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38930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敕勒歌【年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民歌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翻译】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咏柳:一作柳枝词。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妆:装

2、饰,打扮。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回乡偶书鬓毛衰: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衰:疏落,指头发白了,少了。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

3、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黄河远上白云间 :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一片孤城万仞山 : 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羌

4、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注: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后两句话大概意思也就是不要用那哀怨的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后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

5、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3但使:只要。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

6、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7、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

8、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中文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鹿 柴【译文】空山不见人, 山中空寂清幽,只听见人声,看但闻人语响。 不见人影。夕阳斜射进茂密的树林,返影入深林, 洒落在青苔上。复照青苔上。【注释】鹿柴:终南山一景。柴:即“砦”,同“寨”,指篱笆或栅栏,也指用篱笆或栅栏围起来的乡村住宅,这里指的是王维在终南山的一处乡间别墅。空山:空旷的山谷

9、。但闻:只听到。但,只。闻,听到。(梦返景:返照的阳光,即夕阳。景,同“影”,指日光。复:再、又。【相关链接】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今山西祁县)人。曾隐居陕西终南山等地,安史之乱中曾被迫任伪职,后因此被贬。官终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他擅长诗文、书画、音乐,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尤善描绘大自然娴静之美。主要作品是山水诗,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语言生动精练,描写景物细致传神。王维又兼通音乐,善绘画,多画山水与松石,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赏析】王维的这首诗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诗作以人的声音反衬空山的幽静,以夕

10、阳反衬山林深处的幽暗,生动地展现出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优美画卷。先写空山杳无人迹,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再写深林本来幽暗,但有一线光亮映照在青苔上,这一抹余晖与无边的幽暗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余晖转瞬逝去,留下的仍是漫长的深林幽暗。前两句以有声反衬空寂。语声听起来很响亮,好像有点儿振动耳膜似的,要不是山林过于寂静,声音是不会听起来这么响的。后两句用光亮反衬幽暗,林间地面长有青苔,就是由于深林中不见阳光,地面潮湿的缘故。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深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机。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难怪有人

11、说,王维的诗如画,画如诗。全诗的确写出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现出诗、画、乐三结合的特点。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译文】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的早晨刚下过雨,尘土给客舍青青柳色新。 雨水沾湿不再飞起,旅舍淋过雨后劝君更尽一杯酒, 更加干净,路边的杨柳也更加青翠西出阳关无故人。 了。您就要上路了,请您再饮一杯送别酒吧,出了阳关就不容易再见到老朋友了。【注释】元二:诗人的一个朋友。使:出使。安西:唐时在酉域设置有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渭城:古地名,在今陕西成阳东北,渭水北岸,唐代人由京城去西域多在此送别。浥:湿润。客舍:旅店。这里指设宴送别的地方。君:你,

12、指元二。更尽:再饮完。阳关:汉朝时边关名,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旧址在甘肃敦煌西南。【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好天气。渭城的早晨,飘过一阵春雨,此对,空气特别清新,路上的浮尘都打湿了,正是出门的好天气;旅舍旁边高大的柳树青绿可爱,柔细的柳枝随风飘拂,像是为远行的客人送行。第一句中的“渭城”,秦代叫咸阳城,汉武帝时才改称此名。第二句中的“柳”,当时就有种植。古人送别有折杨柳话别的习惯,表示挽留加惜别的意思。诗里写柳即喻此意,情和景交融,与主题扣得十分紧密。诗的后两句写作者殷勤地再三敬酒,表述惜别之情。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深厚的友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和前路珍重的祝愿都在这一杯浓酒里了

13、。这一层里,是一个送别场面,作者略去其他,突出人物的动作语言。此时,行装上车,驿马待行。作者与友人驻足执杯,面色凝重,忍住一别天涯的分离感,只是敬酒再三。“西出阳关无故人”,言简而情深,惜别之情尽在其中。第三句直接表述以酒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结尾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说出送行者与被送者的共同心声,话语感人肺腑,惜别之情达到极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每逢这美好节日便更加思念亲人。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身上都佩带着茱萸草,却少了我一个人。【注释】九月九日: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团聚登高的习俗。山东:

14、华山以东,指今山西,诗人客居长安,故乡在山西蒲州。异乡:外乡:他乡。异客:在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佳节:美好的节日。倍思亲:加倍地想念亲人。遥知:在很远的地知道,茱萸:一种有浓香的植物,古代风俗,在重阳节佩戴上这种草,可以辟邪除恶。【赏析】这是王维十七岁时作的诗。他有兄弟五人,都在老家,只有他人在长安,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他想到兄弟们这一天正在登高插莱萸,一定在此时此刻想到少自己一人。由自己想念家乡,而推想到家里兄弟想念自己,这种写法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句,写出他乡之客思念亲人的共同心声,因此,成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词如下:众鸟高飞尽

15、,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注释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