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7613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工业中试项目11. 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12. 陕鼓50kw低品位余热回收ORC(有机郎肯循环)系统流程实验台位建设13. 中低速磁浮全系列道岔研制14. 防转型车轮螺栓开发及产业化15. 海监船主动力14V32/40柴油机研制及产业化16. 汽车用双触点四管脚开关系列化与产业化生产17. 斯特林发动机感应启动发电机18. 精密连续铸造及在汽车关键零件上的应用19. 海洋工程自适应高效长排距岩砂泵研制及产业化20. 煤层气高效车载液力活塞往复泵研制21. 现代表面工程及绿色再制造技术产业化22. 重型汽车变速箱法兰台阶轴类零件TR镦锻近净成形技术产业化23. LED显示屏

2、逐点校正控制系统研制及产业化24. ODF工艺TFT液晶显示材料工程化技术研究25. 新型高性能压电电声产业链26. 新型半导体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的中试及产业化27. 氢氟烃替代品HFOs工业技术的开发28. 石油钻机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研制29. 车用柴油机国排放后处理系统中试生产30. 轻卡变速器(5J30T-B)开发项目31. 新一代全光通信核心器件光子集成芯片和MEMS芯片中试及子系统封装产业化32. 国产高端医疗光学影像装备中试及产业化33. 3D光子制造技术全产业链装备中试及产业化34. 高端光纤传感仪器中试及产业化35. 阿秒国家级大科学装置36. BCD集成电路工艺设计IP建库及

3、测试研发平台37. 存储器DRAM系列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38. 金刚砂线切割工艺及设备柔性切换39. 以FC+WB技术为基础的三维混合集成封装量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40. 3D高清数字家庭影院系41. 终端区局域增强系甲醇制混合烯烃(CMTD)技术42. 下一代金融智能卡用超薄型锂电池43. 生物柴油高效转化技术的产业化示范44. 用粉煤灰制备莫来石晶须或片状氧化铝的工艺45. 氟碳咪唑啉季铵盐的绿色合成工艺及中试研究46. 环保型纳米涂料的合成及其在纺织/皮革中的应用研究47. 高介高稳定性Y5P陶瓷电容器介电材料的研究48. 一种双相协同强化Ti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49. 抗污染型无机陶瓷

4、膜的开发及在MBR中的应用研究50. 磁过滤电弧镀与溅射组合镀膜装置的研究适用于少人或无人工作面的采煤机自动截割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51. 适用于少人或无人工作面的采煤机自动截割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52. 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用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53. MJ级紧凑型大功率氙灯电源54. YQJK井口气远程测定仪55. 智能焊接质量检测与评价数字化设备二硼化镁线带材制备及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开发研究56. 二硼化镁线带材制备及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开发研究57. 超音速低温气液分离器研制高性能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58. 高性能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59

5、. 微波智能控制开关60. 智能电表检测技术及检定装置研究61. 12英寸电子级硅单晶生长设备中试62. 电力测量和铁路牵引保护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63. 对位芳纶纸基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64. 改性沥青及其新型炭材料的制备技术65. 高效油水分离新材料的放大制备与工程应用66. 新型半导体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的中试及产业化67. 中、低压开关柜智能化故障检测单元68. 大面积单晶金刚石衬底及其核心设备的产业化11. 成果名称:图形处理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成果简介: 早期的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就是图形加速器,用

6、于计算机中的显卡,提供硬件加速的绘图、动画、游戏、可视化等功能。只要有显示终端的地方就需要GPU。现代GPU在浮点运算、并行计算等计算方面可以提供数十倍乃至于上百倍于CPU的性能。并且在通用计算领域已经开始大量使用GPU,代替CPU进行各种科学运算,广泛应用于电脑辅助工程、生物医药工程、油气勘探、金融安全评估、数据挖掘分析、导航识别、军事模拟和图像语音识别等领域。例如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使用了5120颗ATI的GPU。2010年12月评测的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含有14336颗英特尔六核至强X5670 2.93GHz CPU、7168颗Nvidia

7、Tesla M2050 GPU。 由于不掌握关键技术,我国电子产品使用的GPU芯片完全依赖进口。高端GPU芯片还受到国外的封锁,对国家安全形成巨大隐患。GPU芯片功能复杂,设计难度大,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水平。研制GPU芯片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西安邮电大学自1993年开始开展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研发,先后研制成功了SDH系列芯片,2004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0G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的专用芯片开发,上述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20余年的积累,于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1311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的核心团队在2012年被评为

