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39549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9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哲基本框架图,单元导航:,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实践认识真理),【本课知识归纳】,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含义,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基本含义,人类的社会生活,社会的物质生活 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

2、精神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

3、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

4、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联系,知识拓展,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对社会存在不起作用。 3、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判断,(2015年海南政治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丝

5、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 意基础。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答案:(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

6、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分),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含义: (2)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

7、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13,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调整,正确区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8、,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这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思维拓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

9、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小结,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原理 【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

10、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考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改革,特点:非对抗性,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 决,社会主义改革:P92 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的特点,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加以解决。,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注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

12、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注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考点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人民群众的概念 (1)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社

13、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原理】 【方法论】,原理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群众史观)【重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宏观题略答,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

14、线:,关键词、句,“以人为本”;涉及到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作用等。,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知识拓展,1.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2.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唯物

15、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014山东卷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

16、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2015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现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