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1681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综述(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 建设项目技术方案,项目技术指导组 2011.03.01,一、项目背景 二、建设原则与目标 三、项目技术方案 四、机构设置及运行条件,报告内容,社会背景,项目背景,项目背景,一、项目背景 二、建设原则与目标 三、项目技术方案 四、机构设置及运行条件,报告内容,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建设原则,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技术成熟,互联互通,保障安全,注重实用,建设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开放架构设计,互联互通,易于扩展,信息及系统安全是远程医学重要保障,必须方便实用、

2、安全可靠,建设 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和以部属(管)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 实现 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与远程预约等功能,建设总目标,促进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 加强 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 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缓解 群众看病难题,建设总目标,建设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高端远程会诊系统,整合已有远程会诊系统,与应急指挥视频平台互联,建设具体目标,制定关于远程会诊管理规章制度,1建设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目标,中西部省(区、市)依托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立远程会诊中心,部署相应的软

3、硬件设备,建设远程医学专用网络,选聘相关专家建立省级医院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2建设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目标,依托部属(管)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会诊设备和应用软件,建设远程医学专用网络,建立部级医院专家资源库,为中西部地区的医院提供高端远程会诊服务和技术帮带,3扩展、整合已有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目标,已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的省(区、市),应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加强现有远程会诊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省级远程会诊平台,共同为市(县)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4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互联,建设具体目标,鼓励远程会诊系统与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互通

4、,满足在应急状态下把医院救援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的需要,实现视频指挥调度和专家紧急会商,5制定关于远程会诊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具体目标,通过项目实施,研究提出有关远程会诊各方权利义务分担、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长效运行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2011年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中西部省(区、市)卫生厅(局)各选择1家本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与5家省内偏远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卫生部指定12家部属(管)综合医院,对口支援西部12个省(区、市),分别与1家省会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家地市级综合医院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2011年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完成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和

5、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包括相关软、硬件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建立基本专家资料库,网络连通、应用开展等。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应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的远程诊断功能;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除要实现基层远程会诊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外,还应实现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病理诊断等高端远程会诊服务,一、项目背景 二、建设原则与目标 三、项目技术方案 四、机构设置及运行条件,报告内容,(一)远程会诊系统架构,1基层远程会诊系统(架构),(一)远程会诊系统架构,1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功能),(一)远程会诊系统架构,2高端远程会诊系统(架构),(一)远程会诊系统架构

6、,2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功能),1. 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 2. 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 3. 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 4. 远程监护子系统 5. 视频会议子系统 6. 远程教育子系统 7. 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 8. 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1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1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交互式远程会诊。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之间实现实时交互;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针对危重症患者,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能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

7、、动态的诊断依据,1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离线式远程会诊。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不必实时在线;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择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1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常规功能),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影像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 胶片资料: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 3.0影像文件 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2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 3.0接

8、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 3.0影像 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监护,2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2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远程会诊系统应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卫生部已经颁布的有关电子病历的标准规范,导出患者病历信息,远程会诊系统支持针对导出信息的导入、传输、存储和阅读,远程影像诊断。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

9、理、关键位置标注、保存等,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静态和动态图像的实时交互式操作。支持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3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远程心电诊断。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3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远程病理诊断。采用病理切片数字化扫描技术,将病理切片转换成由完整数字图像组成的虚拟数字切片。支持对虚拟数字切片进行缩放操

10、作,支持对关键位置的标记、保存,支持病理图文报告的书写、发布,3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基层医院的危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监护服务。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病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与病人床边的视频会议结合,实现专家与申请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式交流,4远程监护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支持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支持远程控制异地摄像头,实时调整观察视角;与移动式会诊终端结合,使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5视频会议子系统,(二)远程

11、会诊系统设计,采用基于IP网络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图像分辨率1280720P。 帧速率 30帧/秒 支持标准的H.239双流 最好与应急指挥视频系统技术体制相同,5视频会议子系统(基本指标),(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 支持远程手术观摩、远程护理示教 支持课件点播服务,6远程教育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学图书情报资源,为其查阅医学文献提供便利 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与下级医院共享,7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8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上级医院出院病人

12、信息能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 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1通信网络(会诊专网),(三)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支撑是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必要条件。因此,各部属、省级、地市级医院在建设远程会诊专用网络时需要考虑网络带宽、稳定性以及网络运营商的选择等问题,1通信网络(会诊专网),(三)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基于公网的专用网络,带宽不低于独享10M(建议使用数字专线),需要至少2个公网固定IP地址。建议有远程会诊协作关系的双方医院尽量选择同一网络运营商,保证网络稳定性,(三

13、)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基层医院(申请医院):县级医院建设基于公网的独享4M专用网络(建议使用数字专线),需要1个公网固定IP地址,同时建议与归属的省级医院选择同一网络运营商,并要求该运营商提供QoS,保证网络稳定性,1通信网络(会诊专网),2数据中心,(三)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2数据中心,(三)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构建数据中心涉及服务器和存储的配备以及运行环境建设,建设时鼓励利用

14、已建区域卫生平台的相关资源(场地、网络及存储设备等),避免资源浪费。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远程会诊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及容灾体系,一、项目背景 二、建设原则与目标 三、项目技术方案 四、机构设置及运行条件,报告内容,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 对各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进行业务指导 承担远程医疗教育培训任务,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 向中央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提出会诊申请 对省内远程医疗会诊站进行业务指导 承担本省远程医疗教育培训任务,直接为伤病员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 向上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提出远程医疗会诊申请 接受远程医疗教育,机构设置及职责,基层远程会诊站点,省级远程会诊中心,部级

15、远程会诊中心,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 不少于1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 有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独立场地 有远程会诊专家库的维护机制,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有不少于1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 有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独立场地 有远程会诊专家库的维护机制,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不少于1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 有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独立场地 能满足远程会诊要求的运行条件,人员配备及场地,基层远程会诊站点,省级远程会诊中心,部级远程会诊中心,远程会诊室装修的总体原则是: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协调舒适、采用亚光材质、减小光线干扰。墙面:宜采用米黄、浅灰等中性色调,有条件的单位可适当使用吸音材料;地板:应采用浅色亚光地板;天花板:应采用600mm600mm乳白色矿棉吸音板吊顶,便于布线和安装视频会议专用灯具;照明:采用两组色温的三基色灯具照明,视频会议专用灯具一般为4000K色温,独立开关,便于调整室内光线亮度;背景:浅色,亚光面料喷绘,避免反光,会诊场所环境要求,常态化运行的基本条件,“顶层设计”,远程医学才能成系统 “通信专网”,远程医学才能出效果 “一网多用”,远程医学才能有出路 “定位专业”,远程医学才能有发展 “综合集成”,远程医学才能更实用 “有序管理”,远程医学才能有保障,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