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39491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任何场合,都要遵守相应的道德和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职业道德;择业与创业;爱情、婚姻和家庭的道德与法律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课时: 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一、职业、道德和法律(一)职业 1、职业的含义:通俗的表述就

2、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职业的价值: 个人价值: 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社会价值: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3、职业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从而形成一定的职业要求。这种要求有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有法律层面的要求,前者就是职业道德,后者则是跟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

3、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3、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 a、鲜明的职业性:都表达了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 b、明确的规范性:对从业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c、调节的有限性:只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员。4、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a、职业道德:体现了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 b、职业生活中的法律:体现了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的他律要求。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的内容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地发展、定型、完善和强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业道德的内容更丰富,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只是分工的差别,而不是地位的高低。

4、如公务员: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技术人员:质量第一,精益求精。商业服务员:顾客至上,公平交易。医务人员: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教师: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科技工作者:献身科学、造福人类。财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公安司法人员: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文艺工作者:传播真与善,塑造美的化身。涉外人员:维护祖国尊严、坚持友好互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灵魂是为人民服务,即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外在要求是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一)爱岗敬业 1、爱岗:热爱自己的岗位。 2、敬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5、敬业”是“爱岗”的前提,不尊重自己的职业,也很难热爱自己的岗位。 3、爱岗敬业的要求和表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二)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的要求: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和讲求信誉。 2、诚实守信的价值: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不诚实守信,就会失去顾客和社会的支持和信任,无论个人和企业都会遭遇失败。(三)办事公道(1)服务团体,不损害自己所属的团体利益:公司员工的竞业禁止(2)服务社会,不损害社会公众和国家、民族利益;(3)不以职业之便利牟取不正当个人利益:各种贪污、渎职行为。(4)在处理各种利害关系时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人。(四)服务群众 在不同

6、的领域服务群众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 1.商业领域:以良好的服务群众意识获得合法收益是应当的;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可以成为利益交换的手段,获得双赢;应树立“顾客第一”的理念。2、公务领域尤其是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必须要求。因为政府部门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谋单位利益,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独立于群众之外的利益,因此,公务领域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而交换得利。 3、事业单位,即介于政府部门和商业领域之间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等,必须以为群众服务作为价值导引,不能使职业活动沉沦与价值交换和单纯的牟利。(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最高层次的要求。当前,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公职人员的廉政素质,是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

7、任务。公职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就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能以权谋私。 这就需要把廉政教育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三、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要求(一)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1、劳动法:适用于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劳动者。2、公务员法: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 3、教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是适用于特殊职业的法律,其中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相对于公务员法是特别法。(二)坚持

8、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原则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a、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结合的原则 b、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结合的原则 c、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d、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相结合的原则。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a、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b、监督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原则:提高公务员待遇;高薪养廉? c、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d、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这使得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广阔,能促进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明确职业生活中

9、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和血型歧视 )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加班给付加班费) c、休息休假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矿难频发原因之一) e、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f、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2、劳动者的义务:a、完成劳动任务;b、提高职业技能;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纪律;3、公务员的权利 a、获得履行职责的工作条件 b、非经法定事由、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 c、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d、申诉控告、批评建议权等4、公务

10、员的义务a、模范守法b、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 作出的决定和命令。e、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四)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1、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协商(非必经程序)调解(非必经程序)仲裁(必经程序)诉讼 2、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复核(非必经程序)申诉、控告(非必经程序)仲裁(必经程序)诉讼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1、职业生活的成功,既取决于专业知识,更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三十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百分之七十取决于他的社交技巧。这种社交技巧很大程度就是一个人的职

11、业道德素质的体现。2、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学习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知识。;提高意识,注重知识的内化,形成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此外,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坚持真理,大胆探索、艰苦朴素,勇挑重担 、自觉培养廉洁自律意识:独善其身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和创业 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 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一、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有: 1、

12、人口多,就业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等靠要”思想,期望值高。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90年代之前的“统招统分”制度:人才流动停滞,效率低下,个人失去择业和创业的自主权,不利于人的发展。 2、90年代之后的“自主择业”制度:个人具有了择业和创业的自主权,可供选择的空间广阔,人才流动机制灵活,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配置人力资源的合理化,激发人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不应单纯地把

13、职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其中蕴含着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这样,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视野和心胸就更广阔了,也更能成就事业。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许多同学择业时,注重收入、工作条件、名声和社会地位等因素,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要认识到,人并不总是能按自己的意愿择业,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所以,择业时,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这样更容易就业,也更容易成就事业。 3、打下扎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在学校的时候,要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和良好条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就说明了这点。(三)大学生择业常见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1)期望值过高(2)犹豫观望,举棋不定(3)过于自信,盲目乐观(4)互相攀比,盲目从众(5)缺乏主见,依赖他人(6)遭遇挫折,怨天尤人(四)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一)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基层的单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单位,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对人才的需求却更强烈,更能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对当代大学生有更重要的意义。(二)社会实践是锻炼人才的熔炉 教大学,教中学,教小学,教幼儿园,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