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39287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高窟》说课稿 李欣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高窟说课设计柳南区实验小学 李欣欣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块分享我对莫高窟一课的教学设计。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赞美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敦煌人也这样咏叹莫高窟“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今天,我说的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莫高窟一课,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1.说教材;2.说学生;3.说设计理念;4.说教法、学法;5.说教学流程;6.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共有5个自然段,

2、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篇课文无论是用词造句,还是神态描写,表达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学中有必要深挖。文章结构清晰明快,对这样的文本,框架结构的把握在教学中也同样重要。(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结合课标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3、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二、说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

4、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我将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三、设计理念1. 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2. 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3. 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说教法、学法1. 创设情境教学法:课前,采集大量的图片资料,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图文对照把学生带进真实

5、的生活场景。2. 合作学习法: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集体智慧。3. 阅读感悟法: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进入文本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4.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一开始,我便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是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

6、往的圣地。”乘势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二)美读美诵,贴近文本本文对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如何更有效更巧妙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并在想象中美读美诵?基于这些考虑。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一突破。1. 观“彩塑”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我分了几个步骤进行教学:(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画)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赏)通过欣赏各种

7、神态的彩塑,想象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上升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思)基于学生的理解,我继续追问:试想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古人对话,与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面对这一尊尊彩

8、塑,游人们无不赞叹不已。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读)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欣赏了彩塑,感受了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背一背吧!通过这样的美读、模仿,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2. 赏“壁画”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马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这一段的方法:(1)小声读第一遍,归纳段意,了解写法;(2)图文并茂地读第二遍,理解课文内(3)诵读第三遍,读中品味,读出感情。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先组织

9、学生按照刚总结的方法自学、讨论,然后检查自学效果。在检查时,我首先呈现壁画,引导学生欣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想一想、说一说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最后利用图片、音乐指导朗读、背诵。这一段的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并在品词品句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在情感上更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3、探“藏经洞”“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众多?”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画面,“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

10、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三)理清结构,钻进文本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莫高窟的景,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而这篇课文又是一篇结构清楚、条理清晰的文章,在这里,我设计了复述的环节,帮助学生驾驭文本。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藏经洞

11、”,教师立即引导“这几个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学以致用,融进文本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身边景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描写柳州的一处景点,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艺术、爱表达。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彩 塑: 精妙绝伦壁 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藏品丰富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莫高窟(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