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2595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含标准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岩市2011年中考适应性练习历史(三)(开卷考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出后填涂到答题卡上)1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A尧时期 B禹时期 C黄帝时期 D舜时期2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促进农业发展 B代表人民的利益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符合统治者的需要3下列宗教与西游记中的“唐僧”有关的是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出自抗倭英雄A郑成功B戚继光C林则徐D邓世昌5闽西最早的行政建制是A龙岩

2、市B汀州府C漳平县D新罗县6历史上与郑和一起出使西洋的闽西籍著名航海家是A丘逢甲 B文天祥 C上官周 D王景弘7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8新疆行省建立是在A1884年B1875年C1883年D1876年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01923年9月,龙岩奇山书社出版的革命刊物是A岩声 B新青年 C革命 D前进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七七事变爆发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双十协定签订12下列暴动被誉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的是A平和暴动 B后田暴动 C金砂暴动 D蛟洋暴动 13各个年代的姓

3、名都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小敏的爸爸叫蒋建国,他最有可能出生在A新中国成立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抗战胜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指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十五大15下列人类文明成果出自两河流域的是A金字塔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D汉谟拉比法典16一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17同学们喜欢的NBA球星中有许多是黑人,历史上与非洲黑奴大批来到北美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 D新航路开辟18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这场战

4、役是A莫斯科战役 B柏林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19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下列图标代表欧盟的是 A B C D20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牛顿二、改错题(每小题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处错误,请把错误内容和正确答案书写到答题卡的指定区域)21从隋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22三大战役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平津战役。231933年毛泽东深入上杭县才溪乡进行调查,写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一文。24九年制义务教育属于小学教育。25斯大林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三、辨析题(共5分。请把错误内容和辨析

5、理由书写到答题卡的指定区域)261860年,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福州销售,清政府官员决定收取英商5%的税款。以上表述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四、材料题(27小题12分,28小题13分,共25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约北宋初年,福建就从越南引进生长期短、生长力强、稻穗长的水稻新品种。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斛该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受到农民欢迎。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三凤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水稻新品种”的名称是什么?(3分)

6、材料二中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东方魔稻”,他是谁?(3分)(2)材料三反映了凤阳县粮食产量呈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这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改革中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请举一例。(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引入佛教、汉字、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2008年5月8日,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材料二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

7、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日本借鉴隋唐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是什么?(3分)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3分)(2)从材料二中,你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什么?(3分,不得全文照抄。)(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日本促进社会发展上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4分)五、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9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成果的盛会。某班要举办一场“世博盛会、永久回味”的知识竞答活动,请你一同参与。【思想篇】右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8、,它是以汉字 “人”为核心创意的。春秋时期,提出“仁”, 主张“爱人”的大教育家是 (2分)14世纪前后,欧洲兴起了一场以“人”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 (2分)【科技篇】1851年英国能举办首届世界工业品展览会并出尽风头,其依靠的主要优势是什么?(2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的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它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这里“现代科技的核心”指的是什么?(2分)【发展篇】2010年上海世博盛会成功举办意义和作用影响巨大,请写出你感受最深刻的一点?(2分)30“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九对这一关系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要探究的问题

9、,请你帮他们完成。步骤一:走近美国历史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家分裂危机,最终是怎样解决的?(2分)步骤二:探究中美关系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他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请问,“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什么?(2分)步骤三:展望中美未来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长期、健康和稳定的中美关系?(4分)龙岩市2011年中考适应性练习历史(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10、CBBDDC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AADCACBD二、改错题(每小题分,共10分)21.错误:隋朝 正确:唐朝 22.错误:平津战役 正确:辽沈战役23.错误:古田会议决议 正确:才溪乡调查 24.错误:小学教育 正确:基础教育 25.错误:斯大林 正确:列宁 三、辨析题(共5分)26(1)错误:清政府官员决定收取英商5%的税款。(2分) 理由: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或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3分)四、材料题(27小题12分,28小题13分,共25分)27(1)占城稻。(3分)袁

11、隆平。(3分)(2)上升(增长)。(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3)注意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8.(1)大化改新。(3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分)(2)教育是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教育)。(3分)(3)善于学习外国长处;重视科技发展、勇于改革创新;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4分)五、综合题(每小题各10分,共20分)29【思想篇】孔子。(2分) 文艺复兴。(2分)【科技篇】它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世界强国。(2分)电子计算机的使用。(2分)

12、【发展篇】答案提示: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保等各方面回答,如: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或知名度,促进了科技和经济发展,增进了友好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30步骤一: 独立宣言的发表。(1分) 通过南北战争(美国内战)。(2分)步骤二: 辛丑条约。(1分) 中美关系开始的改善,由对立转为对话。(2分)步骤三:双方应坚持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为指导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增进战略互信;不搞霸权主义,共同促进发展,维护世界和平。(4分,答2点即可得3分。若只从中国或美国单方面回答得2分。)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