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31764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29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美 自由贸易协定为例 姓名:徐弘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王传丽 20070401 摘 要 1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 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 摘 要 劳工权利保护以 1802 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标志开始走 上法制化道路。1919 年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劳工 保护立法的国际化。劳工权利保护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伴生而发展的, 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劳工保护立法在国家和国际层 面都建立了较成熟和完善的权利及监督救济体系。二战后,世界经济 形势发生巨大

2、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使世界各国贸易、投资等联系越来越紧密,竞争也越发激烈,同时一 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很容易通过广泛的国际贸易网络传递到其他国 家。劳工保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劳工保护 状况,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合理性及其与“公平”贸易的关系开展了激 烈的争论,就是否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促进公平竞争和 劳工权利保护争执不下。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及其附属协定北美劳 工合作协定 的通过为这场争论打开了一个缺口。 本文旨在通过对 北 美劳工合作协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揭示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 的情形下,劳工权利保护的状况及协定各方的得失,并着重分析

3、对发 展中国家的利益影响。文章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 最终目的和国际劳工问题的最终出路的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与劳工 标准挂钩的模型设想,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将来在相关谈判中采 取适当的立场和策略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本文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国别比较,理论与实践,共性和特性, 利益分析等研究方法。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国际贸易与劳 工标准挂钩的国际争论” ,着重运用历史分析法,阐述了国际贸易与劳 工标准挂钩争论的背景和原因,在比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观点的基础 上,提出双方在通过两者挂钩加强劳工权利保护与合作上的共同点, 并指出现阶段国际社会在区域、双边、国内和民间层面出现的挂

4、钩实 践。 第二部分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中的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 , 从北美劳工合作协定(NAALC)的产生和主要内容出发,重点论述了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 2 NAALC 在劳工权利保护和促进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上的积极作用, 同 时也指出了 NAALC 合作机制及权利救济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利 益分析探求 NAFTA/NAALC 这种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模式背后隐含 的利益追求。 第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抉择” ,承接上文分析得出的结论,着重 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以 NAFTA/ NAALC 模式为基础,为发展中国

5、 家应对将来在贸易协定谈判中可能涉及的劳工问题提出了一个模型设 想。并在总结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基 本态度和对策。 关键词 贸易协定 国际劳工标准 北美劳工合作协定 序 言 1 序序 言言 自从 2004 年开始参与王传丽教授组织的国际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课题 研究,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专业阅读在很大方面都与这个课题有关,因 此,这也成了我最终的毕业论文选题。 该课题的提出是以全球贸易与劳工问题的大讨论为背景,WTO 中社会条款问 题的提出是这场讨论的导火线。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就劳工标准高低可能对国家的 劳动成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造成的影响进行

6、了激烈的争 论。很多国际组织也参与到这场讨论中,包括专门处理劳工标准问题的国际劳工 组织(ILO) ,联合国(UN) ,西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 ,欧洲联盟(EU) ,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及一些民间组织等。其中有的着重讨论国际贸易和竞 争力与劳工标准及劳工成本的关系,有的则主要从跨国公司的自律性生产守则出 发。国内学者目前也较多的从这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如谭深,刘开明主 编的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一书是国内最早最全面介绍跨国公司生 产守则的专著;劳动法领域的著名学者常凯教授等则主要从宏观上讨论贸易与劳 工标准的关系。但对于国际社会已经出现的贸易协定中纳入劳工标准的

7、情况目前 还鲜有人问津。 鉴于中国劳动力优势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在非关税措施方面 遭遇的困境,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能导致的对劳动力优 势的重新定位,该课题对我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之分协议北美劳工合作协议为例,侧重分析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能否接受 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协定模式;以及如果可以接受,那么采纳何种模式为 佳,希望对我国在该问题上的政策研究有所裨益。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曾获得多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论文 作为研究生期间我对劳工问题的最后研究成果,其中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 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

8、位论文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若干法律问题 2 第一部分 “关于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国际争 论” 早在 19 世纪中叶, 欧洲就有人提出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的关系问题。 ILO在 1919 年成立,是工人权益与贸易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ILO 成立是 100 年来对 国际竞争力与劳工条件关心的一个结果。 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国际贸易与劳工 标准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而且影响范围和争论的激烈程度都远远超过 19 世纪。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争论 (一)国际劳工标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国际劳工标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国际社会对于纳入国际贸易协定的社会条款 有不同提法,有的称

