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1535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ii)(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贸易 (II),本单元目标,解释为什么拥有相似技术的国家之间会进行贸易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要素禀赋,如何解释这种贸易类型?,资源禀赋论/生产要素禀赋论/H-O理论,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her 1879-1952)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指出:李嘉国的比较利益学说中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异用什么来解释呢?他认为,两国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有两个前提,(1)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程度。(2)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这两点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伯尔蒂尔俄林(Beltil Ohlin,1899-1979)

2、,是赫克歇尔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H氏的观点,于1933年出版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各国资源禀赋差异同国际贸易的关系,由于他在该本著作中的开创性研究,因而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后人们就把这一理论称为H-O的资源禀赋论。这一理论的建立被誉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发展到现在的标志,与李嘉国的比较利益论并列为国际贸易的两大基石。,(一)理论基础-以一般均衡理论代替劳动价值论 该学说认为供求理论是普遍接受的一般均衡理论,俄林认为:不管在一个区域内还是在一个国家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里,所有的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由它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从需求方面看存在着两种

3、决定因素: 1.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 2.生产要素的分配状况。这种分配状况影响个人的收入,从而影响到需求情况。 供给方面也包含着两种决定因素: 1.生产要素的供给,即资源禀赋状况 2.生产的物质条件。它决定了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结合比例。 这四种基本因素构成的价格机制,在同一时间内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 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价格绝对差在于生产同一种商品的成本存在绝对差。同时又认为国际贸易要真正发生还必须具备另一条件: 那就是交易双方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即交易双方国内的商品成本比例不同,若两国

4、的成本比例相同,则两国间只是发生暂时的贸易关系。,成本比例,如上图,美国的小麦、纺织品单方面输出到英国,美出超,英入超。这样英国需大量买入美元,美元汇价上升,英镑汇价下跌,因而抑制美国的出口。当美元汇价达到一定水平时,美国商品的单位成本完全等于英国的单位成本,这时就不会有贸易关系产生。 比如:1美元小麦=0.5英镑时,英国自己生产小麦、纺织品的单位成本2和4美元相当于1和2英镑,而向美国购买需支付1和2美元,相当于0.5和1英镑。若美元汇价上涨1倍,这后来支付的1和2美元,相当于1和2英镑,那么和英国自己生产差不多,所以英国不会再向美购买。 至此,我们可以说,俄林实质上认为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

5、易产生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比较成本的差异呢?,俄林说:“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要比其他地区更便宜。一个地区出口的商品中包含有相对的大量的比其他地区更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够更便宜生产的商品。总之,进口那些含有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那些含有低廉的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这也就是说,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不同,从而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这样导致商品比较成本不同。 具体地说: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不一样,有的土地丰富,有的资本丰富,有的劳动力丰富,按照价格的相互依存原理,在一国/地区范围内,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丰富,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就低,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

6、商品也相应便宜,即成本低。,按照不同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所占比例不同,可将商品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土地占有比例大的称土地密集型商品;劳动比例大的称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占比例大的称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禀赋,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形: 两个生产要素: 劳动力和资本 生产要素在国内充分流动,但在国际间没有流动、充分就业 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 (两个国家) 无贸易壁垒、完全竞争 国家间在禀赋上存在差异,他们拥有相同的技术,日本的禀赋: 土地=10, 劳动力=8 美国的禀赋: 土地=20, 劳动力=10,小麦,布匹,土地,劳动力,3,1,1,3,3W + C =10 W + 3C = 8,3W

7、 + C = 20 W + 3C = 10,美国,日本,资源少的国家能够出口吗?,一般认为美国土地资源丰富而日本劳动力资源丰富 一般认为生产布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生产小麦是土地密集型 日本拥有能出口的产品吗?,生产可能性边界,10/3,W,C,10,20/3,20,10/3,10,W,C,8,8/3,3W + C = 10 W + 3C = 8,日本,3W + C = 20 W + 3C = 10,美国,相对而言哪些国家能供应更多的产品?,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这些国家的生产可能性前沿 哪些国家在任何给定的相对价格下能提供更多的布匹?,W,C,日本,W,C,美国,要素禀赋的确定,国家应出口能充

