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6712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DOC) 作者: 日期:16 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电 子 备 课任教学科 科学 任课班级 四年级 教师姓名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蠡园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格式一、封面(见样本)。二、内页(见样本)。内页行文格式如下:1、单元备课时,先做单元教材分析,再分课时备课。一课时备完,另起一页,复制内页格式后,再备下一课时。2、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固定值18磅;页面设置默认。3、“反思与讨论”、“教学后记”用红色字体。4、“第 单元第 课时(总 课时)”中的“总课时”指的是该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总课时数。三、保存1、请上传至校园网-集体备课-内网快速通道

2、栏目 相应年级目录中,用户名为“术科组”,密码为“000000”。3、课件及相关素材也请上传,作为备课资源之一。把一个课件打包作为一个文件保存。命名如:“声音的产生”。保存在文件夹内。单元教材分析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传播,音量强弱、音调高低提出与事实相一致的假设。 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知道声音有音量强弱、音调高低之分。 知道耳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耳的各部分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意识到耳

3、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好好保护它。 正确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第 1课时(总 1 课时)课 题声音的产生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3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4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

4、立起联系。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导入: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学生听声音,辨物体)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交流各自听到的声音)2、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流水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歌声、笑声、音乐声描绘着人们的欢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这个声音的王国,共同来研究声音!(二)、收集事实,提出假设1、师:关于声音,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声音的认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商量、选择,确定本课的研究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师:要研

5、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先来制造声音。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声音,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不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谁想到的办法多。学生汇报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3、教师:根据你们在“制造声音”这一活动的发现,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适时板书。师:刚才同学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猜想,那这些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办?生(齐声):做实验。(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教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这很好,不过,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组的猜想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需要哪些材料?小组

6、内成员怎样分工?结合问题,小组进行实验前的思考。教师选择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注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是什么样的。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4、教师:刚才大多数小组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让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立刻停止振动,结果会怎样呢?师演示:敲击音义,发出声音,让一个学生握住音义,使其停止振动。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发现。(四)、乐曲欣赏,思考延伸1、学生欣赏乐曲。2、学生说出听后感受。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产生”这一问题,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生说出自己还想研究的问题。4、全课小结。

7、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辨物体”的活动,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制造声音”这一活动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这里教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有了“制造声音”这一活动做基础,再结合学生平时对“发声”现象的已有认识,学生能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猜想,为下面的科学探究提供了动力。】作业设计完成实验册p31,p32,p33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教学后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

8、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听声音开始,“仔细听,有哪些声音?”入手,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老师进一步引导:“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都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对于锣鼓的声音比较熟悉,也知道他们产生的方法,但是对于蟋蟀的叫声只知道是它自己叫出来的。在课的最后,我再让学生思考:蟋蟀是怎样发出声音的?现在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就不会停留在蟋蟀的声音是它叫出来的这个层次上,学生会考虑是哪个部分在振动,它有声带吗?这个问题课上是无法解决的,可以很好的把课内的研究引向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继续下去,教会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

9、答案。让学生学会学习。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第 2 课时(总 1 课时)课 题声音的传播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比较无知的传声效果。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导入新课:(吹哨子)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什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哨声是怎样传到你们耳朵里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声音的传播这一课就知道了。板书课题,生读一遍。二、学习新课: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1.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声音是怎么传

10、播的?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来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探讨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怎样传播,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些什么?(图上画的是一所花园般的美丽校园,“铃铃”上课铃一响,在操场上,花坛边,大树下,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他们都赶快进教室。) 3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谁能再从生活中听到的举出几个例子来?(做早操时,在操场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广播的声音;站在远处(楼上)能听到人的喊声;)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挠桌子:1是的,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它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实验的,谁来做老师的小助手? 请一位同学到这边来当老

11、师的小助手。小助手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师在旁边轻轻挠桌子。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让学生动手做。注意应轻轻地挠,只能让贴在桌子上的耳朵听见。提问:你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听到什么?声音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里?发现了什么?挠铁棒:请两个同学示范,各小组动手做做,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发现什么吗?5、提问:你是怎样做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6、象桌子和铁棒这种物体叫什么,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7、游戏:打电话。分组玩,小组长说,其他组员听。8、小组汇报:怎样做、听到什么,如何解释这个现象。9: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说一说。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1师击石头,能听到声音吗?这个声

12、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师在水槽中击石头,现在还能听到击石头的声音吗?是不是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指名上台听。想知道他这样能听到声音吗?大家动手做一做水中击石的实验。先把水槽移到桌旁。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声音通过水和水槽壁传到耳朵)这个实验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四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实验,你发现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气体、固体、液体)这就是声音传播的途径。请大家翻开书P54把P54-P55书的内容默读一遍,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3.指名说一说,全班齐读。4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

13、正是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假如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声音会怎样?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中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过渡:可是,声音在物体中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五声音传播的方式介绍:老师这里有一个纸屏,纸屏上吊着一个小球,老师在纸屏的另一侧用槌敲击鼓的左面,你看到什么现象?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跳动? 过渡:1.声波跟水波基本上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用铅笔不断地点水面,你会发现什么?在生活中也能看到这种现象吗?2.声波和水波有什么不一样呢?3击鼓使火焰颤动。老师再来做个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六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学到了声音传播的有关知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堂拓展练习过渡: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道理。1每个小组分一个思考题,小组讨论。2各小组汇报。思考题:A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这是怎么回事?(声音在空气中以每秒344米的速度传播,在固体中以每秒5000米的速度传播。)B古时候的骑兵睡觉时,都要侧卧在地上,这是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