8、陕西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2009年工程中心引进外籍资深集成电路设计专家、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李涛教授担任中心的总工程师,开展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研究。中心在研发该项目上已经投入150人年的工作量。2012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与航空631所联合开发了具有国外M9芯片功能的GPU原型,经过FPGA验证成功。同时和中船重工709所、空军工程大学、总参63所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发GPU在国防装备上的应用。该项目中的嵌入式GPU萤火虫1系列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的结构;高性能的萤火虫2系列GPU与国际上先进的GPU相比较,具有独特的多态阵列结构和多种并行运算能力,

9、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需解决的问题和资金需求:GPU项目的初期研发建立在陕西省“13115”工程中心的工作基础上,后期研发和产业化将由新建立的公司与“13115”工程中心联合进行。嵌入式产品中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萤火虫1号和萤火虫1A芯片的应用开发、配套软件的改进和完善、芯片的电磁与温度特性的测试、湿度与振动特性的测试等。项目三年所需资金预算10448万元。产业化预期经济、社会效益:自主产权的GPU 芯片研制成果将逼迫国外的产品大幅度降价,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萤火虫1号主要应用于嵌入式军品GPU及嵌入式民品GPU。粗略估计军品市场容量如下:坦克:8000辆6片/辆:48

10、000片战斗机:2300架2片, 4600片运输机:120架20片/架,2400片直升机:500架6片/架, 3000片训练机:400架2片/架,800片中型、重型两栖登陆舰:55艘10片/艘,550片小型、导弹快速攻击艇:85艘10片/艘,850片步兵手持设备:100万片军品销售额合计:160万片(指五年替换完成可产生的销售额)本项目占据市场一部分预计可销售数亿元。 2. 萤火虫2号主要应用于高性能军品GPU及高性能民品GPU。预计高性能军品市场容量如下:战舰:75艘50片/艘潜艇:60艘30片/艘占据部分军品销售市场可以创造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高性能民品主要考虑高性能计算机、娱乐和服务器加

11、速器等应用,每年可能达到数十万片。总之, 萤火虫1号和萤火虫2号可占据部分军品市场和少量民品市场,保守估计可以创造数亿元的经济效益。12. 成果名称:陕鼓50kw低品位余热回收ORC(有机郎肯循环)系统流程实验台位建设成果单位: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果简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节能减排已成为基本国策,国家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通过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我国工业企业用能效率极为低下,

12、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相当于美国的28.6%,工业中用能近60-65%的能源转化为余热资源,其中350以下的低温余热资源约占余热总量的60%。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加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余热回收核心技术和流程研究,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是解决的关键措施之一。本项目产品“超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已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中,其余热回收技术-低品位余热回收ORC(有机郎肯循环)系统技术,是余热再利用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是国家鼓励与大力扶持、推广的节能环保项目之一。需解决的问题和资金需求:(1)开发ORC发电技术、实现小型发电系统设备的国产化;(2)解决ORC系统产

13、业化的技术关键和难点;(3)解决有机透平技术关键和难点,实现高效有机透平的产业化; (4)提高ORC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5)降低ORC成本,达到提升利润和市场竞争力。产业化预期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前三年可实现机组订货、装机2500KW/年,每KW造价20000元RMB,形成陕鼓市场订货额为5000万/年,后三年,预计可形成机组订货、装机5000KW/年,每KW造价15000元RMB,市场订货额为7500万/年。1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本项目是在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单位多年重大装备生产技术开发优势、经验和挖掘潜力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资源,实现

14、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企业升级,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对本地区其它行业强大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配套产业,形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以及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有力提升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经营实力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发展和壮大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和促进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机械、仪表、电子等相关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经营实力。并且因项目需求,一批高质量装备制造业人才必将涌向市场,极大的促进我省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3提升我国工业企业整体竞争实力通过在工业企业推广项目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大幅降低工业生产能耗既成本,从而

15、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13. 成果名称:中低速磁浮全系列道岔研制成果单位: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成果简介:根据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计划进行“中低速磁浮系列道岔研制”。该项目以公司目前正在实施的机械产品扩能改造为平台,是机械产品扩能改造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具有低噪声、无污染、选线自由度大、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与轻轨、地铁等传统轨道交通具有互补性,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轨道交通工具。对于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形成高端自主产业具有积极意义。中低速磁浮系列道岔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对整个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国产化进程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创新点:(1)道岔F轨拟合线形分段均匀化研究,开发过渡轨角平分装置。(2)道岔梁体自振频率研究。(3)三开道岔转辙中曲臂与导槽出啮、入啮技术。(4)F轨搭接处增加疲劳强度的技术。(5)旋转梁为连续梁时温度影响的弱化。(6) 道岔控制电路满足故障-安全的原则,如何确保输出信号的唯一性和正确性。(7)道岔控制电路对道岔控制动作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8)降低道岔故障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资金需求: 全面系统掌握中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