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课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35002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级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级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级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级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课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然而,相当部分学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程度严重的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不少农村家

2、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利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滞后。2、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个性,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可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教师起指导作用,教师的个性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必然会带领出一班具有创造力或创造意识的学生。我校一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活力,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慢慢失去个性,失

3、去个性的教师所带领的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失去了特色。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直接影响着班级里的学生。或许,这也是其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遇到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3、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合力农村小学有5成学生家长长年不在家(主要是外出打工),有7成家长很少过问孩子成长情况,几乎所有家长都没有文化活动指导的意识。社会更是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这样一来,需要家长、社会参与的班级活动没有办法开展,教师的工作很容易变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4、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当今农村,家长大多把考上大学当成孩子唯一的出路。因此,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如何,就成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和老师唯一的评价标准。大环境影响下,不

4、少农村小学把提高升学率当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余时间全被文化课的学习占领,老师无暇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5、经济条件的限制文化应在活动中循序而形,但是农村小学经费紧张,不少班级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在单调乏味中度过。能够开展的活动,项目单调,内容贫乏,覆盖面窄,难以激起学生的热情,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资金、师资及自身局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或者是片空白,或者只是一个低级的雏形,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良好的

5、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健康成长。我们深信,只要各班主任和学生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会构建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班级特色文化,以此为载体的学校教育一定会扎扎实实、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只要各班班主任和学生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一定会构建出

6、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班级文化,以此为载体的班级德育一定会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扎扎实实。所以说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必要的,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二、课题的界定班级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将目前无序的、自然的、显性的班级文化现象,物化为有目标的、有规范的、体现自主性的班级发展的主题思想,带领班级建设进而升华

7、班级发展的主导精神,并形成具有鲜明的班级发展的个性特征,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通过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力求在构建班级物质文化方面追求高品位,在构建班级行为文化方面讲究巧安排,在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方面采用新方法,努力探索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形式和方向。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温馨的家,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健康成长。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在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形成以“

8、特色”为中心,建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班级文化。总之,课题组提出的所谓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关注班级环境、制度、观念、行为的生成,关注学生与班级文化中的生活与成长,关注教师在班级中的工作和职业幸福,关注班级群体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关系。三、理论依据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级社会学将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一

9、门科学。3、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4、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四、研究目标探索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建设“人文班级”、“文明班级”,把我校建

10、成冷水江市一流的具有乡村特色班级文化的农村小学。五、研究的内容1、农村小学特色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研究。2、农村小学特色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研究。3、农村小学特色班级合作文化建设的研究。4、农村小学特色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5、农村小学特色班级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

11、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七、研究措施(一)、优化班级环境,使其富有美感、教育意义1、整体规划好班级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去描绘自己美丽的班级;组织班级或班级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等,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爱护自己的班级;提高学校班级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热爱班级的情感。 2、创设生动活泼的班级环境班风自行设计,体现各自的主题和风格。根据本班的特色活动主题,设置一系列专栏,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开辟图书角,张贴名书名画,甚至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使各班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二)

12、、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增进校园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班级活动中逐渐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集体荣誉感,构建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创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开展 校园文化中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一要靠学校领导决策,构建整体框架,提供适当的条件;二要靠老师的精心安排布置、指导;三要靠学生动脑动手,完善内容。可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

13、位。而在这三者当中,校长是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焦点和核心,必须正确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处理好自己与助手、部门与部门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完善自身形象、选贤任能、公正奖罚等方法和途径,对下属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体贴,积极创造与教师对话、沟通、理解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氛围。该课题是基于我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目的是想证实我们拟定的措施能否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主攻方向,让研究教师都知道我们要做些什么,该如何去做;围绕课题的目标,我们预定达标措施,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科学性;最后,我们要全面审视实验的过程,反馈实验效果,统计分析教师和

14、学生的发展变化,总结研究的成果,运用和推广。八、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2、构建文化阵地:广播站,记者站,校刊等,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1、全面实施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并形成一定的特色和模式。2、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广泛开展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3、搜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容,开发隐性的班级文化,培育班级精神。4、形成课题阶段总结。(三)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6月)1、以班为

15、单位,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编写论文集。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四)成果推广和应用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0月)1、在校内全面推广。 2、进行跟踪调查,修改、完善研究成果。3、在条件成熟时申报上一级课题,进行深化研究。九、组织管理(一)、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钱得龙副组长:余宏伟组 员:李茂芳 刘利华 雷加武(二)、课题研究人员:主持人 :余宏伟研究人员: 各班班主任十、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教育学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年)谌启标,王晞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2007) M.福建教育出版社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 M.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圣水镇五爱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组 2016年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