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531607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登幽州台歌》及《望岳》(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所学诗歌。 2、借助注释、当堂测评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登 幽 州 台 歌,陈子昂,陈子昂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

2、,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朗读指导:,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慢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

3、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2.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独

4、”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2.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助的愁苦情怀。,课堂练习:,当堂背诵并默写登幽州台歌。,下面的诗句是在写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

5、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请同学们猜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2 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望岳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

6、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岱宗夫如何?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 齐鲁青未了。(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阴阳割昏晓。 山的南北两面

7、,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荡胸生曾云, (荡胸:心胸摇荡。 ) 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 决眦入归鸟。(眦:眼眶。 )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 )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一览众山小。 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 ,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秀美景色的喜爱;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

8、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写法借景抒情 主 旨 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课堂练习:,背诵并默写望岳,当堂测评:,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一; 2、完成课后练习三第1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