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37208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_(1)_学前心理学概述(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录页,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一、心理,心理,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感觉、记忆、情绪、意志、思维和想象等过程。感知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心理,刚出生的婴儿,就具有感知能力。意志、思维、想象则是高级的心理活动,个体形成了高级心理活动后就出现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并最终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心理学,主要是指关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属性,它既研究大脑解

2、剖生理与心理的关系、神经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也研究心理在自然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更注重于研究人脑对各种事物的反映过程和规律,以及心理现象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因为心理学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又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所以,有人将它称为“中间学科”。 心理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的心理活动,但人们却看不到它,因为它不是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而是隐藏在大脑内部的精神现象。心理学既可以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种。,二、心理学,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一个人心理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人们共有

3、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知过程,认识过程即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征和关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思维和记忆等。,2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如喜、怒、哀、惧等。,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二、心理学,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二)个性心理 (简称个性),一般心理过程作为人的共性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而人的个性心理则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遗传物质,他们在刚出生时并无个性之分,但由于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

4、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不断累积,个体也就逐渐开始表现出各异的个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大。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个性还远远没有形成,虽然在气质、性格、能力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二、心理学,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三、学前心理学,我国学前教育界和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一般情况下,

5、我们把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学前阶段发生并发展起来的。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

6、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还要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如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概括为: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 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前时期心 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这也是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前心理学

7、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二、学前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专门对儿童学前期的心理活动予以描述、解释、预测,并提供调控学前心理活动变化发展的建议,其基本任务主要包括: 描述学前心理现象和发展规律; 解释学前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预测学前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 控制和改变学前心理活动。 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量变的过程,最初较低级的发展为后来的较高

8、级的发展做铺垫。例如,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先有知觉动作思维,再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才是抽象逻辑思维;记忆的发展则是先有机械记忆后有意义记忆;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是从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发展到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的社会性情感。这些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依次进行的,高级心理活动建立在低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一)连续性,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时刻都在发生着量变,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出现一些具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根据这些显著的差异,心理发展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后一阶段的发展建立在前一阶段的

9、基础上,前一阶段的发展又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然而,高级心理活动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低级心理活动的消失,低级的心理活动依旧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阶段性,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时快时慢,表现出一种不均衡性。就新生儿来说,满周岁之前他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迅速,过了周岁就会慢下来。,(三)不平衡性,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都会按照基本规律进行,表现出其心理发展的共性,但对每一个学前儿童而言,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其心理发展又表现出各

10、异的特征。 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例如,有的学前儿童刚满1岁就会说话,有的学前儿童直到2岁才开始说话。这些都是正常儿童,他们早晚会具备基本的心理活动能力,只不过是发展速度上有所不同。,(四)个体差异性,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一)从简单到复杂,1从不齐全到齐全,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刚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行。,2从笼统到分化,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的、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态度,其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

11、可以说是从最初的简单和单一发展到后来的复杂和多样。,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二)从具体到抽象,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刚开始是非常具体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概括。从认识过程看,最先出现的是感觉,感觉是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出现在感觉之后,是对物体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的整体反映。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与思维相比,感觉和知觉只是低级的或最初的概括化。例如,爸爸问女儿“43等于几”的时候,女儿答不出来,爸爸再问“4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多少”时,女儿很快就答出来是“7个”。由此可见,学前期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

12、期也只是刚刚萌芽。,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三)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新生儿的动作是本能的反射活动,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他们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某种活动,其心理活动也开始朝着有意方向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制约,年龄越小,制约性就越强。 随着生理的成熟,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所占的比例就会逐渐增加。,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四)从凌乱到成体系,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

13、活动是凌乱且不成体系的,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例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哭得很伤心,当别人给他一个新鲜的玩具时,他便会破涕为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当儿童对篮球、足球或音乐等感兴趣时,就会在这方面持续较长的时间。,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也叫生理发展,是指在某一时期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遗传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成熟则能实现遗传提

14、供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 生理成熟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如果在学前儿童的某种生理结构达到成熟时,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激发儿童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当儿童发音器官和言语中枢的生长发育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给予一定的刺激,他们就能产生言语表象或进行言语活动;当儿童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时,给予适当的刺激,他们的思维活动就能正常进行。,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社会因素,1社会因素的分类,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社会因素

15、,2社会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状态还都不成熟,与成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时,要用发展的原则来看待问题。,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客观性原则,在研究学前心理学时,研究人员应该如实地观察和记录学前儿童的行为,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研究过程,避免出现片面性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分析和总结研

16、究过程时,也应尊重客观事实,不应参杂个人感情。,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心理是由多个成分共同组成的系统结构,并且各个心理成分之间相互关联。所以,在对学前心理学进行研究时,要避免对某一问题进行单独研究,否则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四)保护性原则,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遵循一定伦理道德规范,与化学、物理的研究对象不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并且还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还不成熟的学前儿童。因此,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儿童的感受,不应强迫儿童参与活动,更不允许任何会对儿童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的出现。,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1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借助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和劳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2观察法的优点,观察法的优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