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6707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施工方案与售后服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弱电施工安装方案和售后服务第一节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各系统主要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中相应的各项内容执行,本工程中所遵循的国家、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如下。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B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符号(GA/T74-200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

2、-96, GB50255-96, GB50256-96, GB50257-96 ,GB50258-96, GB50259-96合订本)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0)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GB/T19000.3-1994)计算机软件

3、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9386-1988)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安防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建筑安防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66-1999)

4、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第二节 主要施工顺序、方法及工艺主要施工工序:管道施工、线槽安装、设备安装、中控室和控制台安装。1、管道施工1.1 管路敷设工艺流程接地焊接管线敷设及连接盒、箱固定支架、吊架固定预制加工管弯、支架、吊架混凝土暗埋敷设明管敷设吊顶内、护墙板内管路敷设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1.1.1管线施工要点钢管煨弯可采用冷煨法,管径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径25mm及其以上则采用液压煨管器;盒箱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项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盒箱稳注要求灰浆饱满、平整固定、坐标正确。盒箱安装要求见下

5、表:实测项目要求允许偏差(mm)盒箱水平、垂直位置盒箱1m内相邻标高盒子固定箱子固定盒箱口与墙面正确一致垂直垂直平齐10(砖墙),30(大模板)223最大凹进深度10mm管路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毛刺吹洗。明敷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压扣式管连接;暗埋管应采用焊接;管路敷设应牢固通畅,禁止做拦腰管或拌脚管;管子进入箱盒处顺直,在箱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采用跨接方法连接。1.1.2金属线槽布设施工要点安装要求: 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丝应拧紧。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

6、,应用辫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其经过的设备间或各配线间的接地装置上,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同样,线槽节与节间也要良好电气连接。 不同种类的线缆布放在金属线槽内,应同槽分室(用金属板隔开)布放。线槽支撑保护 垂直敷设的线槽必须造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线槽具体的负载量在1.5至2米之间,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处不大于0.5米。线槽固定支点间距偏差小于50厘米。 线槽与各种模块底座连接时,底座应压住槽板头。2、线缆敷设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保护地线安装金属线槽安装支、吊架螺栓固定槽内配线金属膨胀螺栓安装弹线定位2.1工艺流程2.1.1施工要点缆线布放前应

7、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和度,一般为36米;工作区为0.3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布

8、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施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3、前端设备安装3.1工艺流程安 装 设 备接线端接头处理做 好 线 标设备支架安装安装位置设置安装前通电检测3.

9、1.1施工要点安装前的设备检验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施工前设备必须24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格设备及时更换。设备安装位置的设置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正确选定安装位置;施工前对设备安装位置的性质进行统计,例如:吊装、墙装、顶装、安装高度等,做到安装之前心中有数;设备支架安装:根据设备的大小,正确选用固定螺丝或膨胀钉;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支架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接头处理:接头制作平

10、整牢固,与头接触必须正确有效;接线头必须进行焊锡处理,保证接线端接触良好,不易氧化;做好线标。设备安装:将设备正确固定在支架上;安装必须牢靠、稳固;根据线标和设计要求做好正确接线。4、(控制台、机柜)及设备安装 4.1控制台、机柜安装控制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施工;底座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施工;控制台安放应竖直,台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控制台之间缝隙不大于mm;控制台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mm;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告;台内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机柜内机架、配线设备,金属钢管、槽

11、道、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台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大楼接地端排。4.2控制台设备安装安装前的设备检验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施工前设备必须24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同设备及时更换。设备与面板的之间缝隙应小于1mm;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应牢固。第三节 系统调试在暗管中布放的电缆采用非屏蔽或总屏蔽4对对绞电缆及4芯以下光缆时,为了保证线对扭绞

12、状态,避免缆线受到挤压,宜采用管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选用合适的暗管。管 道管 道 面 积内径D(mm)内径截面积A(mm2)推荐的最大占用面积(mm2)123布放1根电缆截面积利用率为53%布放2根电缆截面积利用率为31%布放3根(或3根以上电缆)截面积利用率为40%20.934518310713826.655929617322435.197351630238940.9132270141052952.52177115467587162.731061646963124277.9479425411486191890.16413339919882565102.382684382256333071

13、28.212984688240255194154.1187609943581675041.1测试内容1.1.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回波损耗(Return Loss);功率相加近端串扰(PowerSum NEXT);功率相加ACR(PowerSum ACR);近端串扰(N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功率相加等效远端串扰(PowerSum ELFEXT);衰减(Attenuation);接线图(Wire map);长度(Length);传输时延(Propagation delay);时延偏离(Delay skew);电阻值;ACR。1.1.2单模光缆传输时延(Propagation del

14、ay);长度(Length);光缆链路衰减;连接头衰减;光纤接续器衰减。1.2测试方法1.2.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TIA Cat 6 Permanent Link(永久链路测试方法)。1.2.2单模光缆方向:A-B,B-A双向;单模模式:在1310nm波长下进行测试。1.3测试使用工具1.3.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FLUKE DSP-4300(主机);FLUKE DSP-4300SR(副机)。1.3.2单模光缆FLUKE DSP-4300(主机);FLUKE DSP-4300SR(副机);DSP-FTA440 单模光缆测试适配器。1.3.3编辑软件FLUKE NETWORKS LINKWARE;FLUKE CABLE MANAGE。1.4性能要求1.4.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永久链路90米最差情况下:频率类别插入损耗近端串扰功率和近端串扰等效远端串扰功率和等效远端串扰回波损耗延迟偏差1.0信道2.165.062.563.360.31950永链1.96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