9、为“核心劳 工标准” ,如 OECD1996 年出版的一份题为贸易,就业和劳工标准:关于国际贸 易与核心劳工权利的研究 ( “Trade, Employment, and Labour Standards: A Study of Core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的报告。发展中国家也大多持这种观 点。有的则称为“国际公认的劳工标准”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多持此种观点。 还有的称其为 “公平劳工标准” , 如美国 1953 及 1978 年两次向 GATT 提出的建议。 但对于何为“核心劳工标准” ,哪些是“国际公认的劳工标准”以及“公

10、平”的 判断标准,国际社会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就以核心劳工标准为例,核心劳工标准 的概念,最早是在 1995 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出。 此概念的出现引 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但对于何为核心劳工标准,不同国家、国际组织有不 “工人的待遇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最早是在 19 世纪中叶由欧洲提出来的,当时工人的待遇条件在所有欧洲国 家的产业中均很差。欧洲劳工法的改革者反对以下的观点:采用禁止童工或缩短工作小时的法律将导致相对 于其他低标准的国家有竞争优势,结果是促使采取建立共同的劳工标准条约,希望得到欧洲工业化国家的批 准,以及建立国际组织监督条约”参见:陈建国 WTO 新议题与多边贸易体制 ,

11、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25 页。 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于 1919 年,总部设在日内瓦。ILO 是凡尔赛条约创建的主要机构中仅存的一个。 二战结束后,国际劳工组织于 1946 年与新成立的联合国订立协议,成为联合国第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劳动与 社会事务。 陈建国: WTO 的新议题与多边贸易体制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27 页; “社会条款”又称“蓝色条款” ,是指在贸易、投资协定中参照国际公认标准,纳入保护劳工权利的条款, 并对达不到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 1953 年美国就曾非正式提出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列入不公平劳动措施条款。1978 年更明确提

12、出要在 GATT 中建立一套国际公平劳工标准制度(International Fair Labour Standards, IFLS) 。 出席该会议的国家和政府首脑通过了一些义务承诺和一项行动纲领 ,其中提到了“工人的基本权利” , 并列举了四项权利内容:禁止强迫劳动和童工;结社自由;自由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谈判;同工同酬以及消 除就业歧视参见 ILO 1998 年关于工作中基本权利和原则宣言及其后续措施 ,导言, http:/www.oit.org/dyn/declaris/DECLARATIONWEB.DOWNLOAD_BLOB?Var_DocumentID=4; 第一部分 “关于国际贸易

13、与劳工标准挂钩的国际争论 3 同的认识。国际劳工大会在 1998 年 6 月 18 日通过的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 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及其后续措施 中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自由结社和集 体谈判权,废除强迫劳动,禁止就业歧视及禁止使用童工。这些标准集中反映在 8 个“基本劳工公约” 中。很多国际组织都支持这种观点,如 OECD,WTO。而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则认为还应包括工资、工时、劳动安全与卫生等最低劳动 条件标准。鉴于上述几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共识,笔者认为采用其上位 概念“国际劳工标准”比较妥当,因此本文采用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关系问 题的提法。 国际劳工标准,又称国际劳工立

14、法,学界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划分为广 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说认为国际劳工标准即国际劳工组织以劳工公约和建议 书形式制定的最低劳工待遇标准。 广义说则认为除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公约、建 议书外,还包括其他达成协议的关于劳动关系或与劳动相关的其他关系的原则、 规则。 概括而言,即调整工作条件和劳动关系的一切准则和规则。 笔者认为虽 然国际劳工组织在制定和推广国际劳工立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联合国有 关机构和一些人权组织,区域组织等也对国际劳工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 部分规则甚至引起了较广泛的影响,因此本文拟采广义说。 (二)问题的由来 (二)问题的由来 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的重新提出并

15、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加深使经济全球化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依然是世界的基本 矛盾。 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广大的财富直接创造者也享受全球化的成 下文均简称宣言及其后续措施 ; ILO 中没有“核心劳工标准”的概念,而是称为“基本劳工权利” ,但国际社会列举核心劳工标准的内容时 一般都将这四项饱含在内。这四项原则集中反映在 8 个“基本劳工公约”中,分别是 1948 年结社自由与保 护组织权公约 (第 87 号公约) ,1949 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 (第 98 号公约) ,

16、1973 年最低就业年 龄公约 (第 138 号公约) ,1999 年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 (第 182 号公约) ,1930 年强迫劳动公约 (第 29 号公约) ,1957 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 (第 105 号公约) ,1958 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 (第 111 号公约) 以及 1951 年同工同酬公约 (第 100 号公约) ;http:/www.ilo.org/. OECD 的秘书处将以下标准视为核心标准: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禁止强迫劳动,禁止就业歧视和禁止 剥削性使用童工Steve Charnovitz,“Book Review: Trade, Employment and Labor Standards: The OECD Study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rade and Labor Standards 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