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35515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姓名:曾志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律知识产权 指导教师:李小伟 20090401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甲文提要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 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中文提要 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是保护知识产权,使得知识产权能够最有效地促进社会发 展。故此,我们需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在目前,知识 产权司法应认真考虑的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取证难的特殊情况和应着力保护的是权 利者的利益。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在维护法的安定性的前提下,充分考量尊重现 有

2、法律制度框架,综合分析知识产权、知识产品的特点及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的复杂 性、艰巨性。把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陷阱取证作为一种维权方法,以分配正义的平 等、自由、公平、效率价值来对其进行价值衡量和合法性、合理性及必要性的论证。 关键词: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举证责任分配分配正义私力救济 作者:曾志荣 指导教师:李小伟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英文提要 S t u d yo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u n d e rt h eT r a po f E v i d e n c ea n dt h e

3、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B u r d e no fP r o o f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D i s t r i b u t i v eJ u s t i c e A b s t r a c t I t St h ec o r eo fo f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r t ys y s t e mt Op r o t e c t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r t y r i g h t s ,i te n

4、 a b l e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t Ob ea b l et Op r o m o t e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e f f e c t i v e l y T h e r e f o r e ,w en e e dt Oc a r r yo nt h em u l t i - l e v e lm u l t i p l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t Ot h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5、 r t y r i g h t sp r o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tp r e s e n t ,s e r i o u s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s h o u l d b e g i v e nt h e t r i a l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i n f r i n g e m

6、e n tc a s e sf o r i t sd i f f i c u l t i o nt Oo b t a i ne v i d e n c eo fs p e c i a l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a n ds h o u l df o c u so n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t h ei n t e r e s t so fr i g h t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s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s t a

7、b i l i t y i nt h em a i n t e n a n c eo fl a wu n d e rt h e p r e m i s eo ff u l l yr e s p e c t i n gt h ee x i s t i n gl e g a ls y s t e mt Oc o n s i d e rt h ef r a m e w o r k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 ,k n o w l e

8、 d g e o f p r o d u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r t yp r o t e c t i o n ,a r d u o u s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p r o p e r t yi n f r i n g e m e n tl a w s u i t si nt h et r a po fe v i d e n c ea sah u m a nr i g h t sa p p r

9、 o a c ht o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j u s t i c e ,e q u a l i t y , f r e e d o m ,f a i r n e s s ,a n de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v a l u eo ft h ev a l u e o ft h e i rm e a s u r e m e n ta n dl e g a l i t y , p r o p r i e t ya n d n e c e s s i t yo f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w o r d

10、s :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p e r t y , T h ea l l o c a t i o no ft h eb u r d e no fp r o o f , D i s t r i b u t i v e j u s t i c e ,P r i v a t er e l i e ff o r c e W r i t t e n b yZ e n gZ h i r o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L i X i a o w e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

11、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i 阻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

12、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舭 2 0 0 0 年第7 期。 加龙宗智:“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探析”,C A 民司法2 0 0 0 年第5 期。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第二章陷阱取证问题 如果警察或者司法人员滥用诱惑侦查,那么被告人可能提出警察圈套作为合法辩护的 理由从而被宣告无罪。有的国家不仅宣告被告人无罪,而且追究警察或者司法人员的 刑事责任;有的国家仅仅宣告被告人无罪而不追究警察或者司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引 这些国家为什么通过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方式反

13、对滥用诱惑侦查呢? 有研究人员指 出:“警察圈套成为合法辩护的理由,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主要是防止司法官员滥用 侦查权。司法官员的任务是揭露犯罪,同犯罪作斗争,为此可以使用一切合法的侦查 手段( 包括设圈套) ,但不能诱使被告去犯罪。否则,即为非法。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 据不能作为定罪的合法根据,这是公正审判的要求。为了防止司法官员滥用侦查权, 使落入圈套的人免受惩罚是必要的,否则就会纵容司法官员滥捕无辜。这种观点被称 为社会政策理论,并为少数法官所采纳。美国多数法院并没有采纳这种观点,而 是采取当然例外理论,认为落入圈套的被告人之所以没有罪责,是因为他是刑事 法规的不言而喻的例外。船 在民事诉讼

14、中,当事人以违法或者不正当手段收集的证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 违法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的物证、书证,二是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的视听资 料。1 9 9 5 年3 月6 日以前,前者的证据资格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得到承认,后者的证 据资格虽然在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分歧比较大,但是在我国司法实务中一般也得到 承认,除非视昕资料不真实或者真假难辨。 1 9 9 5 年3 月6 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则请示,做出了 最高人民法院( 1 9 9 5 ) 2 号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 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认为:“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

15、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 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理论界的反对和司法实务界的抵制促使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视该批复。2 0 0 2 年4 月1 日起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 8 条对民事非法 排除规则重新做了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 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目的在于制止警察或者其他侦查人员侵犯公民的宪法 2 1 魏东、赵勇:诱惑侦查中的若干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8 页 2 2 杨建勇、郭海容:“美国刑法中的警

16、察圈套合法辩护”,法学杂志1 9 9 9 年第2 期。 1 2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第二章陷阱取证问题 权利。私人获得证据不可能像侦查机关那样对公民的人身、财产、住宅构成强烈的侵 犯;如果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其他成本相对较低的途径给予救济:如果 排除私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证据,可能不利于诉讼的进行和案件事实的查明。因 此,世界各国对民事非法取证的态度越来越宽容。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虽然大多数国家反对滥用诱惑侦查,但是 都不绝对禁止诱惑侦查,并且对诱惑侦查的限制也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严格。2 限制诱惑侦查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防止司法官员滥用侦查权。3 由于设置陷阱的主体, 引诱的对象、内容以及滥用的后果不同,因此对民事陷阱取证的态度应该比对刑事诱 惑侦查的态度更加宽容。 1 3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第三章知识产权的诉讼特点 第三章知识产权侵权的诉讼特点 知识产权制度是近代法制史上的新页。船这- - $ , J 度是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