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4829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课件版式(第三部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思而优教育 服务电话:0760-85330033 网站:,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本讲考点在历年中考中考查频率较高,考查题型多样化,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主题式问答题等。近几年来对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考查比较频繁。本讲应重点关注的图片有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等。备考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分析应用;注意新中国成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政热点相联系;注意土地改革与不同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及近年来时政热点“三农”问

2、题相联系。,考点一 新中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 A.时间:(1) 。 B.历史意义: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国内:开辟了(2) ;中国结束了 (3) , 真正成为(4)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5) 。 B.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新纪元,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独立自主的国家,国家的主人,考点二 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措施:颁布(6)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7) 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第二讲

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本讲考点在历年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主题式问答题等。近几年来重点考查的主要是:“一五”计划的内容及其主要成就、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本讲应重点关注的图片有武汉长江大

4、桥、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代表与工商业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的图片、“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及口号等。备考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分析应用;注意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不同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及近年来时政热点“三农”问题相联系;注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左”倾错误给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的教训与启示。,考点一 “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1)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建设成就:A.工业:a.(2)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b.(3

5、)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c.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d.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e.(4) 形成。 B.交通运输业:a.(5) 建成。 b.(6) 修到“世界屋脊”。 3.历史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7) 迈进。,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二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它是我国(8) 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 以 来(9) 的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真正反映人民利益,考点三 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

6、56年底。 2.措施:A.农业:(10) 。 B.手工业:(11) 。 C.资本主义工商业:(12) 。 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13) 政策。 4.实质:把生产资料(14) 转变为(15) 。 5.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建立起(16) ,从此进入(17) 。,农业合作化(或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或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点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18) ,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19) 。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

7、“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影响: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考点五 “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1976年。 2.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3.最大冤案: (20) 。 4.结束标志:1976年粉碎(21)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开除出党,迫害致死(或刘少奇冤案),江青反革命集团(或“四人帮”),第三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8、制的主要内容。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本讲考点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主题式问答题等。近几年来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作用、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考查比较频繁。本讲应重点关注的图片有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课外图片)、上海浦东开发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邓小平视察珠海等。备考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分析应用;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不同时

9、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及近年来时政热点“三农”问题相联系;注意将新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清朝晚期开放通商口岸进行对比联系;将中国建设道路与革命道路进行对比联系。,考点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 年。 2.背景: A.“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C.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2) 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1978,3.主要内容: 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3) 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

10、出 (4) 。 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5) 。 4.历史意义: A.它是(6) 。 B.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7) 的开端。 C.从此,中国历史进入(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考点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实施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2.主要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考点三 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

11、(9) 和(10)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了(11) 、(12) 、 (13) 和(14) 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 (15) 经济特区。其中(16) 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17) (18) (19) (20) 。,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深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考点四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1.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21) ”。 2.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22) ,提出

12、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1992年邓小平(23)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24) ,并写入党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南方视察讲话,指导思想,第四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讲考点近年来考查频率较高,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主题式问答题等。近几年

13、重点考查的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问题等。本讲应重点关注的图片有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区旗和区徽澳门区旗和区徽汪辜会谈一位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情景等。备考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分析应用;注意民族区域自治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近年来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的时政热点相联系;注意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当前两岸关系的时政热点相联系。,考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1) 。全国已建立起(2)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考点二 “一国两制” 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提出者:(3

14、) 。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4) ,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5) 。,民族区域自治,五,邓小平,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考点三 香港、澳门回归 1.背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回归时间: A.香港回归:(6) 。 B.澳门回归:(7) 。 3.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考点四 海峡两岸交往 1.大陆对台政策 A.新

15、中国成立初: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8) 解放台湾。 C.改革开放后:形成了(9)“ ”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10) ,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11)“ ”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4.1993年,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12)“ ”,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13)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用和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汪辜会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五讲 新中国的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