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7866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高效课堂举措为了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走内涵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改革精神,并根据我校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学习各地高效课堂的做法,现特总结制定我校高效课堂建构举措。构建高效课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高校课堂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材教法,改进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关注高效课堂教学,人人参与高效课堂教学,人人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浓烈氛围,大力提高课堂教

2、学有效性,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转变教师观念,促进专业发展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校课堂,最关键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我校采用自学和集中讲座的方式,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高效教学理论知识,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转变。首先将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充分理解新的思想、明确新的做法,取得一致认识。其次培训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新课改的思想、理念,以及各环节的目标、原理、做法和注意事项等。 具体作法是: 1.利用每周业

3、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知识。2.观摩高校课堂培训及课堂教学实录光盘。3.加强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师逐步适应导学案的编写及应用。 4.邀请专家做高效课堂专题讲座。5.派教师到山西太古等地实地亲身体验,考察学习。6.以学校“小班化有效教学研究”课题为基础,继续推进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二、精心编写导学案,不断完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导学案”包括课前的“预习案”、课堂的“导案”、“学案”及课后的“达标案”。“导案”即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策略设计以及学单内容设计,达成单内容设计;“学案”即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及活动设计(体现分层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独学、

4、对学、群学)以及展示设计;“达标案”即评价设计、能力测试及总结与反思。导学案设计的主线:课前预习采用问题式预习。课堂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问题是主线;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整个过程“问题”是关键,是核心。1.编制按程序,提前一周确定编制人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括领导参与组织、研究、修改好,最后定稿印发给每位老师,全部使用电子稿,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前一周打印教学周所有课时导学案,由教研组长审阅,纸案周末交教研组长保存。2.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不同课

5、型、不同内容的导学单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3.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括领导的签字、日期、编号。4.每周的预习案在前一周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基本框架:课前:预习案为据 积极预习自解疑课中:情境导入 预习调查 自学找疑(独学) 展示质疑(小展示、大展示) 拓展学习 达成检测 总结点评(根据不同课型灵活设计)课后:师生反思 帮补提升三、 优化小组建设,促进高效课堂1挑选认真负责,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小组长。具体要求是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有一定团结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积极的思维习

6、惯,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2. 分组合理化。(1)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力求各个小组实力均衡。“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2)分组的目的:促优提差,共同进步。(3)分组方法:依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的设置人数以 6 人为宜,采用对座的组织形式。每个学习小组 6 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

7、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 A 、 B 、 C 三类。 A 、 B 、 C 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 A 对 A 、 B 对 B 、 C 对 C 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 A 教 B 、 B 教 C 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 “ 最近发展区 ” 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 A 与 A 、 B 与 B 、 C 与 C 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 A 帮 B 、 B 帮 C ,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3.学习小组建设(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

8、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畅游太空等等。 (2)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3)制作组标: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4)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要求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4.学习小组培训 (1)培养师生树立团队意识。教师和学生首先要理解学习小组

9、组建的意义,明确学习小组组建的方式,了解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操作,掌握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只有清晰学习小组的作用,才能使学习小组发挥出无限的潜力。(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新课程讲求个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个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讲求合作精神,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中。(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新的内涵。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

10、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4)培养学生质疑对抗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提出质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5)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遵守课堂秩序,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 5.学习小组评价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 (1)课堂即时

11、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单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 (3)量化赋分 第一种:标准分数 预习单完成:根据完成情况及质量分为 2 、 1 、 0 分 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 2 、 1 、 0 分 讲解展示: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 2 、 1 、 0 分 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 2 分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分别赋给不同的分数,激励学

12、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A 类学生展示、质疑按照标准分数赋分, B 类学生展示、质疑的加倍赋分, C 类学生展示、质疑的三倍赋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板书、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 10 分。(4)记录方法 每天安排一个学习小组负责执勤,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一天的情况;而每节课由学习小组长安排本学习小组内的两名学生分别记录,轮流进行,这样避免负担过重的问题出现。记录内容为各个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情况的量化,如板书、展示、对抗质疑等环节进行量化赋分。 小组长汇总各学习小组进行统计,结果报送教师。 (5) 结果利用 每月统计汇总,因

13、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小组,由此可以评选班级个人 “ 预习之星 ” 、 “ 展示明星 ” 、 “ 质疑明星 ” ,在学习小组中评选 “ 优秀小组 ” 等。 这种学习小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能防止只有部分优秀学生频繁展示现象的出现。四、抓实有效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要求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力争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14、结构分明、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备”:主备人“一备”,然后集体讨论;任课教师课前重构“二备”,教师课后反思“三备”。具体要求如下:(1)一备:根据教学进度年级组长安排各课时的主备人。主备教师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谋划,写好导学单,及时分发给本组教师,并要求各教师熟悉、钻研本部分内容,以便集体讨论。各年级组在每周教研活动时交流讨论,并形成共识。内容及程序为:反馈上周教学内容,讨论下周教学内容,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学生活动的组织、板书设计、课堂巩固练习等方面讨论。程序为:先由主备教师概括教材内容、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再由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纠正,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2)二备(课前重构):任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周,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在“一备”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班级实情,在备课用纸的导案栏中做出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整,对重点教学环节要充分“预设”,(导案栏不够写时可另加附页)形成适合任教班级的最佳方案。(3)三备(课后反思):教师授完课后,年级组内全体教师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课后重构活动。每位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反馈,捕捉、感悟成功经验,更正和改进不完善的地方,对二次备课的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