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39157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初中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一个教师,如果可以通过自己命题的考卷估量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那么这就意味他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达到很高水准,布置作业时就能根据学生水准高低有不同安排,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成为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 “作业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战场。”没有作业的教学好比纸上谈兵,讲的带劲、听的有趣,用起来却茫然。作业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的过程,不管教师、学生还是家

2、长都应该重视。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教师通过作业,达到评价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作业配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窗口,是学生学习情况反应的一个睛雨表,是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一座桥梁。”但长期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上,大多数是课本习题的重复。所以应对

3、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方面加以深入的研究。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1.初中数学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教育部门领导一直倡导为学生“减负” ,但老师们又怕学生做得太少,到时考试考不过别人,考不好而受领导的批评,所以一直以来“减负”只是口号,真正落到实处的少则又少,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不挨批评,为了对家长有所交待,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不得不依靠现成的试卷和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中机械重复的试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了复制的容器。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师生

4、共同浸泡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导致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可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理想。2.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一,内容一致,无层次性,让所有学生做相同的作业,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算练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体的需要,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作业量和内容的设计带有随意性,课前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认真分析而用好作业的布置,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二、改革数学作业设计1.为了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作业设计时,应每

5、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较强的作业,做到精选精练。2.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困生要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添加一些新的信息,激励他们去钻研和探究。3.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方法,有选择的选取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给他们自主选择,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要尽可能布置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习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需要从点滴做起,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抓起,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