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531240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9、阿长与《山海纪》(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鲁迅没有专门写过纪念自己母亲的文章,却在朝花夕拾中有5篇文章提到一位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人,并且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纪念她,这个人就是阿长。(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长妈妈的相关介绍:,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

2、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整体感知:,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作者讨厌她哪些事情?喜欢哪些事情?理清“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轨迹,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写?,1、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爱管闲事、规矩多、道理多、讲长毛的故事、谋

3、死隐鼠、为“我”买来山海经。 2、“我”对她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淡薄新的敬意。,3、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目的是突出阿长在“我”心中的地位。,二、探究人物,理解“受限制的礼俗世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阿长是一个粗俗的人、阿长是一个没文化的人、阿长是一个爱传播小道消息的人、阿长是一个规矩比较多的人、阿长是一个热心的人、阿长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人、阿长是一个关心“我”的人、阿长是一个有“神力”的人,作者在文中不厌其烦地写了自己跟阿长的恩恩怨怨,主要写了哪些呢?,规矩多说人死了,不该说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是不应该进去的;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

4、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进去的吃福橘的事,谋死隐鼠。,鲁迅先生为何不厌其烦地写阿长的这些繁琐的规矩?用意何在?,是为了表现阿长作为一个普通人,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人,是一个关心“我”的人,一个善良的人。,相关链接:,鲁迅先生其实是一个很注重中国习俗礼节的人,他不是反对礼俗文化,而是反对人成为礼俗文化的驱使奴役的对象,异化的对象。,相关链接:,但在阿长执行这些礼俗文化的过程中,“我”却不得不成为了受限制和拘束的对象。“我”的愈发不解和冷静,愈发显示出阿长看似认真却无聊的做法。课文的前半部分,以阿长的礼俗文化为中心,建构了一个处处受限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

5、我”是极其不自由的。,三、探究山海经,理解自由的精神世界,说说山海经在童年鲁迅的眼中是一部怎样的书?,山海经是童年鲁迅非常渴慕的一本书,是他非常想得到的一本书,是他最为心爱的宝书,是他通向精神自由的世界。,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文中是怎样描写“我”对山海经的渴慕的?在课本中标注出来,并用几个成语概括一下“我

6、”对山海经的心情?,朝思暮想、魂牵梦绕、坐卧难安、寝食难安、日思夜盼,在以“礼”为中心的中华文化传统世界中,山海经在当时被正统人士斥为荒诞不经的“志怪“书。但是在山海经中,童年的鲁迅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书中进行精神畅游,而不用受世俗礼教的限制,所以它成为了童年鲁迅的精神追求。,作为一个当保姆不称职、不识文断字、生性朴实而又迷信的“长妈妈”却意外满足了“我”的精神需求。,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前半部分虽然用的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时不好,惟独买山海经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长对孩子的关爱,就她的本意来说,是要孩子干净、安全,有教

7、养,她总是为孩子操心。“烦琐“正说明她悉心教养。当然她不懂儿童心理,许多做法违拗儿童心理,使孩子感觉讨厌、麻烦。,买山海经则是叫孩子称心如意的一回。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却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之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山海经对鲁迅的影响很大!,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儿时作为宝贵的书籍之一,鲁迅不但从此开始了收藏书籍的爱好,而且本书也培养了他的文化性格。,人物形象的写法:,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关于长妈妈形象的

8、刻画,鲁迅用了三种方法。第一种,冷言妙语的直接描写。“我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卜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又如,第二种,直接的语言描写,直接写长妈妈的话。,还有,第三种,间接的语言描写。“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卜“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都直接地表现了长妈妈吵吵切切的性格和不羁的睡相。而占文章中关于人物刻画成分中最重的是第二种,直接的语言描写。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关于长妈妈直接的语言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更加丰富全面的长妈妈。,概括各段大意:,第一部分(1-2):介绍长妈妈的身份、长相以及称呼的由来。 第

9、二部分(3-18):写“我”讨厌阿长的事例。,第二部分第一层(3-5):写阿长有很多让“我”反感的行为。 第二部分第二层(6-12):写令“我”不耐烦的元旦那天的古怪仪式和阿长教“我”的很多道理。 第二部分第三层(13-18):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阿长产生了新的敬意。 第四部分(30-31):补写长妈妈的身世,表达“我”对她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与长妈妈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愚昧、粗俗、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渴望平安并且关心小孩的劳动妇女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