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8516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写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写新闻报道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写新闻报道教学设计黄岛区滨海中心小学 李照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3。【教材简析】学写新闻报道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3的内容,习作要求作前学生搜集几条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留心最近学校开展的活动或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为本次习作充分积累素材。然后要求学生能按照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篇新闻报道。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则报道的例文。第二部分要求对照例文,简要地介绍了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第三部分则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本次习作是为了贯彻新课标高年段目标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

2、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年段目标要求。五年级下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读懂写作要求,自己分析写作要求,能从中抓住重点,从而筛选写作内容。本次训练的新闻报道,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但是很少有学生关注,对于新闻报道语言的要求,对于少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阅读例文的基础上,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 2、指导学生新闻报道的习作,创作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对新闻报道写作的兴趣。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会进行新闻报道。【教学难点】:能用简洁的语言文字,将要报道的内

3、容写清楚。【教学准备】1、留心观察或积极参与学校最近举行的重大活动,也可以班级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作文、讲故事等)。2、收集各类报刊,注意浏览上面的新闻报道。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黄岛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初步感知新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请认真看,你从中知道了几件事?师:刚才这段视频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却知道了5件事。(指生回答)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这么多的新鲜事,我们把这些新鲜事用一个词来说就是“新闻报道”,教师板书。师:咱们把这个词齐读一下吧。新闻,又叫消息,是对新近

4、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点是“新、真、快、短”。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新闻报道,感知新闻报道的作用。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新闻,请你举起手中的新闻展示一下。你的新闻来自哪里?指生说: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收音机、手机等等,大屏出示新闻报道途径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新闻报道的兴趣。3、师:新闻有大有小,大到国家事、天下事,小到班级事、身边事。而新闻报道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这么多大小事情,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写新闻报道,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记者把学校、班级、家庭、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告诉大家。补写课题“学写新闻报道”,板书“学写”。【设计意图】

5、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保持的敏感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兴趣更是习作起步阶段不可忽视的因素。“写话、习作”教学应首先使学生保持对写作的热情。“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势必给学生提供“写话、习作”积极情感的支持。因此,此时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最有必要的,毕竟新闻对孩子来说感觉是枯燥的。二、学习例文,领悟写法。1、师:怎样写好新闻报道呢?诗经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拿出你搜集的新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新闻有几部分组成”,然后选代表交流。2、交流刚才的问题。师:哪个小组想把自己搜集的新闻同大家分享?(大屏展示新闻1-2)根据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和补充。3、结合课本中的例文,再次感知新闻报道的结构特点。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则新闻,请快速默读,帮老师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指生交流,屏幕上依次显示)4、学习写新闻的标题。(1)师:再次默读新闻,你知道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什么?指生回答。师:你怎么会有这么快的发现?会读书的孩子一定发现了,标题浓缩了新闻的最重要内容。(师相机板书:重要内容)(2)师强调:再看这个标题,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两行)老师告诉大家,这上面的一行叫主标题,下面的一行叫副标题。(3)师:新闻报道标题的学问还真不少,每个词语都代表了它的意义所在。为什么它会有这些特点,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联系我们看

7、报纸、看电视时的实际想想。(吸引人的注意力;报纸多,节省时间,吸收大量信息)(4)看来,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会瞬间吸引人的眼球,还能吸收大量信息,怎样写好标题呢,大屏出示一段文字,请学生学写标题。老师这里有一段学校的报道:“春季是火灾高发季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2015年3月12日下午,学校全体师生集合在学校门前主路两侧,组织进行了灭火器使用培训及灭火演练活动。下午2:30,师生来到指定位置。42具灭火器和两个用于灭火演练的火堆早已严阵以待,师生屏住呼吸做好演练的准备。首先由学校分管安全的罗兆杰校长向大家介绍了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对灭火器提、拉、握、压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操

8、作。接下来,王成功主任组织学校的教师义务灭火队和部分学生进行了灭火演练。在演练中,师生能够按照准备的操作步骤进行灭火作业,达到了培训和演练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培训和演练,广大师生提高了火险意识和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为保障师生安全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5)展示讲评。师:看这么多个标题,有什么感受?(同一件事,标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写法)5、过渡:了解了新闻报道标题的特点,我们再走入正文,你又会发现什么?学生自主交流。(1)导语部分:题目已经写了内容了,这里又写了新闻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还写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以及比赛的结果,这就是新闻报道的导语)(板书: 主要事件)(

9、2)主体部分:它与我们平时写的比赛经过有什么不同?(板书:大致经过)(3)结尾部分。(板书: 相关信息)6、根据板书小结新闻报道的特点。【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历来被认为是习作教学的一条非常成功的经验,而且许多老师对此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特级教师丁有宽、于永正等就十分注重读写结合,他们让学生在一篇篇的例文中,一次次的去模仿,创新。“范文引路”有助于学生走上一条由仿到创的习作之路。这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去读例文,引导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闻报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题目要突出报道的主要内容;二是先写结果,后写事情的大体经过。在学生初步悟出这两点后,教师归结出新闻报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并揭示新闻报道这

10、种应用文体的“新、真、短、快”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真实的内容,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鲜事,顺利解决学生心中“怎么写”的困惑。三、选择材料,指导写作1、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的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记者,把这些活动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写下来。先闭上眼睛静思默想片刻,有哪些是值得你去写的?(写字、朗诵、歌唱、拔河、篮球比赛)2、指生说,然后跟同桌的同学交流,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3、在练说的过程,你发现哪一部分相对较为困难?(经过)4、指导写中间经过部分师:根据刚才同学的讲述,你说说你觉得他说时有什么缺点?(一是过于详细,面面俱到 二是过于简洁,含糊不清)师:以上两点是要避免的

11、,写比赛是语言要简练,要把比赛双方胜败的原因概要地介绍出来,并且能相对的“点面”结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对习作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提示,解决习作过程中的重点注意事项。而作中指导这一部分,必须减少写作的束缚,因此我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四、学生习作,师巡视指点。小记者们,快抓紧时间,让你的新闻报道早早地给大家阅读吧,现在就动笔写!【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让学生将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五、细致修改,认真讲评。1、全班点评(1)展示佳作(2)共同赏析,取长补短指生交流:你觉得这则新闻好在哪里,结合新闻报道的

12、写作要求来说。指导学生从结构、内容、篇幅、语言等方面评析,教师适时指导。还应该怎样改进?2、自查自改 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写通顺了吗?写清楚了吗?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3、同桌交流 同桌或邻座之间交流作文,提出看法、建议,看看写出新闻报道的特点没有。4、自主修改根据刚才的评析,进一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然后当回小记者向别人报道一回。【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重点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教师要就习作初稿的修改加工做“二次指导”,修改加工不仅是对习作的完善和升华过程,也是锻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起草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作简要的提示指导。第二、通读全文,先从大处入手,看基本内容,总体思路是否具体正确,再对草稿作深入细致的修改加工。板书设计学写新闻报道标题 重要内容 导语 主要事件 篇幅短小主体 大致经过结尾 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