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1538934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主教輔仁大學專業倫理課程的目標:使專業與倫理相結合,導引專業倫理的認知,提昇責任心、道德感與倫理敏感度,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情境與抉擇的能力。99學年度第一學期專業倫理的課程安排德語系 LB 週三第三、四節 週次日期三預定受課題目及課程內容作業與報告一99/09/15安排課程及初步介紹專業倫理的概念老師二99/09/22何謂倫理及其存在意義?老師三99/09/29倫理理論老師四99/10/06個案分析之方法老師五99/10/13自然道德律老師六99/10/20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個案分析之一)老師/學生七99/10/27中西倫理思想(個案分析之二)老師/學生八99/11/03仁愛原則與正義原則(個

2、案分析之三)老師/學生九99/11/10期中考(老師)十99/11/17道德感(個案分析之四)老師/學生十一99/11/24人類文化相遇及其倫理方面的挑戰(個案分析之五)老師/學生十二99/12/01追求真理與學術工作倫理(個案分析之六)老師/學生十三99/12/08人際關係與性騷擾(個案分析之七)老師/學生十四99/12/15現代台灣社會與全球化(個案分析之八)老師/學生十五99/12/22人性尊嚴與專業責任(個案分析之九)老師/學生十六99/12/29各專業倫理的原則(個案分析之十)老師/學生十七100/01/05複習(老師)十八100/01/12學期考試(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10分鐘

3、的個案分析報告學生時間:週五 13:3016:30 (宗倬章大樓 4樓DG408-2)電話號碼:辦公室 (02)2905-2148 私人 (02)2905-3505 魏思齊老師 天主教輔仁大學 善:人的意志趨向善一、導論人類的本性是善是惡,這個問題在中國思想上打了兩千多年的官司,至今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中國思想的課題是要找出一個人生修養的方法,而修養方法又是和人性問題有密切關係的。假使人的本性是善的,那麼我們做人只要盡量發展我們的本性就行了。假使人的本性是惡的,那麼我們就要藉人為的力量排除這種惡性,創造一種足以克制惡性的社會制度。性善說主張作內心的工

4、夫,只要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良善的原理,無論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都以不變應萬變。主張這種說法的人在心理上可以說是內向型的。性惡說主張作外部的工夫,我們要佈置一種良善的環境,培植一種良善的社會制度,我們的行為受著這種制裁的時候自然可以歸之於善。主張這種說法的人,可以說是外向型的。因此中國的思想家要建議一種修養方法的時候,就不能不先解決人性善惡的問題。中國先哲對於這種問題的解決,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告子以為無善無惡,揚雄以為是可善可惡的。二、人性概念之分類人性善:道德與人類一人的天性人的本性:人是什麼人性的基礎層次二人的特性人的本質人是誰?心思作用,理性,精神,靈魂 按輔大的校訓真知識、智慧、真理

5、、真諦善道德行為,美德,倫理學美美感經驗,美術,藝術聖神,神聖,宗教信仰,超越性,絕對1本能 2基本衝動3基本情緒 原始情感1感覺器官的活動2尋求和接受的活動3保護的活動4移動5發音6玩弄的動作1飢餓2口渴3呼吸4調解體溫5性慾6排泄1快樂不快樂 滿足不滿足; 快感2恐懼3愛三、道德行為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凡道德行為直接一定是發生於人與人之間的,仁字就是二人之間的關係。因此,道德行為直接一定是發生在社會環境裡面個人倫理學個人的美德與社會倫理學。不過透過道德行為者本身自己道德行為間接一方面與道德的真原創物者,上帝,天主,超越宇宙的絕對,超越性有關,另一方面與天下萬物受造者,無機的東西,動植物也有

6、關係。道德行為基本上有它的兩種模式:1直接性:本人透過良心對另外一人的行為;2間接性:本人透過良心對人以上的範圍對超人力量的範圍、上帝、天主等;它也是被看成道德行為的根源或者對人以下的範圍對物質的東西,譬如破壞校園的財產或對植物或動物。無論是直接性或是間接性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部份為良心辨別善惡的判斷能力第二,就是我們對於某種行為所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定預先有所認知和有所選擇。對於道德行為的基本評估因素:1行為的動機(意向,自由的意志,良心良知)2行為的對象及其結果(認識/能力/作用與抉擇作用)3行為的情境四、對良心(良知:conscience)的基本知識1. 良心是一種判別(辨別不同之處:是非

7、,提高能力)善惡的心理活動,判斷是少不了知識的;沒有知識就不會有善惡的判斷(真正沒有知識的人是智商在75分以下的白癡和兩歲的嬰兒)。2. 良心理面一定有一種善惡的標準:它是社會活動個人社會(1.核心/家庭;2.鄰居、社區3.大社會);個人與社會間的互動有道德性的範躊(此範疇有抽象化或符號化的過程)。3. 良心裡面還包括一種情緒作用(主觀的作用討厭、熱忱)。4. 良心有意志的抉擇:乃是預知行為可能的效果之後所做的一種選擇,它能控制我們的行為,使它向善所選擇的方向繼續到相當的程度。5. 良心是自發的而不是強迫的,它是我們內心組織的一部份(雖有社會性的道德標準映入我們內心,不過它是自主的而不是外鑠的

