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5628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第十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曾子拒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注释:曾子,即曾参。 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修:修饰。奚:何,为什么。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

2、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使:命令,派遣。于:向。全:保全。敝:破旧受:接受反:同“返”,返回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启示:要保持头脑

3、清醒,千万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2君不自诈原文:有上书请去佞(nng)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注释:1.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2.的知:准确知道。3.权谲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谲(ju):欺诈,玩弄手段。4.接:接触。5.上:指唐太宗。6.去:除掉。7.耻:以为耻。8.执:坚持。译文:有一个上书给唐太宗请

4、求去除奸臣,太宗问上书的人:“奸佞小人是谁?”上书的人回答说:“臣现在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臣,希望陛下和大臣们说,或者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威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臣。”太宗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凭什么要求臣子们的行为正直呢?我用诚信(的品德)来治理天下,可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欢用狡诈的伎俩来和大臣们接触,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耻的。所以虽然你的计策很好,但我是不会采纳你的计划的。”问题:文中“上”为什么“不取”那位大臣的“善策”?答: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

5、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直臣。3.害群之马原文:黄帝将(1)见(2)大隗(3)乎具茨(4)之山,适(5)遇牧马童子,问涂(6)焉,曰:“若(7)知具茨之山乎?”曰:“然(8)。”“若知大隗之所存(9)乎?”曰:“然。”黄帝曰:“异哉(10)小童!非徒(11)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2)。”小童辞(13)。黄帝又问。小童曰:“夫(14)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15)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16)矣。”黄帝再拜稽首(17),称天师而退。注释(1)将:打算。(2)见:拜访。(3)大隗:传说中的神名。(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6、5)适:恰巧。(6)涂:通“途”,即路。(7)若:你。(8)然:是的,表应答。(9)所存:所在的地方。(10)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的。(11)非徒:不但,不只。徒:仅仅(12)为天下:治理天下。(13)辞:谢绝。(14)夫:发语词(15)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奚:何,什么。以:有。异:不同。乎:相当 于“于”、“与”、“跟”。(16)而已:罢了。(17)稽首:叩头。(18)去:除去,除掉。(19)徒:仅仅(20)为:治理译文:黄帝将要到具茨山去拜访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童子,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童回答:“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

7、什么地方吗?”小童又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童子,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小童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小童说:“治理天下的道理,与牧马的道理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只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而已。”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然后退去。启示: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4.金壶丹书、原文: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

8、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17),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18),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何鄙也,不亡何待乎?”3注释:1 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2 纪:原是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3 发:打开。4 反:同“翻”,翻转。5 若:代词,这个,这样。6 恶:讨厌。7 鳋(so):鱼腥味。8 道:路程。9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10 不然:不是这样的。然:这样的。11 驽马:劣马。12 不肖:没有才能的人。13 何以:为什么。14 闾:里巷的大门。15 鄙2:庸俗,浅陋16.选自晏子春秋:一部

9、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17.书:现指言语18.道:治国之道42翻译: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

10、在金壶里,是多么庸俗浅陋,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主旨:1.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 2.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左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3.大道理不应该空挂在嘴上,而应该亲身去实践。4.有了正确的结论而不去实践,也是毫无用处的。5.黄耳传书原文: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

11、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注释:1.黄耳:犬名。 2.书:书信。3.官:做官,名词作动词。 4.名:命名。5.驰:奔跑。 6.反书:回信。反:同“返”,返回。7.息:停止,休息。 8.余:多。9.畜:养。 10.京师:京城。11.疑:怀疑。 12.戏:开玩笑。13.语:对说。 14.不测:意外的事故。15.携:携带。 16.盛:放。17.系:绑。 18.即:马上,立刻。19.冢:碑墓。 20.久:时间长。21.取:取得。译文: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发生了什么事。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书信跑回家乡取消息

12、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休息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6.杨生之犬原文: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便当出尔。”生曰:“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曰:“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

13、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注释:1.爱:喜爱。 2.俱:一同。3.尔:这。 4.彻:通,直到。5.出:使出来。 6.系:拴。7.行:行走。 8.止:停止。9.号:大声喊叫 10.得:能够。11.引:伸。 12.顾:回头张望。13.涸:水干。译文: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把狗栓上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启发:动物亦有灵性,不要小看它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7和尚敬茶原文:清蒲松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