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冷却器 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3820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油冷却器 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煤油冷却器 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煤油冷却器 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煤油冷却器 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煤油冷却器 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油冷却器 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油冷却器 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 西 学 院Hexi University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 目: 煤油冷却器设计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 号: 2014210033 姓 名: 张冠雄 指导教师: 王兴鹏 2016年11月21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 25000 吨/年操作周期 7200 小时/年2.操作条件煤油入口温度 120 ,出口温度 40 冷却介质 自来水 ,入口温度 20 ,出口温度 40 允许压降 105Pa 冷却水温度 20 饱和水蒸汽压力 0.25Mpa(表压) 3.设备型式 列管式换热器 4.

2、厂址 上海(压力:1atm ) 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换热器的工艺计算3.换热器的主要尺寸设计4.辅助设备选型5.设计结果汇总6.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7.设计评述目 录1概述11.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1.2列管式换热器及其分类11.3换热器的设计要求31.4符号说明32确定设计方案42.1设计任务42.2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42.3管壳程的选择52.4流体流速的选择53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63.1管程结构63.2 壳程结构74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84.1计算步骤84.2计算传热系数94.3计算传热面积105工艺结构尺寸的

3、计算105.1管径和管内流速105.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10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10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115.5壳体内径115.6折流板115.7接管116换热器核算126.1热量核算126.2面积核算136.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37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158其他部件的选择159设计评价17参考文献17致 谢18附图III煤油冷却器设计作者:张冠雄摘要:换热器在许多行业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化工、石油、等行业中。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年处理25000吨煤油的煤油冷却器,采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过程包括方案确定、换热器结构选择、主要换热设计计算并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

4、装配图。通过热量核算,压力降的核算以及面积裕度的求解,该换热器能够完成设计任务。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 折流板 法兰 管板 煤油 水1 概述1.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步尝试,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设计的初步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科学作风。课程设

5、计是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的有益实践。在设计中需要学生作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阅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和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应该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索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当缺乏必要数据时,尚需通过实验测定或到生产现场实际查定。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靠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的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

6、的有效措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设计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地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1.2 列管式换热器及其分类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接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管壳的接管进入,从壳体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之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由以下几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

7、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了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一般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浮头式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

8、式换热器。其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程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块板上,每根管子节课自由伸缩,从而解决热补偿问题。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更换困难,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填料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1.

9、3 换热器的设计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结构安全可靠;便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经济上合理。1.4 符号说明英语字母:希腊字母:A流通面积,m2对流传热系数,W/(m2)b厚度,m相邻板间间距,mcp定压比热容,kJ/(kg)有限差值d管径,m导热系数,W/(m2)D换热器壳径,m摩擦系数f摩擦因数pasf温度校正系数密度,kg/m3F系数校正系数g重力加速度,m/s2h挡板间距,mK长

10、度,mL长度,mn指数下标:n管数c冷流体n程数e当量N程数h热流体Nu努赛尔特数i管内P压强,pam平均P因数o管外pr普兰特数t温度差q热通量,Wm2w壁面Q传热速率,Ws污垢r半径,ms饱和r汽化热,kJkgR热阻,m2WR因数Re雷诺数S面积,m2t冷流体温度,t管心距,mT热流体温度,u流速,m/sw质量流量,kgs2 确定设计方案2.1 设计任务年处理25000吨煤油的没有冷却器 煤油:入口温度120 ,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 20 ,出口温度:40允许压降: 105Pa每年按7200小时计算,每天24h连续运行2.2 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由于煤油和自来水两流

11、体定性温度差等于50,根据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的优缺点,故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3 管壳程的选择宜于通入管内空间的流体不清洁的流体。因为在管内空间得到较高的流速并不困难,而流速高,悬浮物不易沉积,且管内空间也便于清洗。流量小的流体。因为管内空间的流动截面往往比管外空间截面小,流体易于获得必要的理想流速,而且也便于做成多程流动。有压力的流体。因为管子承受能力强,而且还简化了壳体密封的要求。腐蚀性能强的流体。因为只有管子及管箱才需用耐腐蚀性材料。而壳体及管外空间的所有零件均可用普通材料制造,所以价格可以降低。此外,在管内空间装设保护用的衬里或覆盖层也比较方便,并且容易检查。与外界温差大

12、的流体。因为可以减少热量逸散。宜于通入管间空间的流体当两流体温度差较大时,值大的流体走管间,这样可以减少管壁与壳壁间的温度差,因而也减少了管束与壳体间的相对伸长,故温差应力可以降低。若两流体传热性能相差较大,值小的流体走管间。此时可以用翅片管来平衡传热面两侧的给热条件,使之相互接近。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本次设计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2.4 流体流速的选择提高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加,所需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用降低。但是流速增加,流动阻力将相应加大,使操作费用增加。所以适宜的流速应通过经

13、济核算确定。此外,流速还应使换热器管长或管程适当。因为一方面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标准。另一方面管程增加,将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平均温差较单程管时减小,降低传热效果。因此,选用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0.5 m/s。3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3.1 管程结构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管子与管板连接方法有两种:胀接与焊接。在高温高压时也常采用胀焊结合的方法。胀接是利用胀管器使管端发生塑性变形,管板孔产生弹性变形。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收缩,管板与管子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从而达到密封和牢固连接的目的。对于高温高压流体,多采用焊接法。焊接法比胀管法有更大的优越性:管板孔加工要求低,加工简便;焊接强度高,在高温高压下仍能保持连接的紧密性等。当流体压力高、渗透性强,或一侧有腐蚀性介质时,要求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处绝对不漏,可用账焊结合的方法。本次设计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采用焊接。管子的排列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居多: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式。每程内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间为了便于安装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本次设计选用252.5的碳钢管,管子排列为正三角形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