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5258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昆山市初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测试卷(含标准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质量测试 历史 2018.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有人说,如今的“一带一路”是现代版的丝绸之路。请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点分别是A.新疆 欧洲 B.新疆 西亚C.长安 中亚 D.长安 欧洲2.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保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关注民生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3.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

2、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反映了周朝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B.图中发明对航海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图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D.图被称为17世纪世界“工艺百科全书”4.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秦始皇规定以隶书为全国统一文字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元朝各民族杂居相处、回族的形成 顺治康熙册封西藏佛教首领 A. B. C D.5.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海南岛 B

3、.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6.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A.是一次资产阶级爱国运动 B.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7.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兴起 签定辛丑条约 A. B. C. D.8.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后10年,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

4、迹。”材料中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的主要原因是 的推动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洋务运动的刺激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A. B. C. D.9.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构成要素。据下图判断,该长片记录的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淮海战役的胜利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国民党统治在大陆覆灭10. 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与五四宪法一脉相承的。它们不同于中国历代法律、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宪法的根本之处是A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 B.加强了政治和法制建设C.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D.真正反映了人民的利益11. 英国学者伯里在思想自由史中指

5、出:消散中世纪的黑暗而为最后理性的解放者作预备的理智和社会运动于十二世纪发端于意大利。这场“社会运动”A.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发展 B.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C.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 D.实质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12. 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A.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B.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C.确立了三权分立共和政体 D.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13. 华盛顿、林肯成为美国人民共同尊敬的总统,其共同原因是A.关键时刻拯救了美国 B.坚决维护国家独立C

6、.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 D.武力打击分裂势力14.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A.发展近代工业 B.允许土地买卖C.加强中央集权 D.生活习俗西化15. 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英德美法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3214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说明A.美国是殖民大国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正式形成C.英国是经济大国 D.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6.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地主大都使用

7、农民而不愿意使用机器打谷。原因是“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一也不要”。这种现象反映了A.机器生产不适合俄国农业 B.使用农民的生产效率更高C.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D.农民与地主关系非常密切17. 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的立法咨文中说:“我们知道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B.大兴公共工程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大力整顿银行18. 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小刚同学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记忆二战过程。下图中处该填入的内容是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战役C.索姆河战役 D.珍珠港事件19. 下图

8、是位于英国多佛港的渡轮码头附近的壁画,去年一名工人正在凿掉旗帜上12颗星中的一颗,意寓英国“脱欧”。请问这里的“欧”是指 A.欧洲 B.欧元 C.欧盟 D.欧洲共同体20.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美丽画面震憾全场。其中有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中国民众直接与世界相连,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这一技术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A. B. C. D.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 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反映了唐朝中外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9、22. 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24. 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因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而失败。25. 小沙和小芳两位同学共同商讨精心设计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框架图,如下:26. 法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 我国明朝的抗倭将领 和近代的禁烟英雄 ,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28. 风俗画是两宋时期的一大

10、特色,代表作是张择端的 ;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的 ,是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之一。29.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 ,表示要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1947年美国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

11、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燎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创建的“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有哪些“震撼世界”的重要影响。(2分)31. 晚清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民间投资热潮中,不仅到处闪现着绅商翎顶辉煌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工厂和路矿公司中,他们还充任着主要创办人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