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5493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取源部件是指测量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附件,仅指直接与工艺设备或管路相连的安装部件和取源阀门,如:安装测温元件用的插座或法兰,取压时与主设备或管道连接用的短管及取源阀门,差压水位测量用的平衡容器,安装节流装置用的法兰及节流件上下游侧的直管段等均属于取源部件。敏感元件(又称检出元件,检出器)是指响应被测变量,并将它转换成测量形式的元件或器件,如:安装在主设备上的测温元件,节流装置,分析取样装置等。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地点均在热力设备或管道上,直接或间接地与被测介质相接触,因此,应根据介质的压力或温度参数选择相应的结构与材质。安装后要求严密、无泄露,并应随同主设备或管道一

2、起作严密性试验。承压部件加工前,应查明钢号并核对出厂证件(或用以证明其质量标志)、不得错用。用于中压等级以上的材质如没有出厂证件,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合金钢部件不论有无证件,在安装前均应经光谱分析,安装后还须经光谱分析复核并提出分析报告(合金钢管每个焊口的管段都要分别进行光谱分析)。取源部件和敏感元件安装后应挂有标志牌,标明设计编号、名称及用途等(差压测量取源阀门还应标明正、负),以便运行和检修时查对。1. 仪表测点的开孔1) 测点开孔位置应按设计或制造厂规定进行,如无规定时应根据工艺流程系统图测点和设备,管道,阀门等的相对位置选择,按下列规定选择:2) 测孔应选择在直线段上,测

3、孔应避开阀门、弯头、三通、大小头、挡板、人孔、手孔等对介质流速有影响或会造成泄漏的地方;3) 严禁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必须开凿时测孔离焊缝和管子的弯曲起点要大于管道直径且不得小于100mm;4) 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小于200mm,压力和温度测孔在同一地点时,压力测孔必须开凿在温度测孔前(按介质流动方向而言);以免因温度计阻挡使流体产生涡流而影响测压。5) 在同一处的压力或温度测孔中,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测孔应选择在前面。6) 测量、保护与自动控制用仪表的测点一般不合用一个测孔。7) 蒸汽管的监察管段用来监察管子的蠕变情况,严禁在其上开凿测孔和安装取源部件;高压等级以上管

4、道的弯头处不允许开凿测孔,测孔离管子弯曲起点不得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得小于100mm;8) 测孔应尽量选择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地方,若在高空处应有便于维修的设施;9) 测孔的开凿,一般在热力设备和管道正式安装前或封闭前进行,禁止在已冲洗完毕的设备和管道上开孔。如必须在已冲洗完毕的设备和管道上开孔时,需证实其内没有介质,并应有防止金属屑粒掉入管内的措施。当有异物掉入时,必须设法取出(如用小块磁铁吸出铁屑或重新冲洗管道等办法)。测孔开凿后一般应立即焊上插座,否则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防异物掉入孔内。10) 对于压力、差压测孔,因系测量静压力,严禁取源部件端部超出被测设备或管道的内壁。为此,测孔的孔径可

5、等于(不得小于)取压插座或取压装置的内径。11) 根据被测介质和参数的不同,金属壁测孔的开凿可用下述方法:A. 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B. 风压管道上可用氧乙炔焰切割,但孔口应磨圆锉光。C. 取样孔开凿完毕后,若不能立即安装插座,则应对取样孔进行临时封堵,以免杂物落入主管道及设备内。2. 插座的选择和安装插座的形式、规格与材质必须符合被测介质的压力、温度及其他特性(如黏度、腐蚀性等)的要求。测量中高压介质的压力、流量和水位的取压插座应采用加强型插座,如图1 a、b所示;超临界参数时,加强型插座的壁厚还应加大,如图1 c所示;低压时,可用与测量导管相当的无缝钢管制成的插座

