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9400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学导案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用眼-预防近视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作者: 日期:7 科学用眼 预防近视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课是初中一年级(上),第八单元第三节,教材以近视眼预防等相关知识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近视的产生原因,预防知识”展开,学习和运用生活常识,科普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和阐述近视的危害,原因,预防方法。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小游戏、相关视频的感受,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同时也让学生有了关爱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价值观和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近视眼的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方法。教材安排了一些与近视相关

2、链接的内容,灵活运用这些链接,将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变化或整合。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眼睛视物的原理及近视眼发生机制。2、了解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及危害。3、了解怎样预防近视眼。2、能力目标1、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健能力。(做好眼操、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持之以恒。)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都是充满渴望的。初一学期伊始,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更要养成学生学习的良好用眼习惯。由于学生现在

3、的学习压力较大,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环基比呈递增趋势,在科学用眼,预防近视这一方面,应该引起全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学习用眼经验,给其合理的建议,培养自我的科学用眼保健意识。同时展开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用眼保健、学会科学预防近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采用谈话式和小游戏导入教学。设计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提供真实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实际体验,来认识眼睛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眼睛保健意识的的能力。1、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小组探究,交流中完成任务的学

4、习过程,体会和掌握科学用眼的重要性。2、自始自终贯穿了以交流,探讨为主的原则(在做中学,在学中用)。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电子白板,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量生动的图片,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高效。六、教学过程1.看图片(近视人群,低龄化,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两组数据,约一两分钟的时间。设计意图:以谈话式的方式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5、趣和参与交流的热情,引出本课的课题。2.观看大屏幕. 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小游戏(纱布蒙眼找人,两次不同用时感受).设计意图:既是对学生生活,情感的体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从而引入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讨论,对答案的呈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时间,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3.看视频(眼球构造,视觉形成过程).设计意图: 通过本阶段活动的完成,即掌握了本节课的目标难点,同时也为下个环节知识的理解扫清了障碍。4.看视频(假性,真性近视及其区别).设计意图:本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进一步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又帮助学生了解了近视所包括的两

6、个重要阶段,而且培养了学生在自我感受过程中对近视过程的理解能力。5. 小组讨论(近视的危害).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探讨发言小组活动的形式,答对小组加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6. 小组讨论(近视产生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能够真诚地就自己学习上的用眼问题与人交流并相互帮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得到能力上的提升。7.小组讨论(近视的预防).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形成板书。在黑板上呈现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之后马上配以适当的图片,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8.课外拓展(中

7、学生近视后应不应该配戴眼睛).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近视相关知识的模糊现状,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同时也为学生有更多的收获。眼球构造,视觉形成过程小组活动,近视产生原因危害谈话图片导入开 始导 入讨论近视现状展 示 学 习 目 标 感 悟引导学生,鼓励发言小组活动近视预防交流内容总结课外拓展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总结结束教学过程流程图:七、案例反思本课教学内容以眼球的构造,视觉形成过程,近视的危害,原因,预防展开的各种活动为主线,通过视频欣赏,谈论图片,调查数据,游戏等形式来感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而让他们体会到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真正掌握近视的防预方法。主要体

8、现以下几点:1、情景教学贯穿课堂: 在本节课开始,先用图片,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设计使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切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欣赏视频前,提出一个小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效果更佳。在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叙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小组竞赛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参与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突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在知识传授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剖析语言的内涵,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拔,让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排除障碍中获得新知。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又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从而为进一步学好本学科知识奠定了基础。 3、“任务型教学”的运用 在课堂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知识,培养各项能力。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实际生活联系得较紧密。同时又可以考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切身感受表达个性想法。学生的畅想的确让人惊叹!总之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以“人文理念”为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与他们年龄特点相符的任务,再配合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在特定的教学、生活环境中,培养学生坐姿、读姿、写姿等基本的防护近视能力和自我保健的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