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39782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PA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一般逻辑构图是劳动一价值一价格:旨在确立生成规定上的对象运动的连续性假说。马克思把价格归结于价值,把价值归结于劳动。这样就从经济形态的全领域中把握了生产和分配,同时揭示了“商品经济形态”的发生。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劳动

2、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和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原理1、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马克思在他首创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中阐明了这一原理。指出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的存在形式。它反映着商品生产所特有的社会生产关系。价值是通过物与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商品价值

3、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价值形成过程的原理。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中包含的物化劳动转移到商品之中,同时作为抽象劳动又把新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之中。从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商品价值首先包含从生产资料中转移来的物化劳动,这部分劳动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耗费。商品价值还包括当期投入的活劳动。4、价值增殖过程的原理。资

4、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不仅是价值形成过程,而且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社会特征。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资本家垫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如果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只形成与购买劳动力的花费相等的价值,资本家就不会进行生产投资。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在于使资本增殖。资本能够增殖的原因在于,劳动力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垫付资本,只是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就能够创造出来,而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增殖。5、价值构成的原理。从价值增殖过程看,价值由生产资料的物化劳动劳动者的必

5、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三部分组成。从资本主义生产者的角度看,价值由补偿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和补偿购买活劳动的资本v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即价值=c+v+m。6、价值是商品经济的历史范畴的原理。价值是从属于商品的。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价值范畴的历史性是由商品范围的历史性决定的。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合理调整收人分配关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

6、)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1969年阿罗第一个使用“交易费用”这个术语,威廉姆森系统研究了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

7、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这一思想的提出,改变了经济学的面目,使呆板的经济学具有了新的活力,并更具有现实性。它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虚假假设之上的完美经济学体系,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经济学更加完善,而且这一思想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交易费用经济学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 人类行为和交易费用的理论基础制度理论,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 (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4)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

8、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 (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了节省这种交易费用,代替市场的新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企业,而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也是为了交易费用节省的必然结果。交易费用理论仔细区分了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并不一致,但交易双方地位平等。企业内部交易一般是通过长期合约规定(如企业主和雇员),交易双方利益比较一致,但地位并不平等。市场交易导致机会主义

9、,但在企业内部,机会主义对谁都没有好处。政府经济职能 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一、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理论界对政府经济职能的不同概括方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理论界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职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挥政府经济职能作用的问题,理论界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主

10、要职能。(二)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前一时期可以称为转轨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的本质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不断强化。这一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代表性观点是“三职能论”。即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基本职能,调节和监督职能是派生职能。(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二、政府经济职能的分类政府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国

11、家除了具有保卫国家维护国内安全的政治职能外,还具有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如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持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二)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

12、具有的职能在经济实践中,政府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实行直接的转移支付制度及对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分配政策等措施,贯彻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另外政府还可通过制定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式发挥其作用和职责。(三)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管理,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优化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政府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保证

13、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前提下,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实行宏观的管理和调节。公共企业理论 公共企业,也称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是指所有权或控股权属于政府,并且受政府直接控制的经济实体。(一)公共企业存在的一般原因 在西方国家,公共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对我国来说,公共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总的说来,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原因在各个国家中的重要程度既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其历史、政治因素及经济思想、经济体质有关。(二 )公共企业存在的具体原因 提供公共产品

14、对大规模或战略性项目进行投资 控制自然垄断行业以保护公众利益 增加财政收入 挽救亏损企业 控制金融机构 其他原因(三)公共企业的类型1.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供水、排水、电力、天然气供应、电信等,它们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两大特征:自然垄断性;政治敏感性。2.陆上运输与邮政服务 陆上运输包括市内和城市间的各种公共运输系统。它们本质上与公用事业一样,但不同的是它们面临着竞争的挑战。特征:政治敏感性;竞争性。 无论是公共运输还是邮政服务都有一种财政上入不敷出的倾向。但是如果提高价格或削减服务,政府则要付出巨大的政治成本。3.竞争性企业 竞争性企业指政府所有的商贸企业,它们与私

15、营企业在同一市场上进行直接的竞争。这类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等。特征:竞争性。 政府介入竞争性企业的理由:市场中的企业失灵;刺激竞争;保持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的控制;随着民营化进程的推进,这类企业已被大量地削减。4.管制机构 这些机构属于政府所有并受政府的控制,它们通过销售商品获得资金以维持自己的运转。特征:强制性收购或强制性购买。(四)政府对公共企业的控制与责任 公共企业中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它不像政府各部门那样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另一方面,也不必承担对股东的责任,而这种责任一般被认为是私营企业的巨大优势之所在。由于目标与目的不明确,因此不可能对公共企业管理的实际好坏给予准确的判断。 公共企业中存在着政府控制与管理自主性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政治官员与官僚制组织的中央部门一直认为对公共企业控制不力 ;公共企业的管理部门则抱怨政府对管理权力干预太多。 解决方法:(1)通过控制削弱追求相互冲突的目标的自由裁量权;(2)通过奖惩减少追求相互冲突的目标的激励因素;(3)通过教育与游说减少相互冲突的目标;(4)剥落共同目标的面纱,承认与接受利益冲突,将按规则进行公开协商达成有效协议的制度合法化。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