6、。带螺纹固定装置的测温元件插座安装前,必须核对其螺纹的尺寸(应于测温元件相符)。图1安装插座前首先应核对插座的形式、规格,并且依据光谱分析来核对插座的材质。插座套管安装时应注意:1) 插座应有焊接坡口,焊接前应把坡口即测孔的周围用锉或砂布打出光泽并清除掉测孔内边的毛刺;2) 插座的安装步骤为:找正,电焊,复查垂直度(垂直度偏差1mm),施焊,焊接过程中禁止摇动焊件,高压管路(设备)上其焊口应按氩弧打底电焊盖面进行;3) 合金钢焊件电焊后必须先经预热才允许焊接,焊接后焊口必须进行热处理;4) 插座焊接或热处理后必须检查其内部,不应有焊瘤存在,带丝扣的插座应有用石棉布覆盖以防止焊渣落入丝扣,焊接后

7、应用相应的丝锥重过一遍;5) 低压的测温元件应有足够长度使其端部露出保温层,若插座长度不够可选用适当大小的钢管接长后再焊;6) 插座焊接后应采取临时措施将插孔封闭,如:加临时丝堵以防异物掉入孔内。3. 测温元件的安装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核对型号、规格和长度。测温元件应安装在能代表被测温度、便于维护和检查、不受剧烈振动和冲击的地方。1) 测温元件的安装方式 根据测温元件固定方式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安装方式:A. 固定装置为固定螺纹的热电偶/热电阻,可将其固定在由内螺纹的插座内,它们之间用垫片起密封作用,安装形式如图2所示。高温高压介质应采用金属平垫,如:退火的紫铜垫片;而低压部分介

8、质,如:油介质,则通常采用钢纸垫进行密封。图2B. 固定装置为可动螺纹的双金属温度计其安装形式如图3所示。其安装插座一般采用带盲管的形式,防止插座螺纹连接紧固不严密,发生泄露。图3C. 热套式热电偶/热电阻的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安装之前应核对保护套管的材质,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并且尽可能使三棱锥面支撑在管道内壁孔上。图4D. 固定装置为法兰的热电偶/热电阻,可将其法兰与固定的保护套管上的法兰用螺栓紧固,他们之间用垫片作密封,安装形式如图5所示。保护套管的材质和长度根据被测介质参数和测温元件插入的深度决定。图5E. 用于测量金属壁温度的测温元件一般有铠装热电偶和专用热电阻两大类,前者用于测量锅炉

9、的汽包壁、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壁(安装形式如图6所示),汽轮机的汽缸内外壁和加热法兰、螺栓以及主蒸汽管壁的温度;后者用于测量汽轮机推力瓦块,大型发电机、电动机的铁心和线圈以及大型转动机械的轴瓦等温度(安装形式如图8所示)。图62) 测温元件的安装要求:A. 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B. 热电偶/热电阻的套管插入有效深度(从管道内壁算起):介质为高温高压主蒸汽,当管道通径等于或小于250mm时,有效深度为70mm;当管道通径大于250mm时,有效深度为100mm;对于管道外径等于或小于500mm的汽、水、油介质,有效深度约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有效深度为300

10、mm。对于烟、风及风粉混合物介质,有效深度为管道外径1/31/2。 图8C. 测温元件应装在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处,避免装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D. 对于承受压力的插入式测温元件,采用螺纹安装方式时,必须严格保证其接合处的密封,因此各接合部分先使用凡尔砂和专用磨具进行研磨擦净,金属垫片和测温元件的丝扣部分应涂擦防锈或防卡涩的材料,以便于拆卸;带固定螺纹的测温元件,在安装时应使用合适的呆扳手,以防安装中损坏六角螺母,紧固时可用管子加长扳手的力臂,但切勿用手锤敲打,以免振坏测温元件。E. 安装在高温高压汽水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垂直,低压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倾斜安装时,其倾斜方向应迎

11、向流体。F. 双金属温度计为就地指示仪表,应装在便于观察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G. 水平装设的热点偶/热电阻,其接线盒的进口线一般应朝下,以防杂物等落入接线盒内。4. 取压装置的安装1) 压力测点位置的选择压力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气体介质,应使气体内的少量凝结液能顺利流回工艺管道,不至于因为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而造成测量误差,取压口应在管道的上半部。对于液体介质,应使液体析出的少量气体能顺利流回工艺管道,不至于因为气体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而导致测量不稳,同时还应防止工艺管道的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应在管道水平以下并与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范围内;对于蒸汽介质,应保持测量管路

