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提升.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28970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如何提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热点】教育部出台意见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招才引才行为教育部办公厅今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详见附件1),要求各地各校改进和完善引进人才聘期考核制度,规范招才引才行为,严格规范兼职兼薪行为。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片面追求数量,审核把关不严,程序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也存在少数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繁、到岗不足、兼职过多等现象。针对问题,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全方位核准核实”引进人才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任职资格、师德师风、学术业绩、学术道德、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等,建立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完

2、善人才引进风险评估、预防和处置机制。在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基础上,支持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高校流动,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通知指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成为履行合同的典范,原则上聘期内不得变更工作单位,对于不到岗或到岗时间不足、不履行合同的,学校应及时终止合同,并将有关情况报主管部门。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年度考核主要考核到岗时间和工作进展情况,聘期考核以师德师风、创新质量、服务贡献和队伍建设为重点,考核合同履行及作用发挥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或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对学术不端、

3、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全职人才兼职兼薪行为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国家特聘专家、特聘教授等在同一时间内应只有一个全职工作岗位,不得兼职;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得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或调离受聘岗位。加强高层次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潜心科研、静心育人、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31日第02版)【专家视点】转型期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会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种种现实的冲击,比如,相比传统组织体系,高校教师的自由度和流动性有所加强,导致其个体行为受道德伦理的制约有所弱化。此外,高校教师不仅应承担教

4、学的职责,还应担负起知识创新、社会科普以及作为学术共同体守约者等职责,但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角色的转变及其重要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高校教师与学生、同事以及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进取、诚实。高校教师应奉献全部精力来探索并阐述真理,发展和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践行知识分子的诚实品质。二是平等、引导。高校教师应在履行教学职责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对学生负有“平等以待”和“尊重”的责任。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担当起知识引领者和顾问的角色,鼓励学生追求学问,并认真履行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三是尊重、合作。在团队合作项目、跨学

5、科研究等领域中,正确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是高校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四是公心、科普。高校教师也是一名普通公民,享有与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由于高校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其专业性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其言行也对社会公众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高校教师在公德心及公共言行方面应更谨慎和自律。此外,高校教师还具有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特殊责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即能够引导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规范功能,即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从业活动规范化,通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大学章程等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整合功能,通过核心理念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进行调节,起到凝聚

6、人心、协调统一的效用;激励功能,主要通过高校教师职业理想、榜样示范和奖惩机制来实现。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现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也应该紧紧围绕上述四个功能来展开,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近年来,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陆续出台了有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范性文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确保每一位高校教师达到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应注重师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将师德的要求清晰化、层次化;应构建相应的执行保障机制,设定专门的程序和机构处理违规行为。总之,不能让高校教师道德规范成为道德宣告的文本,而应是可

7、操作、可执行,具有约束力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在人格建设方面,要培养高校教师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良好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既依赖于制度化的建设,也离不开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应提倡通过慎独、自省等传统的道德修身方式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专业组织等机构还应通过渗透式的培养方式,积极促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与行为养成,使高校教师真正从内心认同教师职业,形成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确保高校教师能拥有体面、尊严的生活,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自律之外,仍需他律的保障。我们应积极

8、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组织、学术团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同时,鼓励教师专业组织制定颁布相关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教师专业组织内部设置审查机构。(作者:荣利颖;摘编自光明日报,2013年12月31日第11版)【他山之石】北京师范大学健全“三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和师德传统,积极健全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制度建设与贯彻落实相结合,做到“严、细、实”。通过建章立制,确立规范,把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价相结合,使使得建设有章可循、突出实效: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道德规范等系列

9、制度文件,把师德纳入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等,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实施教师师德师风网上评估,让学生评价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坚持典型宣传和主题教育相结合,做到“以点带面”。树立师德典型,发挥示范效应,以师德教育为抓手,举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辟教师成长路经。在“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等评选的示范引领下,近年来有近两百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严谨治学、倾心育人,蔚然成风。通过师德建设论坛、“国情考察、理想教育、智力支教”三结合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师范生

10、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等活动,引导免费师范生传承优良的师德师风。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引航工程,开展新教师师德教育培训等,极大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成长了一批全国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坚持把践行校训与师德文化相结合,做到“学行统一”。通过开展校训精神大讨论,大力弘扬“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将传承大学文化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融入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形成立师德、铸师魂的良好局面。通过举办教师风采大型展览、“治学修身”系列学术论坛、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励耘文化论坛沙龙”等,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通过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党风廉政

11、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将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精神建设,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文化氛围。(摘编自教育部门户网站一线采风栏目)教授治学有了制度保障近日教育部制定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以下简称规程,详见附件1),将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规程的出台将切实提高学术组织在高校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相互配合,为在高校内部实现教授治学,形成鼓励教师专注学术、发展学术,构建以学术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职权更明确,在学校治理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是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规程明确,高校应当依法

12、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发挥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以及学术纠纷裁定处理等职权。根据规程,学术委员会在学科、专业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等重大学术规划,自主设置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招生的标准与办法以及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与办法等方面享有决策权。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学术委员会可以依职权直接撤销或者建议相关部门撤销当事人相应的学术称号、学术待遇,并可以同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成员去行政化,向教师和基层学术组织倾斜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参与性关

13、系重大。规程第6条规定,学术委员会一般应当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及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应当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学术委员会人数应当与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匹配,并为不低于15人的单数。其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为平衡学术委员会与学校行政的关系,规程还对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做了规范,规定主任委员由校长提名,全体委员选举或者由全体委员直接选举等方式产生,具体办法由学校决定。此外,规程明确,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及有关方面代表,担任专门学术事项的特

14、邀委员。健全运行规则,保障学术权力规范行使运行规则不健全,是目前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此次规程针对这一问题,对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的组织与运行规则、议事程序与监督机制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以保障学术委员会制度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规程第19条规定,学术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经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或者校长提议,或者1/3以上委员联名提议,可以临时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商讨、决定相关事项。学术委员会议事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重大事项应当以与会委员的2/3以上同意,方可通过。为保障学术权力规范行使,规程建立了会议开放、委员回避、决定公示及

15、异议、年度报告等多项制度,保障学术委员会按照学术规则组织、运行和接受监督。根据规程,学术委员会会议可以根据议题,设立旁听席,允许相关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及学生代表列席旁听。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应当予以公示,并设置异议期。在异议期内如有异议,经1/3以上委员同意,可召开全体会议复议。经复议的决定为终局结论。(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20日第1版)【专家视点】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部的数据来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到高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60%。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学历层次高、视野开阔,在教书育人的同

16、时,自身也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少数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在这种现实面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强化理论宣传,丰富培育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24个字的“三个倡导”,这为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强化理论宣传教育显得尤为迫切。理论宣传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在宣传形式上,除了采取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方式外,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