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35695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级课题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结题汇报作者:乐维英 更新日期:2011-06-24类别:培佳视野-科研沙龙 时间过得很快,我校承担的区级重点课题又将结题,今天我很荣幸来向各位专家汇报课题开展两年里,我们的研究过程。我想从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研究和我们的收获,三个板块来做汇报: 一、我们的思考 从全世界来看,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教师最亲近的组织教研组已成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基地,在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效、和谐的教研组也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课题试从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审视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反思教研组建设的

2、问题与经验,并经梳理提出我校对于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 为此,我们明确了以下研究思路: 1. 分析并概括出“共同体文化”的一般特征,对当前学校教研组发挥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分析。 2. 探索不同类型的教研组研修模式,关注教研组活动的过程,建构出校本教研组建设优化策略。 3. 以个案为例,描述培佳教研组活动是如何开展和运作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 4. 探讨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对学校核心价值文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团队工作意识和行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学校德育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二、我们的研究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我们将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3、第一阶段为课题的启动阶段,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第二阶段为课题实施阶段,主要侧重于实践的开展与运作;第三个阶段为课题总结阶段,主要侧重于对课题实施效果的总结与反思,研究过程在课题结题报告中有比较详尽的反映,这里我不一一赘述。 两年的研究和实践,首先我们梳理和明晰了教研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研组建设存有诸多困惑 第二,教研组长的领导力下降 第三,教研组缺少专业愿景引领 第四,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第五,成员间缺乏合作与互动 针对以上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我校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实践: 教研组管理功能的再优化 教研组研修活动的再设计 教研组研修文化的再创建 教研组长领导力的再提升 教

4、研组研修活动的再促进 1、教研组管理功能的再优化 针对教研组管理职能不明晰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学校的教研组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经过学校中心组和本课题组的再次讨论,确立相关制度。引进教师实践共同体概念的学校教研组建设,在管理工作的目标、职能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融入“实践共同体文化”理念的教研组管理更强调人性化,把人力资源看作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效能的提高,它把对学科教学的单纯控制转变为对教师潜能的开发,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把管理的主体由单纯教研组长的领导扩大为学科骨干教师团体,促进不同层面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把教研组活动的场所由办公室延伸

5、到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教研组管理职能的再优化之后,有助于构建学校新的团队学习、工作方式,有助于形成实践共同体特有的团队文化。 2、教研组研修活动的再设计 (1)针对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我们重点实践教研组研修活动的再设计,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要求教研组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 学期末的时候,教研组长必须对一学期设计开展的主题式研修活动的效果进行小结和反思,为下一学期研修活动的设计提供思路和经验。 学校培训教研组长设计和组织“主题式”教研组研修活动,能够进一步帮助教研组长的落实职责,提升其对教研组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管理意识,凸显教研组长在培养教师实践共同体文化中的影响力。

6、 (2)为了使教研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我们尝试开放教研组活动组织的思路,探索引入人际互动理念、课堂观察技术和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使教研组研修活动更精致化,更具有实效性。 第一,引入人际互动理念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根据互动对象的不同,我们将教研组内的人际互动分为:教研组与教研组的互动,教研组与专家的互动,教研组与教师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领导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英语教研组按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称,将组内教师分成三级梯队,又按照教学年段不同,将三级梯队的教师们分别编入各个小型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内。根据这样“i+1”的组建方式,能使每一个老师的身边都能找到专家,即能够根据每一

7、位教师的原有教育教学能力,给出适度的指导的骨干教师或学科专家。 教研组内的三级梯队,是教师的互助平台。教研组的教师会分享彼此辅优助困的教学资源,并编纂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资料,把它们当作校本教材应用于教学中。人际互动理念营造了“教有互动”的局面,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第二,以项目任务为导向 随着教育改革对校本研修的重视,教研组在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中的作用就大大凸显了出来。在我们学校,教研组以某一项目任务为出发点,设计一个阶段的系列研修活动;以完成某一项目任务为动力,组织教师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以提高某一项目任务的质量为目标,开展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研组学习

