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4741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五章.(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归因与决策,第一节 归因及其理论,一、什么是归因(attribution)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也就是把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 不同的归因会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具有动机的作用。这种作用产生于归因中所包含的评价成分。归因不仅意味着对外在行为表现的解释和说明,也意味着对行为者的评价。,阿里说:“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我想要自

2、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 “我的良心告诉我,接受这个征兵会使我违背我的宗教信仰。”,人们的心理活动归因。 人们的行为活动归因。归因的主要内容 人们未来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归因与生活,为何归因: 解释的需要 对周围环境作出一致性的理解、解释 控制的需要 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 何时归因 1 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2令人不愉快的负性事件发生时 3 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 生

3、活中的归因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归因 生活中助人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归因 医疗临床上的应用沮丧情绪的克服、抑郁患者的治疗,原因的类型,根据原因来于外部还是内部 根据原因是否具有稳定性 根据原因是否具有控制性,内因,外因,稳定性,易变性,可控性,不可控性,内因:内在原因,即个体自身具有的、导致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品性或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付出的努力等。 外因:外在原因,即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外在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原因的类型,稳定原因:导致行为表现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条件、个体自身的品性和特征,如个体的能

4、力、人格、品质、活动的难易程度等。 非稳定原因:容易发生变化、较不稳定的各种因素、条件及个体自身的品性和特征,如个体的情绪、心境、努力程度、机遇及环境的影响等。 稳定原因和非稳定原因两者和内因和外因两者是互相交叉的,原因的类型,二、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海德(Heider,1958)的归因理论素朴心理学nave psychology 琼斯Jones,1965和戴维斯相应推断理论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 韦纳Weiner,1972成就归因模型achievement attribution model 凯利Kelley,196

5、7 三维理论cube theory,(一)海德的归因理论,理论核心:内因外因是归因中的基本向度。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原因,或者决定于外界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 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 认为人们须要控制周围的环境、预见他人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复杂的多变化的社会中生活。因此人们致力于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朴素心理学,朴素心理学认为,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且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在于对他人的行为或者事件做出原因分析。,二分法:要么归于内因;要么归于外因。,假设你正行驶在拥挤的高速公路上,另一辆车在没有使用转向信息的情况下在你的面前突然转弯,使得你为避免碰撞而紧急刹车,在海

6、德看来我们可以对其行为进行如下的归因,能力 他是一个糟糕的司机 动机 意向 他这么莽撞,肯定是故意的 努力 他太懒,连转向信号都不用,也不看一下后视镜 任务难度 今天的交通确实很糟糕,每个人都不耐烦 运气 或许他的车出了什么问题,归因选择点,倾向(内部)归因,情境(外部)归因,个体的任何行为都是既有外部原因也内部原因的,是内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一特定时刻,总是其中某一原因起主要作用。 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成的,如果人的因素强于环境的因素,就会出现内部归因,如果环境的因素强于个人的因素,就会出现外部归因。,(二)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相应推断:即外显的行为是由

7、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的。 人们在判断一个人的言行的原因时,首先考虑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高压下的人,其言行很难做个人的内在的归因,只有不存在外界压力或者压力小的情况下,个人的言行才被看作是由一定的个人的人格特质、动机、性格的外在表现,才可以做内部归因。 他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动机都同一定的外在行为相互联系的,一定的外在行为和其内在的特征是相互对应的。当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人们就可以从其行为中推断他是个不道德的人。因此从个人的外在行为就可以推断他的动机、人格特制。后者是原因,因此他的归因理论被称为对应推论理论,相应推断的三个基本因素: (1)行为的社会赞许性程度:若行为是

8、社会规范所赞许的,则很难从行为去推断内在的品质. (2)非共同性效应:当一个人做出选择时,我们倾向于去比较两个选择行为之间的不同方面,从而推知选择背后的原因. (3)选择自由性: 当一个选择是自由作出时,则可由此推知其内部品质.,(三)韦纳成就归因模型,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韦纳:归因时的两个维度: 内因外因 稳定不稳定,韦纳的归因模型,在形成期望或预言某人将来的行为时,稳定不稳定向度非常重要 在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内因外因向度更有意义,1972年的归因模型,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能力等 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 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容易、运气好等

9、使人产生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使人感到内疚和无助。 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使人产生愤慨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容易或能力强 会提高以后工作积极性 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好或努力 以后工作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因素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和能力差 会降低其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把失败因素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等 可能提高其今后工作的积极性。,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