12、内有稳定的冷凝液,同时也要防止工艺管道底部的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和仪表,因此应选择水平线以下45度夹角以上位置,如图8所示。图8A 测量低于0.1MPa的测点,其标高应尽量接近测量仪表以减少由于液柱引起的附加误差。B 测量汽轮机润滑油压的测点,应选择在油管路末段压力较低处。C 凝汽器的真空测点应在凝汽器喉部的中心点上摄取。D 煤粉锅炉一次风压的测点,不宜靠近燃烧器,否则将受到炉膛负压的影响而不真实,一般应离燃烧器不小于8米。2) 取压装置的形式A 测量蒸汽、水、油等介质压力的取压装置由取压插座、导压管和取源阀门组成,如图9所示;插座的形式、规格与材质必须符合被测介质的温度、压力及其他特性(如粘

13、度、腐蚀性)的要求,取源阀门的选择应依据设计;一次门前的取压短管应依据设计选择。B 测量含有微量灰尘的气体压力一般采用风压防堵装置(如图10所示,a为在水平管道上垂直安装,b为需接长取压管或在垂直管道上安装),取压装置必须垂直安装,若需接长取压管时,接长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或等于60度,脉冲管一般采用142的无缝钢管,垂直向上引出300后再敷设至仪表。图9 图105. 节流装置和测速装置的安装1) 节流装置的检查、核对A 按照设计核对节流装置的型号、规格、尺寸和安装位号。B 检查节流装置的外观是否光洁、平整。孔板入口侧边缘应为锐角,无卷口,无毛边,无目测可见的任何异常;环室内径应在D1.02

14、D的范围内;孔板方向与环室出口方向一致。喷嘴入口侧边缘应为锐角尖锐。C 将节流件的检查结果做好记录。2) 节流装置上、下游直管段的检A 按设计要求确定上、下游节流件的安装位置。B 参照节流件附近各种阻流件,来决定节流件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C 在邻近节流件上游至少2D(D指被测管道内径)长度范围内,管道内径应为圆筒形。D 在节流件上游至少10D和下游最早至少4D的长度范围内管子内表面应清洁。3) 节流件的安装A 节流件的安装方向:孔板的圆筒形锐边应迎着介质流束方向,喷嘴曲面大口应迎着介质流束方向,如图11所示。图11B 节流件应垂直于管道轴线,其偏差在1范围内。C 节流件应与管道或夹持环同轴。D

15、 在水平或倾斜敷设的管道上安装节流装置时,环室或带环室法栏上的取压孔应迎根据所测介质的性质选取不同的方式:当介质为气体或液体时,取样口方位满足图8的A和B;当介质为蒸汽时,取样口方位应在水平线以上45范围内,如图12所示。E 节流件的安装应在管道冲洗后进行,其安装任务由机务专业负责,但节流件的领取、检查、测量,安装时的方向性检查及节流件前或管道环室的检查测量均由热工专业担任。F 测量蒸汽流量时,取压口至取源阀门之间应装设冷凝罐,两个冷凝罐的液面应处于相同高度,为此垂直管道的下取压管应向上与上取压管标高取齐。G 测量液体流量时,由于管道充满液体,故不必装设冷凝罐,下取压管也不必与上取压管标高取齐,且取压管应从节流件处稍向下倾斜敷设。图12H 测量蒸汽流量时,取压口至取源阀门之间应装设冷凝罐,两个冷凝罐的液面应处于相同高度,为此垂直管道的下取压管应向上与上取压管标高取齐。I 测量液体流量时,由于管道充满液体,故不必装设冷凝罐,下取压管也不必与上取压管标高取齐,且取压管应从节流件处稍向下倾斜敷设。J 测量一次冷风量、一次热风量和二次风量的测量装置现多用插入式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安装示意图如图13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