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8950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与验收,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因钻孔桩属于隐蔽工程,且影响钻孔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发生缺陷桩等质量事故,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预防为主,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遇到问题,要有科学的方法及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要严把检测关,钻孔桩无破损检测是确保施工

2、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要逐根桩进行超声波的检测,以确保成桩质量及工程的安全性。,质量验收组织和程序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6.0.1 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6.0.2 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一、施工前检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 921 施工前应严格对桩位进行检验。

3、923 灌注桩施工的应进行下列检验: 1 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进行检查; 2 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625的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

4、行。 2.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施工前,人员、材料、设备、场地及技术等准备工作应符合要求,并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应严格对桩位进行检验,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为20mm,单排桩为10mm。 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钢筋笼制

5、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 6327 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并应满足本规范第626条的要求; 3 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二、施工过程检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 932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验: 1 灌注混凝土前,应按照本规范第6章有关施工质量要求,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

6、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验; 2 应对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检查,井填写相应质量检测、检查记录; 3 干作业条件下成孔后应对大直径桩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6.2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1、成孔检查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0.2.13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孔底下 3倍桩身直径或 5m深度范围内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

7、等不良地质条件。 嵌岩深度及岩性判定 a、取芯桩 开钻前选取试验桩进行钻孔试验。钻进过程中根据取出的岩屑进行判断是否进入岩层。再用测绳测量深度并对入岩深度进行记录。 钻进过程中根据钻机钻杆旋转扭矩大小及取出的岩芯进行判断是否进入中风化岩层,待达到设计的堪岩深度后将取出的岩芯送往实验室进行试压,如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停止钻进,并记录测量深度。反之则继续钻进直至取出的岩芯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按照设计要求每一结构单元的桩基取芯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b、未取芯桩 对于取芯范围外的桩基入岩深度如上所述进行判定,对于堪岩深度的判定则根据 1、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在施工前对各桩孔作出预设计深度,使各桩孔

8、底、桩尖部位进入所需的持力层。 2、终孔取芯后,对所取的岩芯进行现场判定。根据试验桩的岩芯与钻出岩芯的岩性进行对比。如与试验桩取出的岩芯的岩性相吻合,即可终孔。反之则需加深钻进或会同设计、地勘人员作进一步研究。,2、刚性角要求 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对桩基深度的控制除嵌岩深度外还根据相邻桩基的深度来控制,使其满足设计要求的相邻桩间高差小于桩距的要求。,3、检孔 钻孔灌注桩成孔后,要对桩孔进行检查验收,检测内容包括:钻孔的平面位置、孔深、倾斜度、全深的孔径等。成孔质量应符合下列标准: 孔径不应小于设计孔径; 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 倾斜度小于1%。,孔深、孔底沉渣采用标准测锤检测,孔径、孔形采用自制检孔

9、器检测。检孔器用28和16钢筋制成,检孔器外径等于钢筋笼外径+100,检孔器长度是检孔器外径的46倍,检孔器顶面几何中心焊起吊圈。检测时,将检孔器吊起,使笼的中心、井孔的中心、吊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畅通无阻标明孔径大于设计桩径;若中途遇阻则有可能在遇阻部位有缩径或弯孔现象,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检孔器还可测孔位、桩孔倾斜度,将检孔器放入孔内,调整起吊滑轮,使吊绳保持竖直,此时吊绳位置即为桩孔中心位置,将起吊滑轮固定测出滑轮至井口距离,测出检孔器下放时各个位置的水平偏移,就可推算出个测点偏移桩中心距离及倾斜度。,4、清孔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 6326 钢筋笼吊装完毕后,

10、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a、干桩清孔 终孔后测量终孔深度,采用清孔器磨平孔底,清渣,必须使清孔深度大于或等于终孔深度。 b、水下桩清孔 采用换浆发清孔,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若孔底残渣和孔内积水经上述检测未满足要求,则需反复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旁站监理工程师验收进行检测,并准备验收记录,验收合格,请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批准的桩孔不得灌注混凝土。,2、钢筋笼检查 钢筋笼使用的所有钢筋应具有出厂

11、日期和质量证明书,检验合格后才使用。制作前先将主筋调直,清除钢筋表面油污和杂物等。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每节长度不大于18m。对于长度大于18m的钢筋笼分节时,主筋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两节钢筋笼焊接的一端宜预留12m箍筋不绑扎,以便于主筋在孔口连接时施工方便。 桩基钢筋笼加工时主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上下两节钢筋笼采用焊接。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单面焊时,焊缝长度大于10d,双面焊时,焊缝要大于5d,焊缝饱满,焊缝深度和宽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笼安装前对孔底沉渣进行二次检查,如发现沉渣厚度大于设计要求的深度后,继续进行清孔。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钢筋笼安装采

12、用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吊装钢筋笼,骨架入孔时应慢慢下放,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分节吊装时将第一节钢筋笼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钢筋笼,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通知经监理工程师对连接段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方才将第二节钢筋笼下方。,3、水下浇筑混凝土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 6328 导管的构造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的分节长度可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 2 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0.61.0MPa; 3 每次灌注

13、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 6329 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或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制作。 6330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3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 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

14、录备案; 5 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浇筑混凝土前,对孔内沉渣厚度再一次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在测得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后半小时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并一次性灌注完毕。 桩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开始浇混凝土时,为保证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宜为250400mm。、 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初灌量应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确定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方量确保导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 检查每车水下混凝土的和易性,塌落度控制为180220mm。(可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控制)

15、混凝土浇筑完成待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对桩基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三、施工后检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 941 根据不同桩型应按本规范表624及表745规定检查成桩桩位偏差。 942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 943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应采用静荷载试验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数量应根据桩基设计等级、施工前取得试验数据的叮靠性因素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确定: 1 工程施工前已进行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异常时; 2 施工前工程未按本规范第531条规定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 地质条件复杂、桩的施工

16、质量可靠性低; 4 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944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 1 除本规范第943条规定条件外的桩基; 2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桩基静载试验检测的辅助检测。 945 桩身质量除对预留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等级检验外,尚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对于大直径桩还可采取钻芯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数量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CJ 106确定。 946 对专用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检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6.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