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39295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员工培训与发展l 员工培训的概念所谓员工培训,就是指组织为实现自身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系统的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或训练,使之提高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态度等素质,以适应并胜任职位工作的战略性人力资本投资活动。l 员工培训的特点目的性:组织目标、个人目标、选拔、留用战略性:人力资本投资计划性:以组织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系统性:设计、规划、实施多样性:层次、类型、内容、形式多样性l 员工培训的构成要素受训学员培训主题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活动培训条件l 员工培训的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置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实施培训评估l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既是确定

2、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成为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分析的层次: 组织分析、人员分析、任务分析组织分析: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的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员分析:通常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来找出存在的问题。任务分析:分析员工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成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l 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观察法关键人员访谈问卷法此外,还包括分级讨论法、测试法、文献调查法、记录报告法、自我评价法、工作样本法等。l 培训计划的确定进行课程描述确定培训目标:自我意识的提高 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使员工增加对组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提

3、高工作效率指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l 培训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从成人特点出发从学员需求出发从培训目标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从创新开拓出发l 常用的培训模式: 独自办学培训模式 联合型培训模式 全面委托型培训模式 国际合作型培训模式 “学习型组织”培训模式以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为基本原则。l 培训结果的评估评估的基本环节:反应 学习 行为迁移 结果评估报告的撰写: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评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l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的设计或计划。其特点为:第一,个人性第二,完整性第三,相关性第

4、四,条件性第五,满意性l 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职业发展周期理论:金斯伯格职业发展周期理论 萨柏的职业发展周期理论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l 霍兰德的职业发展理论霍兰德认为,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重合的职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个体容易感到内在的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l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于1909年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并阐述了这一经典理论。l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雇员个人及其职业锚不是固定不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将停止变化和发展。五种类型职业锚:技术或功能性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l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需求与职业的匹配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能力与职业的匹配 社会环境与职业的匹配l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需求与职业的匹配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能力与职业的匹配 社会环境与职业的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