8、分利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Heckscher-Ohlin 理论 了解你的优势: 什么要素是最丰富的? 你的产业充分利用了丰富的要素吗?,比较要素禀赋,2. 罗伯津斯基定理 ( Rybczynski Theorem),两个生产要素: 劳动力和资本 要素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但是不能在国际上流动 所有要素得以充分利用 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 没有自然和人为的贸易壁垒 充分竞争,- 罗伯津斯基定理 ( Rybczynski Theorem),设想仅有两种产品:小麦和布匹,W,C,L,K,- 罗伯津斯基定理 ( Rybczynski Theorem),简单而言,首先假设生产技术是恒定的 c 代表劳动密集型

9、,w 代表资本密集型 资本与劳力的比率为: c: 1/3 w: 3,W,C,L,K,3,1,1,3,- 罗伯津斯基定理 ( Rybczynski Theorem),本国禀赋: 劳力: 10 资本: 14 充分就业条件: 3c + w = 10 c + 3w = 14 A: (c,w)=(2,4),10/3,10,W,C,14,14/3,A,K,L,- 罗伯津斯基定理 ( Rybczynski Theorem),假设 L 以20%的速度增长 A: (c,w) = (2.75, 3.75) cby 37.5%, w by 18.75%,10/3,10,W,C,14,14/3,A,K,L,罗勃津斯基

10、定理,当一种要素禀赋增加时,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将有更大的产量,而另一种产品则会面临着减产 当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禀赋增加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增长,有的行业反而会出现衰退、减产的现象。,谁赢谁输?,简单而言,假设生产技术是恒定的 W 代表土地密集型, C 代表 劳力密集型 资本与劳力的比例为: c: 1/3 w: 3,W,C,Land,labor,3,1,1,3,-谁赢谁输?,假设价格为: 小麦: Pw = $14 布匹: Pc = $10 完全竞争的条件: 生产布匹的边际成本MC = 销售布匹的边际收益MR 生产小麦的边际成本MC = 销售小麦边际收益MR,-谁赢谁输?,3r +

11、w = $14 r+ 3w = $10 = 均衡要素价格 r = $4 w = $2,r,w,Pc,Pw,-谁赢谁输?,假设 Pc 增加 20% 3r + w = $14 r + 3w = $12 r = $3.75 w = $2.75,r,w,Pc,Pw,-谁赢谁输?,= %r = -6.25% = %w = 37.5% %r 0 = %Pw %Pc =20% %w 如果某个行业的价格上涨, 那么在该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将会受益 而在价格上涨的行业中不被密集使用的要素则将受损. 斯托普尔-萨缪尔森理论(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总之,某个产品价格增加并不会导致所有要

12、素的实际收益增加,而是导致这一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而没有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反而会减少,收入分配和要素价格均衡化,推论: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在贸易中这种要素获利,而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在贸易中这种要素受到损失,2要素价格均等 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开展贸易之后,它们的资源禀赋的状况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赫、俄认为,国际贸易将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向均等。,假设有甲、乙两国,甲国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的报酬也相对低,因此甲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本国的出口产品;乙国的资本丰富,资本的报酬即利息较低,因此乙国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作为自己的出口产品。这样甲国向

13、乙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从乙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随着贸易的发展,甲国将更多的劳动力投放于出口行业,使原来丰富的生产要素-劳动,逐渐变得稀缺了;甲国不断地从乙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使得甲国对资本的需求逐渐得到缓和,使得原来稀缺的生产要素-资本,逐渐变得相对丰富。甲国国内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反向变化的直接结果是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报酬逐渐提高,资本报酬逐渐下降,而在乙国,要素价格的变化正好相反,劳动报酬逐渐下降,资本的报酬逐渐提高。甲、乙两国国内要素价格的变化,缩小了劳动和资本的报酬的国际差异,使其价格趋向相等。,萨缪尔森在他1949年发表的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一文中,对此问题作了补充,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势。 因此该理论又称H-O-S原理。,-谁赢谁输?,应用: 假设美国有出口和进口两种业务。假定出口是高技能密集型,而进口是低技能密集型。美国的高技能劳力资源丰富。 谁会支持在美国进行更自由的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