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31338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7年阜安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胶州市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当前手足口病的工作重点,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 降低社区的新发感染病例 避免医院院内感染,3,如何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降低社区的新发感染病例,避免医院内感染我们就要了解 一、手足口病诊断与分类 二、流行学特征 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4,一、手足口病诊断与分类,5,(一)手足口病定义,手足口病 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6,(二)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现。

2、手足口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1-2天后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7,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8,手足口病皮疹,9,10,11,12,13,14,(二)手足口病临床特征,重

3、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

4、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15,(三)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16,(三)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

5、、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17,(四)手足口病临床分类,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18,(五)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

6、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19,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造成患儿死因一个重要的原因: 延误了时机 死亡儿童无一例外,都是在高烧2至4天后才被送入医院,一般入院不足24小时就会死去。解剖尸体发现,EV71病毒已经侵入患儿的大脑,这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已无回天之力。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这种疾病不了解,有的是医务人员对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能力不强,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

7、在其他国家和地区。,20,二、流行病学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21,(一)手足口病的历史 (国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早期发现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 1972年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22,(二)病原学-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包括 脊髓灰质炎(1-3型) 柯萨奇病毒:

8、A组(1-24型)B组(1-6型 埃可病毒(1-34型) 新型肠道病毒68、69、70、71型、73-102型)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4、5、7、9、10、16,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23,(三)病原学(病毒理化性质),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56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 酒都能灭活该病毒。水中0.3 到0.5ppm 的余氯即可使其灭活。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干燥可降低病毒在室温下

9、存活的 時間。,24,(四)病毒抗力,肠病毒可耐受酸和小肠内的胆汁,可在下 水道污物 (sewage) 或水中存活一段很 长的时间,它们只在灵长类 (primate) 细胞质内复制,有高度杀死细胞的能力 (highly cytocidal)。,25,(五)手足口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经 易感人群,26,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 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 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 主要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

10、就可检出病毒,,27,EV71感染特点,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体内,侵入局部黏膜,在上皮细胞与附近淋巴组织内停留增 殖,并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毒血症; 病毒经血流侵入网状内皮组织、深层淋巴结,肝、脾、骨髓等 处,并大量增殖后再次进入血 流,形成第二次毒血症。,28,手足口病(HFMD)排毒特点,发病前数天在咽喉部及粪便便有病毒存在,此 时即有传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最强。肠 病毒可持续存在于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达34周 患者可持续经由肠道排出病毒,时间可达8到 12周之久。 本病多途径感染,因此在家庭中有很高的传染 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较容易发生传染,29,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

11、(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医院感染是以手为主要媒介的接触传播。,30,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感染后会有210天(平均约35天)的潜伏期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31,三、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

12、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防控 规范流程,强化重症病例及时处置与转诊 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和医院传染病防控措施督查工作。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32,(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方案 成立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治领导小组: 成立手足口病(EV71感染)医疗救护专家指导组: 认真 一把 手负总责,业务副院长具体抓,明确工作职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33,(二)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县疾控中心制定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开展县级培训 各乡镇举办 一期乡村医生与医疗机构本部临床医生培训班.要有通知、签

13、到册、讲义、影像资料、考试、小结。,34,(三)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防控 (村级随访、乡镇留观、县级定点救治、市级重点救治、省级对口支援),35,1、对患儿进行及时管理,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 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36,

14、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37,3、医疗机构的防控措

15、施,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38,3、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

16、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39,(四)规范流程,强化重症病例及时处置与转诊,各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首诊医生制度,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做好病例登记、筛查、诊断和报告。 各医疗机构要明确告知相关医务人员,接诊5岁以下儿童病人要首先排除手足口病,不能排除的要做好观察记录,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并及时处置和转诊。,40,(五)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和医院传染病防控措施督查工作,积极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检查工作,定期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提出整改意见并通报县教育局,确保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开展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防止医院传染病院内感染现象发生。,41,(六)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宣传单入户 医疗单位(含村卫生室)制作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