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1431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贸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 c )A、前者等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不能确定2、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 B )创立。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托马斯孟3、里昂惕夫之谜论说明了( C)与( )存在的矛盾。A、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比较优势论理论结论4、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D )A、规模经济论 B、技术差距论 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论5、在投资驱动阶段,竞

2、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是(C )A、自然资源要素的优势 B、劳动力资源的优势C、资本优势 D、技术优势6、世界贸易组织于( C )正式建立。A、1993.12.15 B、1994.4.15 C、1995.1.1 D、1996.1.17、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 A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8.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增加一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 B )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从而通过每年的贸易顺差来增加货币流入量。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等于9、按照商品价值总额征收关税的方法是( B )A、从量税

3、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10、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D )A、协议配额 B、关税配额 C、自主配额 D、绝对配额11、国际贸易额是指(D )A、一国进出口额之和 B、各国进出口额之和 C、各国进口额之和 D、各国出口额之和12、一国拥有的资本要素充裕,故应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D )A、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C、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 D、赫俄的要素禀赋论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 B )与( )之间构成的时间差。A、掌握滞后,模仿滞后 B、需求滞后,反应滞后 C、反应滞后,掌握滞后 D. 需求滞后,

4、模仿滞后14、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C )A、禁止货币出口 B、保持贸易顺差 C、保护幼稚工业 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15、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 C )A、总理事会 B、专门委员会 C、部长会议 D、秘书处16、目前世界上最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D )A、共同市场 B、经济同盟 C、关税同盟 D、完全经济一体化17、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 A )A、特惠税 B、差价税 C、最惠国税 D、普惠税18、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15%并加征从量税150日元。则征收的税额为( D )A、45,0

5、00日元 B、180,000日元 C、225,000日元 D、270,000日元19、假定:某国规定1996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不得超过2万立方米,这是:(B )A、全球配额 B、国别配额 C、关税配额 D、以上都不是20、中国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而资本要素稀缺的国家,所以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这种进出口贸易格局可用( B )来解释。A、比较优势论 B、要素禀赋论 C、技术差距论 D、产品生命周期说21、早期的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是 ( C )A、黄金差额论 B、贸易差额论 C、货币差额论 D、贵金属差额论22、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 )A

6、、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同盟 D、完全经济一体化23、保护关税论主张以( )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产业。(A )。A、关税,制造 B、非关税,制造 C、关税,农业 D、关税,幼稚24、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 )问题。(B )A、提高福利水平 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获取交换价值25、从成本低的供给来源,向成本高的供给来源转移,这样效果叫( B )A、贸易创造 B、贸易转移 C、贸易扩大 D、贸易利得26、关税壁垒是指( A )A、高额进口税 B、高额出口税 C、高额通过税 D、附加税27、防止货币外流是(A )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A 重金主

7、义 B 贸易差额论 C 保护关税论 D 保护幼稚工业论28、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的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B)。A 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29、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通常是(A)。A 技术密集型产品 B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资本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30、区域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31、GATT第八轮谈判史称(D )。A 东京回合 B肯尼迪回合 C 狄龙回合 D乌拉圭回合3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8、,当进口最终产生的名义关税高于其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时,(A )。A有效关税保护率大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B 有效关税保护率小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C 有效关税保护率等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D 有效关税保护率与名义关税保护率无关33、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 )。A 贸易顺差 B 贸易逆差 C 贸易失衡 D 贸易平衡34、普惠税是指(A )。A 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 B发展中国家给予发达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 C WTO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 D自由贸易区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35、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 A )。A 关税 B

9、配额 C 进口许可证 D 产品技术标准36、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C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 ,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 ,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产品 ,B国不生产37、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税外,往往还根据某种目的加征额外的进口税。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叫附加税。其中包括(B )。A差价税 B反倾销税 C特惠税 D 选择税38、西托夫斯基和德纽是(D )的主要代表人物。A 规模经济论 B 关税同盟理论

10、C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D 大市场理论39、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区别在于(B )。A商品在区内是否可以自由流动 B 成员国之间是否有共同的对外关税 C 是否实施原产地规则 D是否有单一的货币40、欧盟现有(C )个成员国。A 15 B 20 C 25 D 3041、(C )对HO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A约翰穆勒 B里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 李斯特43、当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时,该产品就进入了生命周期的(C )阶段。A 新产品阶段 B 产品成长阶段 C 产品成熟阶段 D 其他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阶段44、自由贸易区

11、的社会福利与关税同盟相比(D )。A 前者优于后者 B 后者优于前者 C 两者相同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5、“东盟”属于(A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经济同盟46、对于同种产品的进口,某国对一些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而对另一些国家实行低关税政策,这种做法不符合(A )。A 普惠制原则 B 特惠制原则 C 国民待遇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 47、关于外贸统计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总贸易以国境为界,专门贸易以关境为界 B、总贸易以关境为界,专门贸易以国境为界C、均以国境为界 D、均以关境为界48、为避免重复计算,世界贸易总值以一定时期内世

12、界各国的出口商品(A )价计算之和。A、FOB B、CFR C、CIF D、FOR或CIF都行49、(B )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A、新要素理论 B、偏好相似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0、某国与别国缔结关税同盟协议,此时该国的(B )。A、国境大于关境 B、国境小于关境 C、国境等于关境 D、国境和关境二者没有关系5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 D)来表示对外贸易。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52、(C )的分析表明,新产品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并出口的。A、李嘉图 B、俄林 C、弗农 D、凯恩斯53、二战后初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B )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A、出口导向政策 B、进口替代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 D、战略性贸易政策54、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判断当时美国和德国处于(C )。A、畜牧业阶段 B、农业阶段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