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9255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甘肃医学院语文单招试题测试版(附标准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经典演练提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她把所有的15万美元都捐给了一所大学 奥斯奥拉麦卡锡一辈子都在打扮别人。1987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日子里,她日复一日地同成堆的脏衣服打交道,将它们清洗干净、熨烫平整,以便人们穿着去参加那些永远不会邀请她参加的聚会、婚礼或毕业典礼。 六年级时她便辍学开始工作。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小孩,也没有学过开车,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是她特别想去的。她所拥有的一切便是她视为上帝恩赐的一份工作。在密西西比乡村很多黑人甚至连工作都没有。 她几乎很少花费。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紧缩开支的简朴生活,她的圣经已经破烂不堪,她就用透明胶将它粘住,以防哥林多书掉出

2、来。就这样过了数十年,她所得的报酬大多是一元钞票和零钱已经超过15万美元。 “我用不了那么多钱!”一天麦卡锡小姐说,她并不是在可怜自己。于是她把钱捐了出去,资助就在她家乡的南密西西比大学的黑人读大学,那里每年的学费是2400美元。 没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是麦卡锡小姐毕生的遗憾。她说:“我想和孩子们分享这些钱。我并不在乎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我太忙了,一直太忙了。也许我能让孩子们不必做我这样的工作。” 哈蒂斯堡人将她的捐赠称为“上帝的礼物”。她这样做部分也是因为她想到自己来日不多了。 坐在她光线很暗却很温暖的房间里,她谈起死亡,平淡得就好像在说下午可能有一场雷雨。对她来说,捐赠是为了防止不测发生,就像

3、下雨时要关上窗子以免雨淋湿床罩一样。 她说:“我知道我活不了多久了,我想这些钱对他们比对我更有用。” 她的捐赠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短短几天里,洗衣妇奥斯奥拉从默默无闻变得名扬全国,对此她始终不能理解。坐在她离大学不远的木板房里,她耐心地接待在她门口排起长队的记者、企业家和其他人。 她说:“我住在我喜欢的地方,以我愿意的方式生活。即便有车,我也不会开。我已经老得无法去上大学了,所以我决定这样做。是我自己的主意。” “过去我们黑人都不能上那所大学,但现在他们可以了。”30年前那所大学才取消种族隔离制度。 当人们问她为什么不选某个知名的黑人学院,而选这所大学时,她说:“因为它就在这儿,很近。” 麦

4、卡锡小姐并不想要一幢以她命名的大楼或一尊纪念她的塑像,她只想要一种回报,即参加因她的资助而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的毕业典礼。她说:“我很想看到这样一个典礼。” 学校已经以麦卡锡小姐的名义将1000美元奖学金发给来自哈蒂斯堡的一名18岁优等生斯蒂芬尼布洛克。 布洛克小姐的外祖母莱德蕾斯特海斯有一天来到麦卡锡小姐的小房子向她致敬。当麦卡锡小姐后来离开房间后,海斯夫人惊叹地摇着头。 她说:“我以为她会是个富裕的小老太太,有名车、豪华房子和漂亮衣服。我自己是个裁缝,同时做过两份工作。我了解像她那样工作的感受,她却把钱捐了出去。” 奥斯奥拉奖学金基金就是以这样一位妇人命名的。她三年前才买了第一台空调,直到现在

5、有人来她才打开;她毫不在意她的小黑白电视只能收到一个频道,因为她很少看电视;她还常常抱怨电费太高,也从不订报纸,因为她觉得太贵了。 如今麦卡锡小姐在她家附近散步的步子慢多了。尽管并非情愿,她还是在很多个星期天都没能去友谊浸礼会教堂作礼拜。关节炎使她的双手麻木僵硬。近80年来第一次,她独立的生活受到了威胁。 她说:“我很想再回到学校,但我班上的同学都升级了,而我的年龄也太大了。我非常想回到原来那个班。” 于是她开始工作了,把挣得的几乎每一块钱都存进银行。今年年初,银行问她去世后如何处理她的财产。她说,想把钱捐给学校,现在就捐,而不是去世以后。她只留出足够的生活费用。 计划在大学读商业的布洛克小姐

6、说:“我一直在想,她靠洗衣挣那么多钱真是个奇迹。” 她希望四年后她毕业时,麦卡锡小姐还能跟她在一起。 (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题目中,“所有”“都”等词语表现了麦卡锡的无私;“一所大学”表现了麦卡锡捐资助学没有任何的私利,没有对捐资的学校思考过多。B文章第二段交代了麦卡锡的相关情况,比如六年级就辍学,没有结婚,没有学过开车等,目的是告诉人们麦卡锡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低,这就侧面交代了她能够存款的一个原因。C作者在描写麦卡锡时没有拔高她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麦卡锡就是一个普通的洗衣妇,她有高尚的举动,但她并非一直像一个圣人一样生活和思考,文章体现了生活