10、务的倾向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改进后的归因模型,80年代增加第三个维度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四)凯利的三维理论,1.行为的三种原因:客体(刺激物)、主体(行动者)、情境(环境背景) 2.归因的三种信息: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1)区别性distinctiveness :行为者对其他对象是否同样做出反应,行为者行为是否因对象而异。 是区别性高(因人而异) 不是区别性低(不因人而异),(2)一致性consistency :行为者行为与他人相比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一致 是一致性高(与众相同) 不是一致性低(与众不同) (3)一贯

11、性consensus :行为者行为是否在其他时间、地点、情境下也发生(行为是否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是一贯性高(总是如此) 不是一贯性低(偶尔如此),我们看到某人在看电影时发笑, 在进行归因时,我们需要了解: 这个人是看这个电影才发笑,还是看所有的电影是都发笑,这是 信息; 这个人是在看电影时才发笑,还是在别的场合也爱笑,这是 信息; 是在场看电影的所有人都笑,还是只有这个人笑,这是 信息.,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观察,归因,解释,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凯利归因理论的一个实例,批评,(1)、模型过于理想化,人们通常得不到一致性、一贯性与特异性三种信息;

12、 (2)、模型逻辑含糊不清,过于复杂; (3)、忽略了归因者对特定行为的知识所起的作用 如在听相声时,人们大笑,一般都会被归因于相声说得好,说得逗。,三、归因原则,(一)协变性(covarition)原则 人们倾向于寻找行为结果和行为原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联系 某特定原因在许多情境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伴,特定原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 结论: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的原因,(二)折扣(discounting)原则 凯利: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殊结果的作用时,假如有其他可能的原因也存在的话,这种作用就会被打折扣。,假如一天你的老板站在你的办公桌前赞扬你的工作,说你工作非常出色,并且感到同你合作非常

13、愉快。他这样做时,很多同事都在场,所以老板走后,其他人都向你道贺。余下的时间你感觉都很棒。但是午饭后,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问你是否愿意负责一份额外的困难的工作任务。,扩 大,尽管存在着阻碍某行为出现的因素,但该行为发生,因此增强了该行为发生潜在因素的重要性。,四、归因偏差,(一)认知性偏差 是指由于加工信息资料及认识上的原因导致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 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 显著性与获得性 歪曲的思维方式,(1)基本归因错误 倾向于从行动者的内在属性方面去归因。 夸大行为者个人因素而忽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基本归因错误通常不适用于自我归因。适用于对他人失败行为或中性行为的解释。 案例:家长

14、教训孩子,教师批评学生,领导斥责下属。,案例研究,谁赞成卡斯特罗,你怎么这么慢?,基本归因错误 产生的原因: (1)人们有一种信念,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更易引起注意。,(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 人们作为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往往高估行动者的个人特质因素,倾向于做内部归因 人们作为行动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则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倾向于做外部归因。,例:考试失败的归因,参加赛跑的人 胜利者技术、能力 失败者运气不好 旁观者 胜利者运气好 失败者技术不高、努力不够,原因: 知觉焦点(Perceptual focus) 信息差异(Infor

15、mational differences),案例研究,谁其的作用大?,案例研究,谁其的作用大?,(3)显著性与获得性那些显著的容易获得的信息容易被我们认为是行为的原因。 显著性主要指刺激引起注意的特点。 显著性的影响有助于解释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对于行动者来说,情境是显著的;而对于观察者来说,行动者是显著的。 (4)歪曲的思维方式 对本不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现象也加以拟人化,进行社会性归因。对生活中偶然的巧合进行必然的因果解释。 乌鸦叫倒霉,喜鹊叫好兆头 做梦、眼跳,泛化 综合标定 过滤 极化思维 自责 个人化 看透他人心思 控制错觉 情绪性推理,(二)动机性偏差 动机性偏差由于某种特殊动

16、机或需要而在解释行为原因时出现的偏差。目的是为了维护自我的价值。 (1)自我服务把成功归结为是内在的原因,而把失败完全归结为外在原因。 (2)自我设阻自己设立一个阻碍,万一失败了,就把失败归结为这个阻碍所造成的,从而避免了从内部归因。 (3)社会比较,自我服务偏见 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运气),瞧!我棒吧!,“我很优秀,你只是运气好”,(三)性别偏差 (1)女性认为自己的成功必然伴随消极的结果,从而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极大的焦虑。 (2)原因害怕被社会拒绝,担心自己不正常和失去女性形象,害怕家庭婚姻不幸福。 (3)女性的心理倾向受“重要男性”的直接影响。,文化与归因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做出性格归因;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做出情景归因。 中国学生更可能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人;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