为节省占地面积,将卧式冷凝器与储液器上、下分层布置。为保证出液顺畅,其出液管的截止阀至少应低于出液口300mm。图5-5所示为卧式冷凝器的水平布置尺寸要求及卧式冷凝器与储液器的垂直布置示例。蒸发式冷凝器多布置在机房的屋顶上,要求周围通风良好。蒸发式冷凝器的顶部应高出邻近建筑物300mm,至少不低于邻近建筑物的高

13、度,以免排出的热湿空气沿墙面回流至进风口。如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在蒸发式冷凝器顶部出风口上装设渐缩口风筒,以提高出口风速,提高排气高度,减少回流。蒸发式冷凝器与邻近建筑的间距,当冷凝器的四周都是实墙时,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1800mm,非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900mm。当冷凝器处于三面是实墙,一面是空花墙时,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900mm,非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600mm。两台蒸发式冷凝器之间的间距,如两台都是进风口侧,最小间距为1800mm;如一台为进风口侧,另一台为非进风口侧,最小间距为900mm;如两台都不是进风口侧,最小间距为600mm。如果蒸发式冷凝器采用同轴连接的离心式风机或水盘内

14、设有电加热器时,上述的尺寸应适当加大,以利维修。蒸发式冷凝器的水盘离地面距离不小于500mm,以便于管道连接、水盘检漏和防止地面脏物被风机吸人。当选用多台蒸发式冷凝器,而要求的最小间距不能保证时,安装处将形成自己的环境空气,在选择冷凝器时应适当提高计算湿球温度。多台蒸发式冷凝器连用时,要保证各台实际阻力相等,防止某台冷凝器出液不畅。由于制冷剂通过蒸发式冷凝器时阻力损失较大,为了保证氨液顺畅流人储液器,应把蒸发式冷凝器布置在高于储液器1215m处。两台蒸发式冷凝器的布置如图5-6所示。513:4高压储液器高压储液器一般布置在设备间内,若设置在室外,应有遮阳设施。储液器应靠近冷凝器,其安装高度应与

15、冷凝器配合,以保证液体自流进入。冷凝器的出液口距储液器进液阀中心应大于500mm。布置时也要考虑方便放油操作。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储液器的连接,除上部设置的气体均压管外,在其底部应设置液体均压管将储液器连接,并在均压管道上设截止阀。多台储液器的桶径最好相等,如两桶直径不等,则应将小桶的基础抬高,使两个桶的顶部标高相同。储液器上必须设置压力表、安全阀,并应在显著位置装设液面指示器。储液器的布置如图5-7所示。5135氨液分离器氨液分离器用于重力供液系统。库房氨液分离器应设在靠近蒸发器的地方。对于单层冷库,一般设在设备间阁楼上或库房穿堂的阁楼上,保证库房氨液分离器液面高于最高一层蒸发器排管052m。对于多层冷库,则分层设置氨液分离器,将本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上面一层,顶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加建的阁楼上。氨液分离器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当库房氨液分离器距机房的距离超过50m,或库房蒸发器为直接膨胀供液时,机房内应设置氨液分离器。机房氨液分离器布置在设备间内,其高度应使分离下来的氨液能自流到下方的低压储液器或排液桶。氨液分离器与低压储液器之间应设气体均压管,以便于分离下来的氨液下流。氨液分离器应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最高液位控制在高度的23处。氨液分离器上设置压力表和安全阀。禁止在氨液分离器的气体进出管之间设旁通阀。5136低压储液器和排液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