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4333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课件2.(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 名著导读,小说部分,课程特点,所选篇目并不全是公认的经典名篇,也选了一些并不广为人知但很有特色的作品,体现了编选者独到的眼光。 既是作品赏析,也是个案研究。 没有面面俱到的分析,只对如何理解作品作了一些启发,给读者主动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学习方法,把学习、欣赏的态度和研究、审视的态度结合起来。 把对阅读提示的理解与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挖掘结合起来。 把对作品本文的理解与广泛占有资料、把作品放到各种联系中观照结合起来。 尝试寻找理解作品的新的视角和入口。,在酒楼上,一、主人公:“我” 吕纬甫 (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二、吕纬甫所讲的两个故事分析 1、给小弟迁葬 2、给船家女儿送剪绒

2、花 两件小事的意义:怀旧的情绪和伤感的情调;落寞情怀中仅存的一点暖意和希望。,三、吕纬甫的形象: 一个在辛亥革命时期充满革命热情,现在却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 吕纬甫形象的意义:反映了“五四”高潮以后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思想状态;表现了他们在“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之间摇摆的生存困境。,关于我和吕纬甫的关系: 1、“我”和吕纬甫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代表了对人生道路的不同的选择。我对吕纬甫持批判的态度。 2、“我”和吕纬甫代表了同一个主体的互相矛盾的两个侧面。吕纬甫和“我”同属一个主体,但表现了我的认识的深化和思想的成熟。 3、“我”和吕纬甫是两个主体,但吕纬甫体现了我可能的“未来”,促使

3、我警惕。 4、吕纬甫:回归 、普通人、 人情味、 妥协 “我”:追寻、 客子、 漂泊感、 坚持,对老梅的描写:象征着希望,也象征着不向严酷环境屈服的反抗精神。 仔细体会作者对词语和意象的选择:老梅、倒塌的亭子,愤怒而且傲慢。 艺术特色:通过老友邂逅这一事件和酒楼这一特定的场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表现世事人情的巨大变化。 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离去归来离去,铸剑,一、写作背景:三一八惨案后七个月,即1926年10月。 二、关于故事新编 “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三、铸剑 1、题目的含义 把原来故事题目“眉间尺”改作“铸剑”是为了凸显“剑”的形象,突出“剑”之铸成的过程,突出复仇精神的完成过程。

4、,2、宴之敖者的形象: “黑色家族”的成员,都深刻的体现着鲁迅的主体精神:彻底的不妥协地反传统、进行革命的复仇,为国民打造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反传统的全新的精神世界。 这群黑色族人对旧社会、旧势力的叛逆性极强,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出路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冷静的思考,他们睥睨世俗,敢于向一切恶势力挑战,复仇精神绝决而勇猛,不及后果,有着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与反叛。他们都是孤独的复仇者。,3、怎样理解复仇完成后的情节: 小说“复仇” 主题鲁迅式的开掘与展开,却是在复仇完成以后开始的:“以后” 才是鲁迅思维的真正起点(与补天中的女娲、射日中的后羿、理水中的夏禹功业完成“以后” 以及野草中的“死后” 等等

5、有类似之处)。当复仇者与被复仇者同归于尽,尸骨变得难解难分,大复仇最后变成大出丧,黑的人与眉间尺不但身首异处,连仅余的头颅也要与敌人的头并置,被公开展览(表演)。而群众(鲁迅说他们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则把大出丧变成狂欢节。小说结束时,当百姓看王后、王妃,她们也看百姓,看客们自己表演起来时,复仇与被复仇者,连同复仇本身,也就同时被遗忘与遗弃,复仇的崇高、神圣与诗意,终被消解为无。尽管鲁迅从感情上无疑倾心于复仇,但他仍以犀利的怀疑的眼光,将复仇面对愚昧的群众(看客)必然的失败、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看:任何时候他都要正视真相,不肯自欺欺人。,本篇小说显然存在着两个调子:悲壮的与嘲讽的,崇高的与

6、荒谬的。在小说前三节,后者仅作为一种时隐时现的不和谐的旋律,存在于悲壮而崇高的复仇之歌中(如第二节群众争看国王出巡的场面);到小说第四节,嘲讽、荒谬就上升为主调,直到最后占据着整个画面,象征着愚昧的看客他们(永远是复数存在)才是唯一的、永远的“胜利者” 。,20年代小说主要流派概述:,一、文学研究会 1、定义:成立于1921年1月,是一个具有相近文学主张的作家的总称。他们主张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疾,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 创作方法: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

7、重中流露出深沉、峻切的情怀。,2、问题小说 名词解释: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外来影响: (1)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斯 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2)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3)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3、主要作家: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4、问题小说的特点: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追求哲理色彩;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留下思考余地。但也有些作家试图寻找答案,以“爱”和“美”来弥合缺陷,净化人生。缺点:社会功利的倾斜使之不可避