8、,有時要面對社會壓力)。6. 良心為心靈深處的最神聖之處(心理機能對基督徒:與天主/神/上帝相遇之處)。四、對良心概念進一步的瞭解(一)概念說明:良心是人類(各文化)普遍的經驗:古人以心、腰(孟子以良知良能)來表達。良心一詞很難下定義。或許良心可說是在道德意識裡對義務、應該的知覺及判斷。(二)聖經:良心一詞在舊約中只出現一次(智十七11);但天主不斷召叫選民忠於盟約的呼聲貫串整個舊約。福音中雖未提及該詞,但耶穌訓誨的強調重點卻由外在行為轉到內在意向。該詞在新約其他著作中共出現30次。保祿融合當時的概念及希臘詞彙而把良心是為基督徒道德信息的核心。就新約作者而言,良心意指在信仰光照下對生活中道德的

9、意識及對個人處境的評量。(三)歷史上的詮釋:希臘哲學把良心看成道德判斷中的自我意識,而不把良心侷限在對與錯的抽象知識上:也看出良心運作不只在事後,也再事前及事中。多瑪斯 (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 是將良心納入反省批判的倫理神學中的第一人。康德(I. Kant, 1724-1804)把良心視為人內在正義法庭之意識。達爾文(Ch. Darwin, 1809-1882)、佛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則以進化論及心理學觀點來看良心。面(J.H. Newman, 1801-1890)及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則重新

10、把握了傳統的根基,是良心為道德評量能力或行為的工能性指引。(四)良心的層次:良心不是一個特別官能、能力或行動,也不僅是無意識的抄我或罪咎感的結果,而是具有實現價值需求之整體性的判斷能力。良心的經驗可分為三個層次來描述:(1)一個人用良心謹慎考慮具體的道德行為,以發覺他應該做什麼,或不應該做什麼。(2)良心亦指道德原則的知識,且引申包含那些輔助道德原則的規則。(3)但良心最基本的意義是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它是具有道德責任感的人之自我知覺。這種意識的覺醒是一種逐漸發展的過程:從小學習控制行為,經聽從父母規定;到六、七歲時開始看出規定的內在理由及價值;最後成長到不顧任何外在法律及權威而做出道德上對的行

11、為。但似乎只有少數人能達到這種道德成熟的層次。(五)良心的神聖性及自由:(1)良心是人最秘密的核心與聖所,因此別人要尊重它,自己也要尊重它。一般宗教傳統稱良心是道德意識的核心成分,即是對作一個負責的人的內在知覺。(2)良心的運作是要自由的:而人類的自由不是絕對的。在無知或情緒不穩時,道德原則會變得模糊,而自私或錯誤地評估事實,絕地並做出公認的道德錯誤行為,會帶來所謂錯謬的良心是不容侵犯的;所以此時個人仍需隨從自己在主觀方面認為正確的良心。因將來人受天主的審判是依照人認為正確的良心。客觀而言,良心不是絕對無誤的:從主觀方面來看良心雖是不可侵犯的,但這並不表示良心永遠不會犯錯;即使好人也有犯錯的時

12、候。所以當人困惑或與權威有所衝突時,就該以謙卑、開放的態度尋求指導,並在祈禱中轉向天主,免得因無知或自欺而陷於錯誤。(六)良心的行程:(1)人有義務隨從良心,也同樣有義務按照客觀的標準來培育自己的良心。換言之,除了忠實隨從良心之外,仍應為重複做決定的型態負責。由於負責的選擇要求人尋求所有相關的資訊,所以正確良心的形成不只在於人家告訴你怎麼做,而更必須脫離盲目的選擇,進而受客觀標準或規範的引導。這並不意謂不經思考就接受權威所定的法律,而是指在去做事時,要忠於理智規律、查覺自己的義務及此行為可能的後果,就是在道德上正確的行為都具有正確的理由的意思。(2)基督徒還受福音及教會指導的指引,也受祈禱及天

13、主恩寵的幫助。法律所提供的指導要點對慎思熟慮很重要,平常只需稍加反省即可;但有時候沒有特殊法律可依循,有時即使國家或教會的法律,良心仍須根據更高的律則(良心律)而做出不服從的決定。對重大事情輕易下決定、根據不充足的資訊下判斷等等情形都會導致錯謬的良心。經常不聽良心的呼聲會減低對價值的敏感度,且扼殺自己的良心。由於人人都有此道德感或知覺,所以良心存在於每個正常人身上。但正確良心不是一蹴可及的;它在人的一生中是逐漸形成及發展的。發展到最後,良心仍成為道德成熟者的意識。五、美德概念(virtue)及其分類:美德指美好的品德,優良的品質、情操和行為,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的優點。一個富有美德的人,是一個

14、有氣質的人,被稱為有涵養,有內在美。美德包含許多方面,如誠實、勤奮、恭敬、節儉、端莊、愛心、準時、寬容、饒恕、和藹等。中國傳統美德孔子、孟子講忠、孝、仁、義、禮、智等。孟子談論四端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中庸所講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中國畫裏的梅、蘭、竹、菊各被賦予了美德的象徵:梅代表堅毅、忍耐,蘭代表高雅、文靜,竹代表忠貞、正直、謙虛,菊代表真誠、樸素。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歌誦孔融對其哥哥謙讓的美德。美德分類. 理智的美德:使人在對真理的認識上更形完美,其對象有兩種:追求理論真理1. 鑑別力:針對純理論真理熟練的判斷力(辨別真偽真假好壞)。2. 推斷力:輕而易舉地由前提推出結論的本領。3. 智慧:直搗真理之最後即最高基礎的能力。 實踐真理1. 明智:針對實踐有理的。2. 技巧:輕巧的作外面事務的能力。. 倫理的美德(德性)意志美德:其本質在於意志持久而堅決地準備依從理性所指示為正當的事(狹義的德性),其直接而真正的擁有者是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