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36284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1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威荣高速NW11分部混凝土质量治理方案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 根据“关于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做好本标段内桥梁、涵洞、箱梁及桥面混凝土铺装等部位混凝土通病防治工作,各项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方案如下:一、 工作开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本标段将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和技术,推广典型示范先进经验,做到以点带面,促建形成长效机制。领导小组

2、:组 长:熊明康副组长:吴敏成 员: 刘强、姚里昂、王昌兵、刘台喜、尚贤雨、赵剑2、 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统一协调,形成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建设、设计、监理、试验检测单位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通病的分析、研究、防治工作,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混凝土质量通病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单位(业主、设计、监理)的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料,群策群力保证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科学、有效的进行。3、 科学组织,精细管理 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或检验不合格坚决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

3、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严格采用集中拌合,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试验人员、机材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由有针对性措施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意思和技能。 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严格管理。 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进行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和改进。 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规范化管理。 开展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

4、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和控制。4、 精益求精,重在落实 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机材、试验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钢筋、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 、外加剂、波纹管、钢绞线等进场检验,锚夹具、连接器、波纹管、钢绞线在进场艘县对其外观质量鉴定,并及时按照取样频率会同监理取样外委,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边用,或未检即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和保管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及时清退出场并作好记录。 慎重选择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药绝对熟悉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附有检验合格证明,会同监理对所进

5、 外加剂进行抽样,经检验合格确认后方能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的物理防护工作,按规定在使用前复检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实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集料和砂进行含水量测试,并根据含水量来调整集料和砂的拌合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绝对配合工程技术人员、机材人员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保证强度。 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支架支撑必须稳固,

6、并有专人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检查支架、支撑、模板是否变形和移位,做好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个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漏振;混凝土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保护层垫块材料和形状科学合理,便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化和移位。加强对预应力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必须定期标定,并有专人管理,详细做好使用记录台帐,张拉机具与锚夹具配套使用。穿钢绞线时,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

7、空道理要通畅、无水和杂物。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松弛时要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要对锚具和孔道进行摩阻损失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要暂时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张拉。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泌水率、膨胀率、稠度)进行检验。孔道压浆舀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必须填写施工记录。 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在冬季、高温、雨季期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混凝土在浇筑前做好周密安排 ,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季混凝土施工要密切关

8、注施工环境,做好环境条件下的养护工作,检查试件强度,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的同时,不得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构造物的质量。 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无损检测,在每一个混凝土构件或部位到达龄期后进行会回弹法(或超声波回弹法)的简易普查,尤其重要部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关记录,是整体混凝土强度得到保证。特别是外购预制件、商品混凝土等,要加强混凝土质量监控、抽查、管理工作,强度坚决控制在1.15倍,外购预制件、商品混凝土厂家必须通过业主、监理批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生产。 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深入落

9、实层层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坚决把技术交底方案落实到施工第一线的每位施工人员,做到把混凝土质量通病的责任落实到施工第一线。同时加强多第一线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岗位业务培训和学习,要让第一线施工人员深刻学习和掌握、了解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务实混凝土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使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二、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的要求及相关

10、处理、控制方法:序号内容采取具体措施达到的目标1规范试验检测工作试验资质备案,人员培训考核,收集学习各种试验规范各项试验检测、审批程序全部符合质监站、业主、中试和设计及规范要求2混凝土施工管理加强原材料和供需管理,总结学习混凝土施工经验,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管理到位,保证各项混凝土施工进展顺利,质量达到良好3原材料质量控制对甲供和自购原材料,加强对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和使用审批力度,严把质量关保证各种原材料均经过严格的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合格率达到100%4钢筋加工和安装挑选熟练技术工,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测量定位保证钢筋定位准确,绑扎牢靠、焊接达标、机械连接充分牢靠、间

11、距标准5钢筋骨架、波纹管、锚夹具、预埋件的定位控制加强对相关图纸的考核力度,制定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定位保证各项定位精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6施工配合比计量控制建立配合比管理台帐,配备现场试验员,结合实际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中每盘的用量保证对配合比进行科学管理,坚决防范因配合比造成混凝土质量事故7规范浇筑顺序和 振捣控制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案,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混凝土浇筑振捣顺序保证不能因为混凝土浇筑、振捣顺序不当造成混凝土质量事故8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控制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拌合控制,确保搅拌均匀,提高混凝土工作性保证混凝土在施工拌合中的工作性,控制混凝土离散性,提

12、高混凝土的质量9裂缝超限控制加强对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配备混凝土裂缝检测仪(厚薄规)养护及时,养护方法科学,措施得当,保证混凝土裂缝超限控制良好10保护层厚度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施工,并采用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检测保证所有结构物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11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加强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振捣控制,分析、总结相应施工经验,制定预防与不久措施保证混凝土总体施工质量良好备注混凝土裂缝控制 温度裂缝控制。近两选择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改善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减水、增塑、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降低水化热。改善混

13、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凝冷却。 收缩裂缝控制。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提高砼抗裂变。掺加高校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混凝土浇筑将模板浇水均匀湿透,浇筑后及时覆盖,终凝后尽早进行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期。 施工工艺质量产生的裂缝控制。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带电计量的拌合设备,改善水灰比,减少砂率,增加骨料用量,严格控制坍落度,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宜过短,下料不宜过快,高温季节注意采取缓凝措施,避免水分剧烈蒸发,改

14、善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采取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夏季昼夜温差大,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安排尽量避开高温阶段,避免在雨季或大风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施工中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的问题,在顶板浇筑时每隔一定距离预留一个通气孔,以保证箱梁混凝土通风散热,减少内外温差。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避免使梁体过早受力。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时要及时张拉压浆。 施工材料引起的裂缝控制。选用材质坚硬、干净的中粗砂,故料的最大粒径、级配、强度、含泥量等各项指标均要满足规

15、范和设计要求。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必须有合格证书,并对水泥及时取样试验,检测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和安定性要求。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防治。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工艺不妥产生的外观质量问题;一种是由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综合原因引起的外观质量问题。-1、蜂窝。产生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碎石、水泥材料加水计量不准确,造成胶结材料少碎石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工作性差,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碎石集中,造成碎石和交接材料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者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密封不严密,造成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碎石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预防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的应该设串筒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实,防止漏振;模板绞缝堵塞严密,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2、麻面。产生原因有: 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黏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是温润不够,构件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