8、免地带有观念化、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了,不深刻,不丰满,削弱了其审美价值。,二、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是1923年在鲁迅小说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流派。是写实派作家在坚持为人生的文学观念的前提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逐渐走向成熟的归趋。这些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沪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的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出鲜明的时代色彩,从整体上呈现比较自觉的民族化追求。 许杰惨雾鲁彦菊英的出嫁废名 台静农等,三、创造社(前期)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9、,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属于抒情浪漫小说。主要作家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等。 创作方法:主张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心理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情绪小说”“情调小说”具有诗化、散文化倾向。以浪漫主义手法为主,有时采用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废名及其小说,文化背景:生于湖北黄梅(六祖惠能出家的地方),受禅宗影响较大。,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据他写于1926年6月10日的日记,有这样的一段: “从昨日起,

10、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个名,就叫做废名。我在这四年以内,真是蜕了不少的壳,最近一年尤其蜕得古怪,就把昨天当个纪念日子罢。”,1901年11月9日生在湖北黄梅,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 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 1925年10月,废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

11、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协常委。 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废名小说的文体特征: 两个阶段:诗化/散文化 诗

12、化阶段的主要艺术风格: 1、将古典诗歌美学的意境营造引入小说文体结构中;有唐人绝句的意蕴。 2、着力营造诗与禅相结合的境界,赋予自然以深远空灵的禅味。 3、文字简练,意象繁密而跳跃,语言含蓄富于暗示。“留白” 4、善于将古典诗词巧妙地嵌入文中,恰到好处而不露痕迹。,废名文体的转变: 文体经历了从“诗化”到“散文化”的转变,早期被称为“诗化”阶段,如他的桥竹林的故事菱荡,后期被称为“散文化”阶段,代表作品是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前期作品以空灵静寂为主,后期则转向自由洒脱,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纺纸记楔子:语言虽晦涩,但有风行水上、起落无痕的匠心。以隐蔽曲折的手法表达离经叛道的志趣和

13、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个性,讽刺手法荒诞奇特,语言朴讷流畅,联想奇僻丰富。 菱荡:充满诗情画意,主要写“情境”,几乎没有故事,语言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简洁而洗练。作品犹如一曲诗意盎然的牧童短笛,一首恬静和谐的唐人绝句。 桥:侧重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的情绪体验,由43个独立成章的山水小品连缀而成,几乎每一章节都营造了某种“美化的境界”,表达了某些“诗意和内蕴”。这些章节连贯一气,共同构成一种镜花水月般令人神往、令人忧伤的如烟似梦的境界。,莫须有先生传:作品诗意淡出,没有了早期作品中超尘脱俗般的单纯美,有的是作者逢人遇事的感慨和絮语,平凡百姓的庸常现实。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腔愤懑和对世事、人性的理性思考

14、,也充满了具有玄学意味的“理趣”和“禅趣”。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不再有意表现“理趣”、“禅趣”,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实。在对丑恶现实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愤懑和对理想的向往。有时用佛学阐释人生哲理,令人难辨真味;有时以诙谐文笔状写人生苦况,又令人回味无穷。,茅盾创作: 蚀三部曲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 当时评价:“茅盾先生以很流畅的笔调很自然很忠实地将这个非常的时代描写出来了。” “茅盾的动摇和追求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他对于时代的转变,和混在这变动中的一般人的生活,是看得很明白,所以他能够写得这样深切动人。”,子夜,茅盾小说的特点:茅盾的小说具有史诗性的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

15、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1) 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 (2) 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3) 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有关。,第一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雄健而又精细,注重声光色新的变幻,富于节奏感。 使用矫健有力的动词变不能动的东西为动的东西,如建筑物会扑,电杆会打,吼声会冲。 精细的语言,往往同作者善于使用形容性的词语有关。作者采用了长短句并用的手

16、法,巧妙地把雄健与精细的语言特点统一起来。,第一章的作用: 1、对揭示主题的作用:在全书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这个人物本身与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的出现却对以后矛盾冲突的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于点明时代的特点,通过吴老太爷的出走,侧面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实期农村革命风暴的到来;通过吴老太爷的暴卒,象征着朽的封建势力尘封的“古老僵尸”进入现代的大都会就“风化”了。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象征。,2、结构上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小说主人公吴荪甫的生活环境、外貌、性格以及社会关系。,边城,创作主张: 1、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 2、讽刺城市文明下的生命力萎缩,人性的扭曲。 3、原始生存状态与现代文明冲突的冲突和悲剧。,作品特色: 1、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文学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 2、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