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8673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护消费权》教育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护消费权教学设计(国培计划作业二) 作者: 日期:2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维护消费权学科思想品德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下)相关领域法律知识教育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本课教学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的主题分别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讨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视频材料“食品安全问题”,阅读与感悟:为了六元钱的发卡架起

2、了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法律常识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法律常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前消费侵权行为屡屡发生的情况下,讲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维护消费权益是维护消费权的第二课题,在上一课题学习的基础上,本课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维护消费权益的正确方式和途径;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如何维护消费权益,向社会各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情况:认知结构方面:作为消费者,八年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已经开始有维权意识,对国家究竟在哪些方面对消费权益给予保护却不了解,

3、也就不懂得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情感方面:中国人思想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观念使得部分消费者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或忍气吞声,或息事宁人,因此助长了不法商人的嚣张气焰。所以,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习,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生活背景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某些不法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该具有自觉的维权意识,依法维权。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技术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园”中的“案例研讨”和“实践与评价”中的“材料透视”活动,引导学生懂得依法维权,增强消费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4、掌握正确的维权途径和尺度。通过自主设计的“我的建议”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在消费过程中,社会各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消费权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如何维护消费权益,向社会各方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阅读与感悟”活动,使学生懂得消费维权无小事;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消费者权利意识,积极维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决消费纠纷,维护消费权益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就如何维护消费权益向社会各方提出建议。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事点评5分钟1、时事点评:我看校园周边的消费问题。借助时事点评,引领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的权利;消费者的权利意识。2、导入:

5、正像“情境研讨”中的受害者和时事点评中的同学们一样,我国消费者的权益经常会受到不法侵害。然而,消费权益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当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生答,师引导,指出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话题)3、出示课题:维护消费权益。1、轮值学生进行时事点评。2、回答教师提问,完成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加强对学生的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引领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巧妙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一案例研讨7分钟结合上节课的小组发言“如果你是小吴,买书前你会怎么做”,在上节课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导学:像小吴一样,我们的消费权益也受到了非法侵害,该怎么办呢?(生

6、答,师小结点拨,引出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解决消费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法律导航知识:消费权益受到损害的解决途径。让学生懂得,当消费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权,掌握消费维权的途径。活动二材料透视8分钟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8页材料“可以这样维权吗”。2、把学生分成8组,指导学生课前进行分组讨论:1-4组持正观点“可以这样维权”;5-8组持反观点“不可以这样维权”。3、针对学生的发言小结点拨:李刚的“打假行为”客观上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使市场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但知假买假,从而获得双倍赔偿,其维权的初衷已

7、经发生变化,而且从法律上讲,知假买假已经不是消费行为,因此,引起争议是必然的。1、阅读材料。2、课前小组内分正反两种观点进行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分享。使学生对消费维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性的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权益途径和尺度。活动三我的建议15分钟1、以漫画和文字表达等形式,通过多媒体呈现: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2、进一步分析,想要杜绝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需要政府、社会(生产者和经营者、消协和媒体)、消费者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设问:为了防止和最大程度的避免类似消费安全事件的发生,创设绿色消费环境,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3、组织学生分

8、成四大组,分别为政府有关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消协和媒体、消费者提出两点建议(要求从道德、法律角度出发)。4、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点拨。通过多媒体呈现总结内容。1、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事件概况。2、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分别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认识,维护消费权益,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如何维护消费权益,向社会各方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四阅读感悟15分钟1、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69-70页“阅读与感悟”文章为了6元钱的发夹。2、组织学生课前分组讨论:(1)杨剑昌为了6元钱的发夹不辞辛劳地找商家索赔,是否小题大做?(2)从他的事迹中

9、你得到什么启发?3、在学生课前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问个别学生。4、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点拨并总结全课。杨剑昌的事迹告诉我们:消费维权无小事。作为消费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我们多项权利,为了保护我们的消费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我们要树立消费者权利意识,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5、通过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6、设置“课后延伸”环节,指导学生课后围绕有关消费权益的某一具体案例或某一方面问题,如食品安全、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自行提出问题并自行作答。7、根据学生缴交的作业,挑选出较有代表性的、设

10、计较有创意的个案,于下节课进行点评。1、课前阅读文章。2、课前小组交流讨论。3、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指导,课后自觉完成作业。使学生懂得消费维权无小事;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消费者权利意识,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通过“课后延伸”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消费者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教学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我做了充分准备,讲什么是我这节课率先思考的问题。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中关于法律部分的要求有这样的内容,即“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同时对于维护消费

11、权部分又有这样的表述,即“知道公民享维护消费权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不仅如此,备课中我也在想,学生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权这一问题上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基于以上思考,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了学生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举有两处:首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讲解有深度。我在对教材的教学内容仔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比较创新地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更近一步的组合和调整,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一条暗线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其次,由于本课教学材料选择比较新颖,贴近学生,学生具有浓

12、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也比较特别,讲解清晰又深度,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三位目标。反思本课,有以下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1在问题的设计上,有的问题缺乏思维含量,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种问题的设计不符合新课程提倡的问题答案多元化和鼓励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2在课堂中还是缺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诱导,学生对于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本节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这都是我今后需要很好实践的方面。3. 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面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够果断,不能很好地抓住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4.语速偏快,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当然要想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都能真正完全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坚持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新教材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模式,使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