7、的真实性。D麦卡锡不想让她捐助的学校给她建一尊雕像等,包括她选择要捐助的大学时也没有特别挑选,因为她捐资的目的就是让上不起大学的黑人能够上学。E文章结尾处写受助者布洛克“希望四年后她毕业时,麦卡锡小姐还能跟她在一起”这句话意蕴丰富,表达了布洛克对麦卡锡未来的祝愿:希望与麦卡锡一起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一所大学表现了麦卡锡捐资助学没有任何的私利,没有对捐资的学校思考过多”错,“一所大学”只是客观地表述麦卡锡捐助的学校。B项,“目的是告诉人们麦卡锡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低”理解错误。E项,布洛克应该是希望麦卡锡还能健康地活着。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

8、不给分。2. 文章第一段在叙述事件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第一段交代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语言上的特点以及给读者的感受等。比如,从语言特色来看,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麦卡锡的工作;从手法上来看,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麦卡锡洗衣以及人们穿着麦卡锡洗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而这种活动从未邀请过麦卡锡的情况,表现麦卡锡劳动的艰辛等。答案:用语简洁,高度概括。作者用“一辈子都在打扮别人”一句话概括了麦卡锡的工作洗衣。语言平实,表达尊敬之情。作者客观描述了麦卡锡的工作状态,用“清洗”“熨烫”等动词表现了对麦卡锡的尊敬之情。通过对

9、比,表达同情。麦卡锡每天洗衣服,以便人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永远不会邀请麦卡锡参加,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麦卡锡的同情。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结合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段介绍麦卡锡工作的内容会引发读者思考:麦卡锡这样的工作怎么能有15万美元的存款?她为何要捐款?3. 麦卡锡对待捐款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分析,从中找出麦卡锡对待捐款的态度。如麦卡锡认为捐款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自己年纪大了,留下足够用的就行了。然后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答案:麦卡锡认为捐出15万美元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她捐款给学

10、校部分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来日不多了。麦卡锡认为钱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就好。麦卡锡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高,她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麦卡锡捐款给大学没有什么功利性,只是因为这个大学离她家比较近,她希望能够帮助上不起大学的黑人。(答出三点即可)4. 麦卡锡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答: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我们可以从麦卡锡对待工作、金钱等的态度来分析,比如麦卡锡认为工作是上帝恩赐的,这就说明她对工作的敬意;麦卡锡生活简朴等。同时注意分析她捐款的目的,她不追求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大楼或塑像等,而只是希望能够和受过资助的孩子一起参加毕

11、业典礼而已。答案:对工作充满敬意。麦卡锡认为工作是自己拥有的一切,是上帝恩赐的,工作认真,不厌倦自己的工作。生活简朴。麦卡锡很少花费,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紧缩开支的简朴生活。不看重金钱。麦卡锡认为自己用不了15万美元,将其全部捐献。看重在学校读书的机会。麦卡锡毕生的遗憾就是没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十分乐意与上学的孩子分享自己辛苦积攒的15万美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王婧沈茜蓉 “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和拾荒者)入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6万次,他因此成为10

12、0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48岁的褚树青已经在杭图任职10年了,他一直在践行“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公众一般只知道图书馆能典藏阅读,但是忽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他说。 对此,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教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同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 搬运工眼中的图书馆 2月15日,午饭后。穿着迷彩工作服的搬运工王书恒走进杭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他直接拿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报夹,在进门处的软沙发上坐下。窗外的大片建筑工地正是他工作的地方。两年前,他从江苏到杭州打工,一直在四周工地干体力活。 这里是杭州市的钱江新城,也

13、是杭州行政中心的所在地。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西南向的裙楼里,占地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90%都对读者免费开放。 在王书恒眼中,图书借阅区的那一排排书架“就像直线构成的迷宫”,当他在这个“迷宫”中穿行的时候,书架上的照明感应灯会自动亮起,走过之后又静静熄灭;文献借阅中心那些高达4.8米的积层书架、专题文献中心7.2米高的单面靠墙整体书架,巨人一般俯瞰着他;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置,更让他觉得“像天堂”。 王书恒一般在下午2点离开。每当他经过借阅台时,工作职员张小丽都会冲他微微一笑。 “零门槛”如何实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市场经济风潮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

14、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方式搞创收。2000年,褚树青出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在我接手的时候,我就想:我赞成市场经济,但图书馆还是要做公益的事情。”他说。于是杭州图书馆宣布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其他人则需交费,用以“捐助”图书馆。“说是捐助,也是对公民文化的一种培养。由于不好意思直截了当说免费全国都收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说免费呢?” 两年后,国内图书馆学理论界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究竟是否应该收费。支持收费者认为图书产业化是世界趋势,反对者则认为收费意味着门槛。 2003年,杭州图书馆向所有人敞开了阅览室大门。 2006年,杭图将搬迁新址,召集专家论证制度改革,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是否可以取消借书的押金制度”。在很多专家看来,押金制度是图书馆无法跨越的一道门槛假如没有押金制度,如何保证外借的书能够如期还回?当时,杭州市文化局局长在会上掷地有声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