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29460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变形监测与 分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区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线 变形监测与分析,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月,The report includes 4 parts as follows,1. 项目背景,一、 项目背景,地下空间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风险 管理,以北京市为例,为实现三横、五纵、七放射的成熟网络体系,线路在全城区域内密集建设,自然而然形成了多线换乘的形势,也就随之衍生出地铁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新线对既有线的穿越,一、 项目背景,地下工程的复杂性+隐蔽性,既有线变形控制的严格要求,列车高频动载的连续影响,完善的技术及辅助措施 合理的施工过程控制,监测+咨询,The report includes 4

2、 parts as follows,1. 项目背景,2.4,2.2,二、 工程实例,提纲,2.1,2.3,新建地铁线路盾构区间穿越既有城铁,特级风险工程。,二、 工程实例,2.1 工程概况,直线下穿,平面交角37.69,隧道埋深约10.5m,双线隧道线间距10.0m15.0m。,城铁线间距5m,60kg钢轨,路基与地面相平,有碴道床(混凝土枕双层碎石),第三轨供电。 该线为无缝线路,采用无挡肩弹性不分开式扣件,轨距调整量为-8mm+4mm,不能调高。,二、 工程实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盾构穿越地层以粘性土为主,洞身中部为厚度为0.92.2m的粉砂层。 盾构穿越主要受第二层地下水层间潜水的

3、影响,该层水主要赋存在粉砂、粉土等含水层,静止水位埋深10.415.8m。,二、 工程实例,2.2 设备评估,二、 工程实例,二、 工程实例,施工筹划,10.5m,试验段 659环,始 发 端,影响段 6070环,穿越段 7195环,影响段 96105环,盾构掘进方向,既有线 上行,既有线 下行,始发段 05环,始发段 05环,试验段 675环,影响段 7686环,穿越段 87111环,影响段 112122环,左线,右线,二、 工程实例,(1)方案编制,2.3 监测准备,二、 工程实例,既有线 车站,(2)测点安设 自动化监测项目,轨道几何形位,轨道沉降,(2)测点安设 人工监测项目,二、 工

4、程实例,二、 工程实例,(3)设备试运行及调试,弹性 变形,二、 工程实例,左线盾构刀盘到达之前约10m距离内,测点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刀盘到达上行轨道边缘位置即ZJ04处,测点ZJ04急剧下沉,盾构机身通过过程中测点变形持续增大,直至盾尾完全通过该位置,急剧变形结束,随之进入后续变形阶段,测点呈微量增长,速率渐趋缓和。,2.4 监测实施,(1)路基沉降,左线通过后15日,测点变形基本稳定,右线盾构开始进入影响范围。,右线推进期间,线路中心测点ZJ02下沉明显,位于双线隧道叠加扰动区域内的ZJ03也出现一定下沉,但幅度较左线穿越时明显减小,对左线区域ZJ04、ZJ05影响较轻微。,二、

5、工程实例,ZJ02 下沉明显,ZJ03 小幅下沉,二、 工程实例,双线盾构推进后,测点进入后续变形阶段。,静力水准系统在无外界施工影响的情况下,系统本身对外部环境(诸如温度、日照、风荷载及列车动荷载等因素)较为敏感,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弹性周期性变形,并在一定振动影响下出现跳跃性变化(穿越期间尤其明显),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盾构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跳跃性起伏,二、 工程实例,(2)轨道、地表沉降 左线盾构穿越期间,线路中心测点沉降明显(个别测点沉降超限预警),现场进行了捣固处理;右线穿越时,轨道沉降幅度较左线轻微。 由于轨道与路基的结构型式不同,其对变形的敏感程度不同;无缝钢轨刚度大,盾构穿越期

6、间轨道持锁定限制状态,因此,轨道沉降同路基沉降幅度相对较小,但反映出的趋势基本一致。 (3)无缝钢轨爬向位移 无缝钢轨爬向位移在双线盾构穿越期间未发生明显变化,累计变形量不超过0.5mm,均在可控范围。,(4)轨道几何形位监测,二、 工程实例,水平测量,轨距测量,捣固处理,The report includes 4 parts as follows,1. 项目背景,三、 变形分析,既有线 变形分析,纵向变形,施工过程 控制,横向变形,监测变形 规律,三、 变形分析,3.1 施工过程控制,参数 土压力,铰接压力 铰接行程,材料 消耗,同步注浆压力 及注浆量,施工进度,设备工作状态,(1)盾构土压

7、力控制情况 关键要素-开挖面的稳定-直接取决于参数控制土压力+出土量 泡沫虚压&停机等候,双线线路中心测点,0.51.2 bar,0.61.4 bar,(左)ZJ04,(右)ZJ02,三、 变形分析,(2)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 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减小施工对上覆围岩扰动、稳定管片结构和限制隧道蛇行的的有效措施。 左线推进过程中各环同步注浆量不低于4.8m3,填充系数达到148%以上,采用双液浆进行了二次补浆。,上行轨道,下行轨道,三、 变形分析,基于左线的经验,右线推进过程中加强并优化了同步注浆及补浆控制,是右线穿越阶段约束围岩变形优于左线的另一主要原因。,三、 变形分析,3.2 监测变形规律

8、沿盾构前进方向的纵向变形规律 沿轴线方向的纵向变形从刀盘到达前开始,在盾构通过后渐趋稳定。 不同的地层条件和盾构施工参数,对盾构刀盘前土体扰动的范围也不同。本区间双线盾构以约12000KN的推力、0.8bar的土压力(介于主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在土砂复合地层中掘进时,体现出的沉降分布: 刀盘前方约10m范围内土体受扰-先期沉降-1015%; 刀盘到达时到机身通过中-沉降-显著-5055%; 后续沉降-3040%(粘性土层稳定时间相对较长)。,三、 变形分析,横向变形规律 盾构隧道横向变形,表现为线路轴线变形最大,随着距线路中心距离增大,变形向两侧逐渐递减。 横向影响范围为自线路中心起向两

9、侧扩展各15m(接近3倍洞径),其中11.5倍洞径范围内沉降较为明显,1.53倍范围内呈轻微变形。,叠加扰动,三、 变形分析,The report includes 4 parts as follows,1. 项目背景,四、 结 论,(1)双线盾构穿越既有线期间基本达到连续、平衡,基于左线施工的经验总结,右线施工过程对路基、轨道等的沉降控制明显优于左线。通过盾构穿越期间施工参数控制情况与监控量测情况结合分析,说明合理设定盾构土压力,有效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保证盾构开挖面稳定、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重要措施。 (2)不同的地层和环境条件,对施工的敏感程度不同。穿越土砂复合地层,盾构通过后的后续沉

10、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时采取行之有效地技术措施,并根据监控量测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才能够达到减免沉降的作用和效果。 (3)双线盾构穿越城铁期间,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反映出的变形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各类项目的变形监测分析得出,路基沉降与轨道沉降、双轨水平高差等监测项目对施工较为敏感,尤其是自动化监测项目,变形情况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施工影响;对于轨距、无缝钢轨爬行位移等监测项目,本例变形受施工扰动迹象不明显,建议类似工程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考虑作为选测项目。 (4)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与自动化监测的结合,对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实践意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 谢!,201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