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6731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9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思 想 政 治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2)课程标准解读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学习要求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显性要求是“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就要求学生知道传统文化的特点,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这是课程标准中的隐性要求。从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看,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解析”,意为“解释、分析”,对知识评价的要求在

2、于分析说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并归纳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分句行为动词是“阐述”,意为“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述说”,对知识评价的要求在于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态度,身体力行传承传统文化。2.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在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文化内部,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框题承接第三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利于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

3、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难点是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如何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内容结构:本框共三目,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主要是通过展示生活中传统文化片段,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传统文化,感悟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讲述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阐述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关注文化生活,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学生盲目崇

4、尚外来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我在教学时,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去搜集关于威海传统文化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查找、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学生举例威海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总结并说出传统文化对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学生了解中国国粹,能够判断出什么是传统文化;观看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世博会中国馆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总结说出传统文化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

5、.学生参与“观点大碰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区分传统文化中的“财富”和“包袱”,总结并说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展示新旧版“二十四孝”,学生自主探究并回答问题,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生观看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名人事迹,激发主人翁意识,结合自身实际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评价设计1、学生通过举例,感受传统文化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通过基础知识表格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效果;评价试题一:“连连看”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区分,预计100%的学生能够独立、准确达成。2、学生了解世博会中国馆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根据学

6、生对探究问题的回答,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特征的认识;评价试题二: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特征的的理解和应用,预计90%的学生能够准确达成。3、通过 “观点大碰撞”的小组协作,根据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财富”和“包袱”的区分和对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的理解;通过新旧版“二十四孝”的对比,评价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表述;评价试题三、四: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作用的理解和应用,预计90%的学生能够达成。4、根据学生的发言,从“知”与“行”等角度评价目标四达成。5、通过导学案课后导学部分练习题及政治小论文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的达成情况。四、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

7、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组内成员互相启发和帮助,发挥团队的力量,培养合作精神。2、问题探究法: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3、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出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五、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分钟)文化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在长期历史积累中形成的,我们把这种产生于过去而又传承至今的文化,叫做传统文化。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环节一:寻找传统文化(10分钟)自主探究问题:你了解威海的传统文化表现吗?PPT

8、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威海传统文化元素。展示表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完成。展示:评价试题一。 学生争相发言,列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学生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展示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增强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评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目标一达成情况。环节二:认识传统文化(10分钟)自主探究问题:你了解中国国粹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展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自主探究问题:你知道它蕴含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合作探究问题:1、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出来后,人们评价“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这说明它具有什么特色?2、为什么人们“一看就知道是

9、中国的”?3、中国馆中只有传统文化元素吗?它融入了哪些现代元素?PPT展示:评价试题二。学生发言:产生于过去,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成就等。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1、具有中国特色;2、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3、低碳、节能等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也融入其中。学生自主完成并回答。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馆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中国馆的中国特色。学生根据对探究问题的讨论和回答,概括总结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评价目标二达成情况。环节三:辨析传统文化(15分钟)观点辨析: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10、,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清 “财富”和“包袱”。展示:新旧版“二十四”孝。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受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展示:评价试题三、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找恰当丰富的案例,论证自己的论点。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范围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总结落实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的理解,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表述夯实基础。评价目标三达成情况。环节四:传承传统文化(5分钟)展示:白先勇、贝聿铭的图片和

11、文字介绍。探究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感受文化名人的事迹,从“知”与“行”等角度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激励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目标四达成情况。课堂小结(3分钟)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板书。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并发言分享收获。检测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能力。布置作业(1分钟)课后探究:利用周末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走近那些正逐渐走向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原因,寻找挽救措施,写一篇政治小论文。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检测目标五的达成情况。六、板书设计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作用 对待传统文

12、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七、巩固练习1、(检测目标一)连连看赵州桥 传统习俗昆曲 传统建筑威海福文化民俗 传统文艺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的思想 传统思想2、(检测目标二)“诚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3、(检测目标三)判断:下列传统思想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城门立信 等级差别 重男轻女 天人合一4、(检测目标三)请你说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检测目标五)课后探究:利用周末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走近那些正逐渐走向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原因,寻找挽救措施,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