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531284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2滑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滑轮:是周边有槽可绕轴转动的轮子,大厦电梯中的滑轮,窗帘上的滑轮,塔吊上的滑轮,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cm,2cm,0.5N,0.5N,向下,1N,1N,向下,3cm,3cm,1.5N,1.5N,向下,5cm,5cm,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匀速),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定滑轮特点:,2.力的关系:,3 .距离关系:,1、 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 = G,S = h,O,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定滑轮的实质,L1=L2,F2,F

2、1,O,L1=L2,F1=F1=F1=G,定滑轮中,若拉力方向改变F=G吗?,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2cm,4cm,1N,0.5N,竖直向上,2N,1N,3cm,6cm,4N,2N,5cm,10cm,二、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h,S,=2h,从受力平衡角度分析动滑轮:,(动滑轮重忽略不计),G物+G动,F=(G物+G动)/2,动滑轮特点:,2.力的关系:,3.距离关系:,1、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F=(G物+G动)/2,S = 2h,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动滑轮的实质,L1=2L2,动滑轮

3、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G吗?,1,2,L1/,动力臂L1减小,动力F增大,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F2,F1,G,L1,L2,O,F1/,如图所示装置,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某人对绳端施加200N的拉力时,刚好将物体匀速提起,则物体的重为_N,当物体上升2m时,他的绳子被拉上了_m,他想站在地面上将此物体送上四楼,仅用该装置能完成任务吗?怎样才能既省力又能站在地面上完成此项任务呢?,怎样才能做到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呢?,Q:,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形成 滑轮组,这样既省力又方便。,一定一动,甲,乙,三、探究滑轮组提升物体,5,10,1,0.5,1.5,0.

4、5,2,6,2,3,S = 2 h,S = 3 h,一定一动,G,G,S = 2 h,S = 3 h,S = 4 h,S = 5 h,F,F,F,1滑轮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F,F,2滑轮组提升物体(若不计绳重、滑轮摩擦),S = nh,h为物体上升高度,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F=?,按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F,F,F,练习:,课堂小结,定滑轮:,(1)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2)力的关系:F=G,动滑轮:,(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2)力的关系:F=(G物+G动)/2,(3)距离关系:s=

5、h,(4)实质:等臂杠杆,(3)距离关系:s=2h,(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动滑轮、滑轮组提升物体共同点,总n(物动滑轮)n,Snh,h为物体上升高度,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计滑轮摩擦及绳重),1观察图2人们利用简单机械的情景。其中,甲的目的是_,乙的目的是_。,实践体验,2、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起重物G,在三种方式中所用的拉力: A 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 三者一样大。,3.物体重1000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提起它,要用_N的力。如果用一个动滑轮提起它,要用_N的力。(不计摩擦及滑轮自重),4、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5用滑轮组提起2000N的重物,绳子最多只能承受600N的力。(1)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并画出示意图(2)据此设计要匀速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多大?(不计滑轮重和摩擦)(3)若在此问题中,将物体匀速提高3m,应把绳子拉下几米?,解:(1)由n=G/F=2000N/600N=3.33; 要取4,如图。,(2)F/=G/n=2000N/4=500N,(3)s=nh=43m=12m,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