8、模式获得教师认同之后,这一学习模式也被延续在教研组其他的学习研究活动中,项目任务让教师站在了专业发展的高平台,在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以及全区的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教研组长等许多教师成长很快。 第三,引入课堂观察技术 引入课堂观察技术是教研组研修活动走向精致化的又一大举措。课堂观察技术的运用需要教研组长统筹每位教师的能力,合理分工,分析课堂观察的数据,对观察到问题寻找协同解决的策略,并使每位教师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学会平等的交流。 教师们对学习课堂观察技术来科学的听评课反响热烈,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课堂观察能更科学地评价一堂课,科学分析课堂实践水平与学科愿景之间差距,真正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

9、。引进课堂观察技术使听评课走向专业,也使教研组活动走向实效。 3、教研组研修文化的再创建 针对教研组缺少专业愿景引领的问题,我校重点实践创建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愿景。 今年,学校又以上海“十二五”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为契机,要求各教研组长带领教研组教师制定教师个人的专业愿景。 各教研组也形成了教师个人愿景规划。 刚才小学艺术组教研组长已经带领她们的组员,就她们的三级愿景做了介绍,这里我不再赘述。 建立这三级愿景的意义在于把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整合了教师、教研组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它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统一在教研组发展中,保持各教研组的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同步。这一举措,有力地凝聚了教研

10、组的力量,促进教师积极参加以实现愿景为目标的各类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领导力的再提升 针对教研组长领导力薄弱的问题,我们重点实践专家作为教研组的“外援”对教研组长的专业成长起到引领和扶持的作用,以实现教研组长领导力的再提升。 我校特别关注专家在校本研修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学校聘请区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组等学科专家组成一支专家团,为学校所有教研组都配备了校内或校外的指导专家。有的专家会定期参加教研组日常研修活动,协助教研组长落实、改进并完善“主题式”研修活动;有的专家在校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视导期间,集中一段时间参加教研组活动,配合教研组长对本教研组的学习现状和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听诊把脉,形成

11、今后教研组发展的改进措施。在专家的增援下,学校教研组长的领导力明显加强。 5、教研组研修活动的再促进 针对教研组成员缺乏合作与互动的问题,我校重点实践学校相关保障机制的创建和完善。在本课题推进过程中,学校创建并完善了教育教学视导机制、梯队教师发展机制、激励表彰机制三种机制,这些机制同时发力、共同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创设良好环境。 (1)建立教学视导机制(2)构建梯队教师发展机制(3)建立激励表彰机制 三、我们的收获: 两年的课题研究全面推动了学校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团队领导力和执行力明显提升,取得了累累硕果: 学校已有2个教研组获得普陀区“优秀教研组”称号,3名教师成为

12、上海市双名工程学员、上海市德育师训基地学员、上海市“优青”工程后备人选;有9名老师先后获得市区的荣誉称号,如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民办学校优秀班主任、普陀区优秀班主任、上海市金爱心教师;有7名教师获得市区奖赛课大奖。 三年中我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编印校本系列丛书8套。承担市级以上课题 7 项,区级课题 7 项,获奖的主要有9项。 尽管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本研究在实践上的创新难度,中小学在开展学术课题研究的条件限制,以及自身研究水平、研究精力方面的限制,使得本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仍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研究不足: 教研组研修活动的时空相对不足,且文化的巩固是一个漫长与持续的过程,如何用实践共同体文化逐渐转变教师原先封闭的、单打独斗式的专业发展文化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和探索的。 课题的结题意味着上一个研究周期的结束,也意味着下一个研究周期的开始,展望后续的研究活动,我们期望在现有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民办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充分我校在该领域内的研究优势,进一步探索从五个角度促使教师个人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们希望在课题的引领下,能走出我们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课题的研究和学校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